諸城中國甲龍
摘要:諸城中國甲龍是甲龍類恐龍。甲龍類屬于鳥臀類恐龍中的有甲類,是一類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龍,出現于早-中侏羅世,在晚白堊世最為繁盛。中國古生物專家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物種聯系諸城地區發現的恐龍物種與北美發現的一些恐龍種類非常相似:山東諸城地區的鴨嘴龍科恐龍山東龍和北美洲的埃德蒙頓龍之間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親緣關系?。命名過... [閱讀全文]
摘要:諸城中國甲龍是甲龍類恐龍。甲龍類屬于鳥臀類恐龍中的有甲類,是一類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龍,出現于早-中侏羅世,在晚白堊世最為繁盛。中國古生物專家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物種聯系諸城地區發現的恐龍物種與北美發現的一些恐龍種類非常相似:山東諸城地區的鴨嘴龍科恐龍山東龍和北美洲的埃德蒙頓龍之間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親緣關系?。命名過... [閱讀全文]
摘要:南陽市善濟堂中醫藥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于2020年11月17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李相州,公司經營范圍包括: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非醫療); [閱讀全文]
摘要:東莞金剛經云石塔建于清光緒二年(1876),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資福寺內,為云石砌筑六角七層石塔,高4.15米,底座鑲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石碑。資福寺始建于南漢大寶五年(962年),南漢禹余宮使邵廷絹(篁村人),以私人住宅建寺,在周圍四至鑿四井為界,設殿造像供奉。宋元符三年(1100年),祖堂禪師在寺內建羅漢閣(即靈源閣),時居宮惠州的蘇東坡特意將佛腦舍利供奉于閣中,并作了《羅漢閣記》。元至正六年(... [閱讀全文]
摘要:建筑與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GB55030-2022在2023年4月1日正式實施。 [閱讀全文]
摘要:寶蓋四匝雕獸頭和仿絲縷垂幔紋飾,最上一層雕瓦檐圖案,再上是蓮臺,中立鑄鐵幡竿,頂置如意寶珠。第一、二級幢身周圍外加八根石柱,其中第一級雕蟠龍,五條張嘴,三條合嘴,相傳為工匠“張五”、“何三”雕制。石幢金 [閱讀全文]
摘要:天水漆雕甘肅省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工藝。是中國雕漆工藝中一個出類拔萃的品種。以選料嚴格、工藝精湛、造型奇特、圖案古樸、漆質堅硬、漆面光亮、耐酸耐堿耐高溫,即可觀賞又可實用的特點,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歷史起源 [閱讀全文]
摘要:道情戲(商洛道情戲),陜西省商洛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商洛道情戲是由唐代道院道士說唱情理曲調,流傳于民間與當地文化相結合,在商縣、洛南等地形成的,廣泛流行于商洛市轄縣(區),即商縣(現稱 [閱讀全文]
摘要:漢中曲子是一種表演形式比較完備的傳統戲曲藝術,一要上臺,二要化妝,三是唱、做、念、打齊全。除大量演出一些與陜西漢中民間生活息息相關的小戲外,還能演“袍帶”大戲。音樂唱腔、舞臺布景、樂隊伴奏都有很大的改進 [閱讀全文]
摘要:螺螄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辣、爽、鮮、酸、燙的獨特風味。 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螺螄粉的味美還因為它有著獨特的湯料。湯料由螺螄、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多種辣椒、等天然香料和 [閱讀全文]
摘要:"過橋米線"是云南滇南地區特有的食品,起源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已有百多年歷史,五十多年前傳至昆明,此種食品主輔合一,深受各族人民群眾的喜愛。云南"橋米線"是全國的經典特色小吃,產品獨步 [閱讀全文]
摘要:苗畫,湖南省保靖縣民間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閱讀全文]
摘要:藏歷年,流行于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傳統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閱讀全文]
摘要:侗年,流行于貴州省榕江縣的傳統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閱讀全文]
摘要:彝族年是流行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民俗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閱讀全文]
摘要:土家年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一個重要而古老的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而獨特的風俗習慣,代代相襲。雖然,這種過年(土家語:儂咔)被提前了一天而被稱為過趕年,但其在長期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