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勞伯(德國化學家)
格勞伯(Glauber, Johann Rudolf)德國化學家。1604年生于下弗朗科尼亞州的卡爾施塔特;1670年3月10日卒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個人檔案
姓名:格勞伯 Glauber, Johann Rudolf
國家或者地區:德國
學科:化學家
簡歷
自學起家的格勞伯早年居住在維也納,后來又沿萊茵河谷居住。就在這一期間,具體說來可能是在1625年左右,他發現用硫酸作用于食鹽(氯化鈉)能生成鹽酸,這是當時制造鹽酸最方便的方法。但是使格勞伯最感興趣的還是反應后存留下來的另一種物質(現稱作硫酸鈉)。格勞伯緊緊地抓住這一物質進行了大量研究,了解到它具有輕瀉的作用。這種作用是平 和的。由于歷史上總有一些人認為通導腸道對身體有極大效益,故而格勞伯陶醉在這項發現上,把它標名為“神鹽”后來還把它鼓吹為“萬靈藥”,他相信自己的斑疹傷寒就是靠它治愈的。我們不再把它當成萬靈藥了。但是硫酸鈉的俗名仍被叫做格勞伯鹽。盡管格勞伯對萬靈藥的興趣 正反映出煉丹術影響的殘余,但他也發現了許多化合物,又表明他無愧為啟蒙化學家的稱號。他制備了許多當時還不為人們所知道的金屬化合物,吐酒石就是其中一種。它是一種銻鹽,具有某種醫藥上的用途。 1648年,他遷居阿姆斯特丹,住進了一所曾經屬于某個煉丹術士的房子。他把它改造成真正的化學實驗室。在那個時代,那個實驗室可算是現代化的了。其中有格勞伯自己設計的特殊熔爐及其它設備。這一改造標志著煉丹術在十七世紀過渡到化學。格勞伯用秘方制備了各種化合物,并把它作為藥物出賣,他使醋、油類、煤及其它物質起作用,制得了我們如今稱為丙酮和苯等液態有機物。他搞得頗有成效,到他晚年時,實驗室中已經雇用著五、六個工人了。格勞伯還以明確的觀點提出,應該為改善生活條件而開發國家的自然資源,并寫了一本書,建議德國該如何做,比如,他就不贊成向奧地利和法國輸出過多的原料。誠然,十七世紀政治上分崩離析的德國沒有使他的理想得到實現,但他的這一想法確實走在了時代的前面。
人物影響
格勞伯對藥用化合物的研究也給人們帶來了不良的后果:使用一劑有效,而劑量稍為大一點就可能會中毒;單獨服用時無害,但多種混合時卻是危險的。人們認為格勞伯未能盡享天年。正是由于長年的化合物研究工作使了中毒而致。自格勞伯以后,還有另外一些化學家也是被自己的工作慢慢殺害的,其中最著名的實例就是居里夫人。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