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里奧·福(意大利劇作家、戲劇導演)
達里奧·福(Dario Fo,1926年3月24日—2016年10月13日),意大利劇作家、戲劇導演。
1929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凡雷賽省雷丘諾—桑賈諾鎮。?1957年,成立自己的戲劇公司。1959年,發表戲劇《大天使不玩彈球》。1970年,發表戲劇《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1974年,發表戲劇《拒不付款》。1986年,獲奧比獎;同年,獲第五屆全國反對暴力和卡莫拉獎。1987年,獲阿格羅·多爾塞獎。199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2016年10月13日,因患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逝世。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26年3月24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凡雷賽省雷丘諾—桑賈諾鎮一個鐵路員工之家。
1940年,搬到米蘭,在米蘭布雷拉美術學院學習建筑學。
二戰即將結束時,被征召加入薩羅共和國的軍隊,但不久逃走。
1945年,轉向舞臺設計和戲劇表演,開始即興創作,并閱讀葛蘭西、馬克思、布萊希特、馬雅科夫斯基和洛卡的書。戰后的幾年里,意大利戲劇經歷了一場革命,達里奧·福被這場運動所吸引,開始堅持表演。
1950年夏,導演弗朗哥·帕倫蒂邀請達里奧·福加入他的劇團,他開始在帕倫蒂的夏季綜藝表演中表演,并很快放棄了建筑學。
文學之路
1951年,被邀請參加意大利國家廣播電臺的節目,第一次嘗試一種敘事技巧——重新審視歷史并與流行知識結合。
1953年,在米蘭的演出中,與弗朗哥·帕倫蒂、朱斯蒂諾·杜拉諾一起執導并演出戲劇《一針見血》?,這場演出既引起了人們的贊同,也引起了爭議。
1954年,發表戲劇《十足的健康人》。
1955年,搬到羅馬,擔任銀幕作家。
1956年,主演影片《脾氣古怪的人》。
1957年,與妻子弗朗卡·拉梅回到米蘭成立福—拉梅劇團,并擔任劇作家、演員、導演、舞臺和服裝設計師。
1959年,戲劇《大天使不玩彈球》使公司贏得了意大利全國的認可,這出戲引起轟動。
1960年,戲劇《La storia vera di Piero d‘Angera》與《Che alla Crociata non c’era》由其他公司演出,并取得成功。
1962年,意大利國家電視臺播出《Chi l’ha visto》,取得成功,但在播出期間,意大利自由黨參議員馬拉戈迪向意大利議會電視監督委員會投訴,達里奧·福受到威脅,被置于警察的保護之下。
1967年,達里奧·福取消在捷克劇院上演他的戲劇的許可,并拒絕在前蘇聯劇院上映劇本,此后,作品在整個前蘇聯地區幾乎停止了上演。
1968年,迫于政治壓力,解散了公司,成立了由30多名年輕技術人員、演員和女演員組成的新舞臺協會,在工人階級觀眾前以及官方劇院巡回賽以外的地點演出。
1970年,創作戲劇《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同年,又建立了一個劇團“公社”,并開始在工廠、公園和體育場巡回演出。
1971年,由于經濟危機,許多工廠倒閉,為了自己的工作,工人們舉行罷工,占領工廠,達里奧·福支持這場斗爭,從1971年到1985年,集體舉辦了數百場演出,把收入捐給工人。
1975年,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年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1985年,參加威尼斯的展覽;同年,獲得美國的入境簽證。應哈佛大學的邀請,在劍橋美國匯編劇院、紐黑文大學的劇院、華盛頓的肯尼迪中心、巴爾的摩的國家劇院和紐約的喬伊斯劇院演出,并在紐約大學舉辦戲劇研討會以及各種講習班。
1986年6月,獲得奧比獎;同年,獲得第五屆全國反對暴力和卡莫拉獎。
1987年,上演戲劇《La rava e la faa》,對意大利政治局勢進行悲劇性獨白;同年,被授予阿格羅·多爾塞獎。1990年,在米蘭創作戲劇《Zitti! Stiamo precipitando》,并在許多大劇院上演。
1991年,創作戲劇《約罕·派登,發現美洲》。
1994年7月17日,患腦缺血癥,失去了80%的視力,經過休息,情況良好。
1996年,開始在戲劇學校和大學里上課。
1997年10月9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6年10月13日,因患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逝世,享年九十歲。
個人生活
達里奧·福的父親費利斯(Felice),是一家業余戲劇公司的社會黨人、站長和演員;母親皮娜·羅塔(Pina Rota)是一位富有想象力且有才華的女性;兄弟是Fulvio;妹妹是Bianca;外祖父在Lomellina有一個農場。他在外祖父的農場度過童年的時期,并從他的祖父開始學習基本的敘事節奏。隨后開始接受當地傳統的教育。
1951年,達里奧·福與弗蘭卡·拉梅訂婚。1955年,他們的兒子出生。
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 |
作品原稱 |
出版時間 |
作品體裁 |
---|---|---|---|
《十足的健康人》 |
1954 |
戲劇 |
|
《大天使不玩彈球》 |
Gli arcangeli non giocano al flipper |
1959 |
|
《他有兩支長著白眼睛和黑眼睛的手槍》 |
1960 |
||
《縱為小偷,幸而有愛》 |
1961 |
||
《伊莎貝拉,三艘高船,和一個男人》 |
1963 |
||
《第七個偷的東西不多》 |
Settimo: ruba un po meno |
1964 |
|
《總是魔鬼的不是》 |
La colpa e sempre del diavolo |
1965 |
|
《該丟棄的太太》 |
La signora e da buttare |
1967 |
|
《滑稽神秘劇》 |
Misterobuffo |
1969 |
|
《工人認字三百、老板認字一千:所以他是老板》 |
1969 |
||
《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
Morte accidentale di un anarchico |
1970 |
|
《費得因》 |
1971 |
||
《所有的人都集中在一起!對不起,那個不是老板嗎?》 |
Tutti uniti, tutti insieme! Ma scusa,quello none il padrone? |
1971 |
|
《喔,這是上帝的命令!》 |
OrdineperDio,ooo. ooo. ooo! |
1972 |
|
《砰,砰,誰來 了?警察!》 |
Pum!Pum! Chi e? La polizia! |
1972 |
|
《拒不付款》 |
Non ti pago, non ti pago |
1974 |
|
《 被綁架的范范尼》 |
Il Fanfanirapito |
1975 |
|
《媽媽的大麻最棒》 |
1976 |
||
《房子,上床,去教堂》 |
1977 |
||
《老虎的故事》 |
1978 |
||
《喇叭與覆盆子》 |
1981 |
||
《公開夫婦》 |
1983 |
||
《伊麗莎白:偶然為女》 |
1984 |
||
《一人裸體,一人穿衣》 |
1985 |
||
《愛麗莎貝達幾乎成了一個女人》 |
Quasiuna donna,Elisabetta |
1985 |
|
《拐賣戴安娜》 |
1986 |
||
《交易規則》 |
1987 |
||
《鞋子》 |
1988 |
||
《教皇與女巫》 |
Il Papa e la strega |
1989 |
|
《孤單女郎》 |
1991 |
||
《約罕·派登,發現美洲》 |
Johan Padan a la descoverta de le Americhe |
1992 |
|
《長乳房的魔鬼》 |
Diavolo con le zinne |
1997 |
|
《自由的馬里諾!》 |
Marino libero! |
1997 |
|
《耶穌嬰兒期奇跡劇》 |
2009 |
||
《神圣小丑弗朗西斯》 |
|||
《逃離動物園》 |
|||
《臉面問題》 |
|||
《有道德的盜賊》 |
(參考資料:??)
創作特點
作品思想
作品主旨
達里奧·福屬于左派,他的作品都著鮮明的政治表達,字里行間充斥著對不合理社會現象的冷嘲熱諷。達里奧·福主要是用政治(時事)諷刺劇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現實的不滿,許多作品都是針對國內外發生的大事迅速做出反應的結果。《大天使不玩臺球》諷刺政府官僚的敗行劣跡;《他有兩支長著白眼睛和黑眼睛的手槍》暴露法西斯主義同資產階級、黑社會組織同政權之間一榮俱榮,一衰俱衰的關系;《總是魔鬼的不是》《工人識字300個,老板識字1000個,所以他是老板》對資本家竭盡挖苦諷刺。
國際政治焦點,也盡在達里奧·福的視野之內。他創作過有關越南戰爭、智利人民反獨裁斗爭的政治諷刺劇與以巴勒斯坦人民的斗爭為題材的作品。達里奧·福的戲劇創作直面人生,飽含了同大眾的日常生活休戚相關的感情與庶民百姓關切的問題,諸如通貨膨脹墮胎自由、男女平等、公德淪喪、官員腐敗等等。他在自己的政治諷刺劇中給予銳利潑辣的批判,并透過這些日常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現象,力砭社會弊害,維護被凌辱者的尊嚴,進而挖掘出耐人咀嚼和深思的社會內容。藝術家把自我完全融入了人民之中,心全然同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他不是把目光停留在生活的浮面,淺嘗輒止,他的劇作也不側重刻畫人物。他致力于展現重大政治斗爭和激變的政治風云波及的人物命運,并以此為契機,傾力剖示社會的時代的矛盾。
戲劇思想
達里奧·福創作“真正的人民戲劇”“富有戰斗性的戲劇”,一生執著追求的旨趣。他把自己鮮明的政治立場、熾熱的批判激情都熔鑄進了自已的創作。他創作的50多部劇作,沒有一部是寫男歡女愛、家長里短,它們幾乎全是政治諷刺劇或者是時事諷刺劇。
藝術特色
達里奧·福的戲劇大都是從現實生活當中提取創作的素材,而且在部戲當中往往包含多個主題。在戲劇結構上,如同達里奧·福本人桀驁不馴,對傳統進行了大膽的挑戰。而戲劇人物的臺詞聽上去一本正經、義正辭嚴,但總透著一股乖謬與滑稽,讓觀眾不得不對這些話語細細品味和思考。在角色的形象塑造上,又有些意大利即興喜劇的意味,人物往往帶有概念化、定型化的特點。達里奧·福的戲劇風格百味雜陳,既有現實味道的,也有怪誕味道的,甚至還不乏浪漫味道。他在藝術創作上的不拘一格恰恰成就了他獨特的品位——諷刺中帶著滑稽,嚴肅的怒罵中又帶著玩世不恭的態度。實際上,這也是人們對他的作品津津樂道的最突出特點,所以他的喜劇作品又被稱為諷刺喜劇。此外,他的具有即興表演成分的演出、他的走街串巷的表演形式,也使他與其他劇作家大相徑庭。
達里奧·福戲劇內容的現實性和人民性,決定了他的藝術創作形式既繼承傳統又超越傳統。意大利是即興喜劇的故鄉,達里奧·福非常珍視本民族的寶貴藝術遺產,積極向即興喜劇學習創作的方法。傳統的即興喜劇往往沒有固定的劇本,只有幕表(演出大綱),演出全靠演員的經驗和即興表演?。他在戲劇中大量運用即興式的、看似隨意的表演,以及運用幽默、雙關、反諷、自嘲、暗喻的語言來表現戲劇沖突雙方、短兵相接的正與邪,在喜劇中完成作者對社會不公的嘲諷和批判。?劇中有戴面具的定型角色。達里奧·福因經常帶領劇團在工廠、農村、街頭、廣場表演,演出中常常安排面向觀眾即興獨白,同觀眾展開對話、互動,因此他的許多戲劇在剛剛創作時往往更像是演出大綱,并不是固定的腳本。他的演員不僅要有高超的演技,而且要熟悉社會、擅長隨機應變,能夠根據現場情況與觀眾情緒進行即興發揮。達里奧·福還要求在每場演出中,演員都要有即興發揮。演出結束后,達里奧·福又同觀眾座談,一起探討政治時事、社會焦點和藝術等問題,爭求他們對演出的意見,詢問他們所關心的問題。過后,達里奧·福會綜合各種意見和演出效果對戲劇角色的臺詞、行動、故事情節等進行修改,因此許多戲都有不只一個版本,而且越是經常上演的戲往往版本就越多。即興喜劇的其他一些藝術特色,如出人意料的戲劇情節、輕松幽默的故事、滑稽可笑的人物、鬧劇式的手法等,也都被達里奧·福所借鑒或采用。
獲獎記錄
文學類 | |||||||||||||||
|
人物評價
達里奧·福的創作靈感的來源之一即是這些不受任何法律保護的中世紀的弄臣。對福而言,諷刺給予人最有力的影響。他以玩笑與嚴肅相結合的方式來講述關于虐待與不公正的事實。(瑞典文學院評)
因為他繼承了中世紀喜劇演員的精神,貶斥權威,維護被壓迫者的尊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
他的創作天賦和堅不可摧的熱情豐富了意大利的文化。(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評)
他的諷刺性作品、研究、舞臺作品以及多面性的藝術行為都是一位偉大的意大利人奉獻給世界的珍貴遺產。(意大利總理倫齊評)
人物爭議
一些當權者貶斥達里奧·福的作品是政治宣傳品和主義圖解物,毫無藝術性和觀賞性可言。也正是因為達里奧·福毫不妥協的政治觀點和立場,使得他的獲獎備受爭議,教會更是不能接受。梵蒂岡的一些報紙甚至諷刺說:“把諾貝爾獎授給一個江湖藝人是沒有頭腦的選擇。”達里奧·福的戲劇活動也屢屢遭到戲劇審查機關的刁難。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麥卡錫主義在整個西方甚囂塵上的社會大背景下,達里奧·福的戲劇演出被意大利當局指稱為從事“赤色鼓動”,而他的劇團也被指稱為“共產黨劇團”。每次演出時警方都會派一些密探坐在觀眾當中,檢查演出中是否有“反動言論”。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