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舌餅
牛舌餅,是一種有名的北京傳統(tǒng)小吃。黑龍江、臺灣、山西等地也有該小吃。牛舌餅制作要用標(biāo)準(zhǔn)面粉和成面團(tuán),兌入發(fā)面團(tuán),比例大概在9: 1.5之間,就是說4.5公斤標(biāo)準(zhǔn)粉和面,加進(jìn)0.75公斤的酵面,加適量的堿,和均勻揉成長條,揪成小劑,搓成條,搟薄甩成片,抹上麻醬卷成卷,兩手將兩頭搓細(xì),然后將兩頭疊壓在一起,用搟面杖搟成長 圓形,用鐺烙兩面后,放在鐺下的馬道內(nèi)烤熟。
食品簡介
牛舌餅這種小吃,過去的燒餅鋪都有供應(yīng),眼下市場卻很少見到。據(jù)說是因?yàn)榻?jīng)營者嫌其利小而不愿再做。牛舌餅因形如牛舌而得名,是北京小吃中一種常見的烤制類品種。它的制作要用標(biāo)準(zhǔn)面粉和成面團(tuán),兌入發(fā)面團(tuán),比例大概在9:1.5之間,就是說4.5公斤標(biāo)準(zhǔn)粉和面,加進(jìn)0.75公斤的酵面,加適量的堿,和均勻揉成長條,揪成小劑,搓成條,搟薄甩成片,麼上麻醬 卷成卷,兩手將兩頭搓細(xì),然后將兩頭疊壓在一起,用搟面杖搟成長圓形,用鐺烙兩面后,放在鐺下的馬道內(nèi)烤熟。
它松軟可口,一般用來夾油條、油餅或牛肉,還可夾蔥爆肉吃。
分類
臺灣牛舌餅
臺灣小吃的一種,因?yàn)樵谂_灣的宜蘭和鹿港各有一種差異甚大的餅類都被稱做牛舌餅,因此嚴(yán)格來說算是兩種不同的小吃。這兩種餅類的形狀同樣是形似牛舌的長橢圓形,或許也是其名的由來。
宜蘭牛舌餅
宜蘭牛舌餅宜蘭的牛舌餅的特色是形狀窄、長、薄,口感脆、硬,無內(nèi)餡,可算是餅乾的一種,因此除了在常溫下食用外,冷藏後另有一番風(fēng)味,材料是面粉、砂糖、蜂蜜等,將材料混合且桿成長薄形狀,并在表面中心縱劃一道切痕後烤制而成。現(xiàn)在某些店家還會加入奶粉制成牛奶口味的牛舌餅。
鹿港牛舌餅
鹿港的牛舌餅形狀寬、短、厚,口感酥、軟,包有內(nèi)餡,實(shí)際上可以算是面餅的一種,通常的內(nèi)餡是麥芽糖,材料和宜蘭牛舌餅類似。主要的作法是將面粉、糖粉、水等材料混合後,揉勻成面團(tuán),包上內(nèi)餡後再桿成橢圓狀,接著煎或烤而成。
黑龍江牛舌餅
黑龍江牛舌餅其色類乳色,并非上面圖片所顯顏色,外有白砂糖包衣,其味美而柔軟,香甜而不膩,形狀似牛舌,口感顏色極佳,被評為“點(diǎn)心中的珍品”,近些年,其賣家逐漸減少,漸漸地遠(yuǎn)離了人們的視線!不過,那種美味將是所有走出的東北人的永遠(yuǎn)回味!
山西牛舌餅
山西牛舌餅,主要于呂梁興縣一帶。山西牛舌餅形狀長橢圓,類似牛舌而得名,區(qū)別于其他地方牛舌餅。山西牛舌餅,色金黃,選料上乘,現(xiàn)在依然采用手工制作,味道香、酥、柔,久放不綿。因興縣地處山區(qū),山西牛舌餅,世人鮮知,近年來才漸漸被人們所知!
濰坊牛舌餅
濰坊牛舌餅形狀長橢圓,類似牛舌而得名,制作工藝復(fù)雜,用料相對講究,以厚、短、窄、香、酥而聞名,具體興起的年代已經(jīng)無從考證。歷史非常悠久,以濰坊臨朐牛舌餅最為有名,是當(dāng)?shù)刂魅俗灾频淖钪饕拇忘c(diǎn)心,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發(fā)展,牛舌餅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它的文化和美味會永遠(yuǎn)流傳下來,歷史沉淀出來的,才是最珍貴的。
生產(chǎn)制作
原料
內(nèi)餡:中筋面粉150克、熟芝麻65克、白糖120克、鹽10克、花椒粉10克、蛋清2個。
水皮:中筋面粉200克、白油40克、白糖35克、清水120毫升。
油酥:中筋面粉150克、白油80克。
操作
一、餡料做法
1.用到的原料比較零散,建議分別稱重好備用。
2.中筋面粉放入蒸鍋內(nèi),大火蒸20分鐘后取出。蒸好的熟面粉倒在案板上。
3.用搟面杖搟碎蒸熟的面粉,蒸熟的面粉會有結(jié)塊顆粒現(xiàn)象。
4.熟芝麻+白糖+鹽+花椒粉混合。熟芝麻可以用黑的也可以用白的,也可以混搭。
5.拌好的干餡料中放入蛋清,揉成團(tuán)。
6.把揉好團(tuán)的餡料塑形,方便切成小塊。
二、水皮和油皮的做法
7.先做水皮:水皮的原料備好。
8.中筋面粉+白油+白糖+清水。
9.混合均勻無干粉即可,蓋上保鮮膜或者濕布放在一旁備用。
10.下面做油酥皮,油酥面團(tuán)只需要白油和面粉。
11.面粉與白油混合。
12.揉成團(tuán)備用即可。如果沒有白油也可以用色拉油,等量替換即可。
三、組合成酥皮的做法
13.水皮面團(tuán)取出,用搟面杖搟成薄一些的長方形大面片。
14.保鮮袋剪開,分別墊在油皮下和蓋在油皮上,用搟面杖搟成小一號的油面皮。
15.將油皮小心的揭開一面倒扣在水皮中間。
16.用水皮四邊多出來的面皮包裹住油皮。不夠的話可以適當(dāng)抻一抻,接縫處捏緊。
17.翻面,接縫處朝下,用搟面杖搟成薄片。刀在面片中間切開。
18.上面片從上往下卷成卷,下面片從下往上全成卷。用刀切成等大的面劑子備用。
19.切16個面劑子,切好的面劑子如果怕風(fēng)干,建議蓋上一層保鮮膜。
20.餡料也按照劑子等分重量切成16份。
21.餡料用手揉圓,方便后面包制。
22.取一個水包油的面劑子,在中間按一下,兩邊口收到中間,用搟面杖搟成餃子皮一樣的皮。
23.把餡料放入皮中。
24.用糊口慢慢收緊收口,最終揉成圓形。
25.按照上面說的辦法做好所有的面胚。
26.用搟面杖搟癟,切忌不要搟的太薄,否則口感會硬。
27.烤盤鋪上錫紙,表面雙層油,碼放好牛舌餅胚。
28.烤箱預(yù)熱200度,烤箱中層,約15分鐘即可。
29.一定切忌烤制不要太久,否則口感會非常硬。烤制的時候不必表面上色,牛舌餅本來就是白色的。
貼士
在這里提醒比較重要的兩點(diǎn):
1、做的時候不需要達(dá)到一般烘焙所說的上色,牛舌餅本來就是白色滴。建議低溫烘焙,不要過久,烘焙時間如果太久,容易讓餅的口感變得很硬。
2、搟制的時候不遵循搟薄的原則,盡量厚一些,這樣也會避免加熱時口感變硬。
做法二
材料
用料料
小麥面粉280克
輔料
雞蛋清2個
調(diào)料
水50毫升
豬油(煉)65克
糖粉10克
奶粉10克
蜂蜜5克
椒鹽15克
芝麻30克
白芝麻30克
白砂糖120克
牛舌餅的做法
A 、油酥:面粉80克、豬油40克
B、水油皮:面粉100克、溫水50毫升、豬油25克、糖粉10克、奶粉10克、蜂蜜5克
C、餡料:椒鹽15克、黑芝麻30克、白芝麻30克、白砂糖120克、面粉100克(熟)、雞蛋清2個
1.準(zhǔn)備好上述所需食材,將食材C餡料中的面粉炒熟
2.黑白芝麻炒香,將黑白芝麻、雞蛋清、白砂糖、椒鹽,混合均勻,篩入炒熟的面粉切拌均勻,蓋保鮮膜靜置備用
3.將食材A中的面粉過篩,放入豬油,反復(fù)揉搓成油酥面團(tuán),蓋保鮮膜備用
4.將食材B中的面粉過篩,加入豬油、糖粉、奶粉、緩緩倒入溫水調(diào)和的蜂蜜,反復(fù)搓擦水油皮面團(tuán),至面團(tuán)光滑不粘手,蓋保鮮膜,與油酥面團(tuán)一起松弛1小時左右
5.將水油皮面團(tuán)、油酥面團(tuán)、以及餡料分別分成20克/個的等份,揉搓成小球,取一份油酥面團(tuán),放在水油皮面皮上
6.虎口向上收緊水油皮,讓水油皮面團(tuán)包裹油酥面團(tuán),捏緊收口,以免搟制時跑酥
7.包好的面團(tuán)蓋上保鮮膜松弛20分鐘,將松弛好的面團(tuán)手收口朝下,搟成橢圓形
8.將面皮翻面,由下向上卷起,成卷狀,將面團(tuán)收口處朝下放置
9.用搟面杖輕壓中間,再次搟成橢圓形,由下向上卷起
10.將收口處朝下,蓋保鮮膜靜置20分鐘,取一份面卷,從中間對折
11.按壓成片,搟成圓形面皮,放入餡料,面皮包裹,收口捏緊滾圓
12.收口朝下放置,用搟面杖輕輕搟成橢圓形,牛舌狀
13.烤箱預(yù)熱170度,所有面團(tuán)均處理完成,調(diào)一點(diǎn)點(diǎn)食用綠色素
14.在餅皮上寫上餡料名字,放入烤箱中層、烤20-25分鐘即可
主要功效
牛舌餅有養(yǎng)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
禁忌與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慎食。
飲食文化
明代《墨娥小錄》中說,北京人習(xí)慣表面有芝麻的稱燒餅,不帶芝麻的稱火燒。牛舌餅表面沒有芝麻,按上面標(biāo)準(zhǔn)分類,應(yīng)屬火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