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玄感(隋朝大臣,司徒楚公楊素嫡長子)
楊玄感(不詳~613年8月21日),字號不詳,弘農華陰(今陜西省華陰市)人。隋朝大臣,司徒楚公楊素嫡長子。
體貌雄偉,須髯漂亮。喜好讀書,擅長騎射。憑借父親勛勞,授柱國、郢宋二州刺史,遷鴻臚卿、禮部尚書,襲封楚公。聲名過盛,受到隋煬帝猜忌,內心不安,策劃謀反。
大業九年(613年),隋煬帝二次出征高句麗時,趁機反叛,屯兵于黎陽,為大將軍宇文述所敗,下令其弟楊積善殺死,獻首于朝廷。
人物生平
父子同列
楊玄感,是隋朝司徒楊素之子。 楊素攻滅陳朝,協助隋煬帝奪取皇位,平定漢王楊諒叛亂,積累功勛,封楚公,進位司徒。
楊玄感體貌雄偉,須髯漂亮。幼時不成器,世人大都認為他癡呆。只有父親楊素常對所親近的人說:"這個孩子不癡呆。"楊玄感長大后,好讀書,愛騎射。因父親楊素的軍功,授柱國,與楊素都是二品官。上朝拜見皇帝時,父子同列。
后來,隋文帝楊堅讓楊玄感官品降一級。楊玄感拜謝說:"沒料到陛下如此寵愛我,讓我在公廷上得以表示對家父的尊敬。"剛授任郢州刺史時,他一到任,偷偷安排很多耳目,看看官吏們是否能干。那些有政績和貪污行為的,即使只有一點點事,也會知道,往往揭發其事,沒有敢隱瞞欺騙的。吏民敬服,都說他很能干。后來轉任宋州刺史,因遭父喪離職。
欲廢立威
一年多后,楊玄感擔任鴻臚卿,襲爵為楚公,升任禮部尚書。楊玄感雖然生性驕傲,但愛重文學,四海知名之士,大多到他門下。楊玄感自因累代尊貴顯赫,有大名于天下,朝中文武百官,大多是他父親手下的將吏;又見朝綱漸漸紊亂,隋煬帝楊廣又一天比一天愛猜忌,他心中不安,于是與諸弟謀劃,準備廢掉隋煬帝,立秦王楊浩為帝。
楊玄感隨隋煬帝征討吐谷渾,回來時到了大斗拔谷,當時隨從官員都很狼狽,楊玄感想襲擊隋煬帝。叔父楊慎對楊玄感說:"朝士的心還是一致的,皇上還沒有垮臺的跡象,不可胡來呀!"楊玄感這才作罷。
當時,隋煬帝喜歡征討,楊玄感想立威名,偷偷求取將領,便對兵部尚書段文振說:"我家世代承受國家大恩,得到的寵愛超過了應得到的,如不立功于邊塞,何以塞責?如邊疆有風塵之警,我要執鞭于戰陣之中,立點功勞。明公主管兵革的,所以冒昧地把心思告訴您。"段文振把楊玄感說的話告訴隋煬帝,隋煬帝夸獎楊玄感,對群臣們說:"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這話真不假。"于是賜給楊玄感縑彩數千段,對他禮遇更加隆重。從此,楊玄感經常參預朝政。
起兵反叛
大業九年(613年)春天,隋煬帝第二次東征高句麗,命楊玄感在黎陽郡(今河南浚縣)督運糧草。當時,隋末農民戰爭已經爆發,義軍遍布各地。楊玄感于是與武賁郎將王仲伯、汲郡贊治趙懷義等謀議,想讓隋煬帝所在的部隊斷糧挨餓,因此常常逗留,不按時發運糧草。隋煬帝軍緩慢下來,派使者來逼促。楊玄感揚言說:"水路有很多反賊,不可前后而發運。"他的弟弟武賁郎將楊玄縱、鷹揚郎將楊萬碩,都隨軍到遼東,楊玄感偷偷派人召他們回來。
六月,將軍來護兒率領水軍,將從東萊入海,前往平壤城,部隊還未出發。楊玄感無法號令眾人,于是派家奴裝作使者,從東方來,謊稱來護兒因失軍期而造反。楊玄感于是進軍黎陽縣,關閉城門,大搜男夫。于是用帆布作牟甲,設置官署,都按開皇年間(581年―600年)的辦法來辦。他又送文書到周圍的州郡,以討伐來護兒為名,讓他們發兵,到糧倉所在地相會。李密自長安應召至軍,為楊玄感謀主。楊玄感以東光縣尉元務本為黎州刺史,趙懷義為衛州刺史,河內郡主簿唐祎為懷州刺史,部眾近萬人。李密認為:北據幽州,斷隋煬帝后路,為上策;西入長安,控制潼關(今陜西潼關東北),為中策;就近攻洛陽,勝負難測,為下策。楊玄感以下策為上計 ,將引兵從汲郡(今河南淇縣東)渡河,圍攻東都洛陽。唐祎到了河內,跑到東都報告楊玄感謀反之事。越王楊侗、民部尚書樊子蓋很害怕,調兵防御。修武縣百姓一起守住臨清關,楊玄感無法過河,于是在汲郡南渡黃河,隨之叛亂的人有很多,猶如街市一般。
進逼洛陽
幾天之后,駐兵于上春門,人數達到十幾萬。樊子蓋命令河南贊治裴弘策抵抗,裴弘策戰敗。鏶、洛的父老鄉親們競相送牛送酒,慰勞楊玄感。楊玄感屯兵于尚書省,經常向眾人發誓說:"我身為上柱國,家里黃金巨萬,到了既富且貴的地步,我一無所求。現在我不顧破家滅族,只是為了為天下人解倒懸之急,拯救黎民百姓的性命罷了。"眾人都很高興,到他軍門請求效力的,每天都有數千人。楊玄感還給樊子蓋寫信,說明利害關系,希望樊子蓋能歸順于他,然后率軍進逼東都洛陽。
刑部尚書衛玄,率眾幾萬,從關中來援救洛陽。衛玄用步兵、騎兵二萬,渡過鏶、澗來挑戰,楊玄感假裝失敗。衛玄追趕他,這時楊玄感的伏兵沖了出來,衛玄的前軍全被消滅。幾天后,衛玄又與楊玄感交戰,兩軍剛交戰,楊玄感就讓人大呼道:"官軍已經捉住了楊玄感了!"衛玄軍稍稍松懈下來,楊玄感與幾千騎兵乘機進攻,衛玄軍于是大敗,只帶了八千人逃走。
兵敗自殺
楊玄感驍勇力大,每次作戰,親自揮舞長矛,身先士卒,呼叫叱咤,眾敵莫不震駭。時人比作項羽。善于安撫、帶領部隊,士兵樂意為他拚死效力,戰無不勝。衛玄軍一天天蹙迫,糧食殆盡。于是,全部上前決戰,陣地就擺在北邙。一天之中,交戰十幾次。楊玄感的弟弟楊玄挺被流箭射死,楊玄感稍稍退卻。樊子蓋又派兵進攻尚書省,又殺了幾百人。隋煬帝派武賁郎將陳棱在黎陽進攻元務本,武衛將軍屈突通駐扎在河陽,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發兵繼進,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又來增援。楊玄感請計于前民部尚書李子雄,李子雄說:"屈突通曉習軍事,如一渡過黃河,那么就勝敗難定了。不如分兵拒守黃河。屈突通過不了黃河,那么,樊子蓋、衛玄就失去了援兵。"楊玄感認為可行,將分兵赴黃河拒防屈突通。
樊子蓋知道他的計謀,幾次進攻他的軍營,楊玄感不能前進。屈突通于是渡過黃河,在破陵駐軍。楊玄感分為兩支人馬,西面抵抗衛玄,東面抵抗屈突通。樊子蓋又出兵,于是大戰,楊玄感軍頻頻敗北。楊玄感又請計于李子雄,李子雄說:"洛陽的援軍到了,我軍屢敗,不可久留。不如直入關中,打開永豐倉,以賑濟窮人,三輔可指揮而平定。占據糧倉,再向東爭奪天下,這也是霸主之業。"剛好華陰的各位楊姓請求當向導,楊玄感于是放棄洛陽,西取關中,揚言說:"我已破了東都,要奪取關西去了。"宇文述等部隊跟在后面追擊。到了弘農宮,父老們攔著楊玄感說:"弘農宮兵力空虛,又有很多糧食,容易打下來。這樣,進可絕敵人的糧食,退可占取宜陽的地盤。"楊玄感同意,留下攻弘農宮,打了三天,打不下來,追兵于是追了上來。楊玄感往西到了閿鄉,上盤豆,布陣連綿五十里,與官軍且戰且走,一天幾次戰敗。又在董杜原擺下戰陣,諸軍進攻,楊玄感大敗,獨與十幾個騎兵在林間逃跑,將奔上洛(今陜西商縣)。
追兵追到,楊玄感叱咤一聲,嚇退追兵。到了葭蘆戍,楊玄感窘迫,獨與其弟弟楊積善步行。他自知難免一死,對楊積善說:"事情失敗了。我不能讓人殺辱,你可殺死我。"楊積善抽刀砍死楊玄感,然后自己自殺,但自殺未死被追兵擒獲,與楊玄感的首級一起送到隋煬帝的行宮。在洛陽將楊玄感分尸,并暴尸三天,又把他的肉切成一塊一塊,放火焚燒。余黨全被平息。楊玄感的諸弟義陽太守楊玄獎、楊萬碩、楊民行皆被殺。公卿請求把楊玄感改為梟姓,隋煬帝下詔同意。
主要成就
楊玄感起兵后,余杭民劉元進等也舉兵響應,對隋統治集團造成了大分裂,貴族官僚子弟如觀王楊雄子楊恭道、韓擒虎子韓世諤等四十余人都來軍中,光祿大夫趙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也與他通謀。楊玄感起兵給隋政權震動很大,隋煬帝聞訊后倉惶從遼東撤軍南下。楊玄感屯兵洛陽城下,久戰不克,隋援軍到來,楊玄感腹背受敵,被迫西撤,為追兵所及,大敗,奔上洛(今陜西商縣)。八月初一日(8月21日),死于葭蘆戍。楊玄感起兵歷時短暫,但它標志著隋朝統治階級的分裂,嚴重削弱了隋統治勢力,促進了農民起義。
人物評價
楊素:"此兒不癡也。"
李密:"決兩陣之勝,噫嗚咄嗟,足以詟敵,我不如公。攬天下英雄馭之,使遠近歸屬,公不如我。"
魏徵等《隋書》:①"玄感,宰相之子,荷國重恩,君之失德,當竭股肱。未議致身,先圖問鼎,遂假伊、霍之事,將肆莽、卓之心。人神同疾,敗不旋踵,兄弟就菹醢之誅,先人受焚如之酷,不亦甚乎!"; ②"體貌雄偉,美須髯。少時晚成,人多謂之癡"; ③"及長,好讀書,便騎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