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萊格特(英國物理學家)
安東尼·萊格特(Anthony Leggett),英國物理學家,1938年生于倫敦,現為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教授。2003年,特因在超導體和超流體理論上作出了開創性貢獻而獲諾貝爾物理獎。
人物生平
萊格特1938年生于倫敦,1964年獲牛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教授。
榮譽記錄
物理獎
獲獎時間:2003年
獲獎理由:
在獨立研究中在超導性和超流態兩個量子物理學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科學家們認為,他在超導性方面的研究依然具有潛在的革命性應用價值。
獲獎
在獨立研究中在超導性和超流態兩個量子物理學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科學家們認為,他在超導性方面的研究依然具有潛在的革命性應用價值。2003年,擁有俄羅斯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科學家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俄羅斯科學家維塔利·金茨堡以及擁有英國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科學家安東尼·萊格特因在超導體和超流體理論上作出了開創性貢獻而獲諾貝爾物理獎。成為這一領域權威人物。
主要貢獻
超流體研究
安東尼·萊格特 科學家發現,氦3超流體有一些特別的現象無法用原有理論解釋。針對這些現象,20世紀70年代末,在英國工作的安東尼·萊格特提出了一個能用數學公式解釋氦3超流體現象的理論。后來證明這一理論能夠系統地解釋多種超流體的特性,并適用于粒子物理和宇宙學等其他領域。超流體現象也是在超低溫環境下觀測到的。大氣中稀有的惰性氣體氦很難液化。直到1908年,荷蘭科學家卡麥林·昂內斯才把它制成液體。氦有兩種同位素,即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組成的氦4和由2個質子和1個中子組成的氦3。20世紀30年代末,蘇聯科學家彼得·卡皮察首先觀測到液態氦4的超流體特性。他因與此相關的成果獲得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現象很快被蘇聯科學家列夫·郎道用凝聚態理論成功解釋。不過,科學家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觀測到氦3的超流體現象。因為使氦3出現超流體現象的溫度只有氦4的千分之一。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