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曹真(?~231年)字子丹,曹操族子(一說原姓秦),其父戰死后,曹操收為養子 。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曹真幼年喪父,被曹操收養,力大勇猛,授虎豹騎。因討伐靈丘的賊寇,封為靈壽亭侯。 歷任偏將軍、中領軍、征蜀護軍等職,參與漢中之戰。曹丕繼位后,拜為鎮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負責鎮守西北邊境,進封東鄉侯。遷使持節、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成為曹魏軍隊的最高統帥之一。大破羌胡聯軍,平定河西地區。率軍包圍江陵,擊破吳國將領孫盛,遷中軍大將軍、給事中。曹丕病重時,接受遺詔,成為輔政大臣之一。魏明帝曹睿即位后,拜大將軍,進封邵陵侯。后率軍抵御蜀國諸葛亮進攻,遷大司馬。
太和五年(231年),曹真因病去世,謚號為元,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曹真,字子丹,魏武帝曹操的養子。據《三國志》記載,曹操起兵討伐董卓時,曹真之父秦邵為曹操招募兵馬,后為豫州牧黃琬所殺害,曹操哀曹真少孤,于是收養喪父的曹真。 但另據裴松之注引《魏略》的記載,曹真本姓秦,其父秦邵素來與曹操相善。 興平末年,袁術部曲與曹操在豫州交戰,曹操一次外出時偵察時,遭遇袁術部曲追殺,幸得曹真之父冒名頂替,袁術部曲誤以為他就是曹操,遂殺之而去,使曹操躲過一劫。由此曹操想到秦邵恩德,因此曹操收養曹真,變易其姓,才轉姓曹。 兩種說法莫衷一是。
曹操收養曹真后,讓他與曹丕等一起生活。曹真力大勇猛,有一次射獵時被虎在后面追逐,曹真回馬射虎,虎應聲而倒。曹操壯其鷙勇,讓他率領虎豹騎。曹真討伐靈丘的賊寇,拔之,被封為靈壽亭侯。
漢中之戰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率領諸將起兵攻漢中。曹真以偏將軍率領所部,與都護將軍曹洪、騎都尉曹休、雍州刺史張既等擊破劉備別將吳蘭于下辨,被拜為中堅將軍。九月,隨曹操親征至長安,被授予中領軍一職。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南渡沔水,于定軍山斬殺曹軍統帥夏侯淵。曹操十分憂慮漢中戰事,遂任命曹真為征蜀護軍,后督徐晃等于陽平關,擊破劉備別將高翔。曹操從長安率軍進入漢中,但其后卻無法擊破劉備,遂決定放棄漢中。曹操命令各路軍隊陸續退出漢中,又令曹真到武都去迎接曹洪所部回屯陳倉。
鎮守河西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位魏王,以曹真為鎮西將軍,都督雍州及涼州諸軍事,追錄其前后功勛,進封東鄉侯。當時曹丕開始置涼州刺史一職,任命安定太守鄒岐為刺史。張掖郡人張進挾持太守在酒泉反叛,率軍阻攔鄒岐赴任。曹真遣費曜進軍討平張進的叛亂。后回洛陽,升至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假節鉞,成為曹魏軍隊的最高統帥之一。
黃初二年(221年)十一月辛未,治元多、盧水、封賞等諸胡組成聯軍在河西作亂,時任鎮西將軍曹真率領眾將進討諸胡聯軍,大獲全勝,平定河西,據《魏書》記載,此戰"斬首五萬馀級,獲生口十萬,羊一百一十一萬口,牛八萬",破胡告檄傳到洛陽后,曹丕非常高興,大笑說:"我在帷幕之內運籌帷幄,諸將在萬里之外奮勇作戰,其相應若合符節。前后戰克獲虜,沒有如此之多的 。" 此戰重新打通了西域和中原王朝往來的道路,次年二月,鄯善、龜茲、于闐王各遣使奉獻,曹魏恢復了漢朝在西域的統治。
南下敗吳
黃初三年(222年),曹丕兵分三路,南征孫權,命曹真與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左將軍張郃、右將軍徐晃率領中路大軍攻打南郡江陵縣。曹真先是擊破吳將孫盛,又與夏侯尚擊退了前來增援的諸葛瑾,奪據江陵中洲,徹底包圍江陵城。曹真命令士兵堆土山、挖地道,在城邊立起樓櫓,向城中放箭。但吳軍守將朱然指揮得當,曾攻破兩個營壘。大軍圍城六個月,吳軍糧谷將盡,城破在望,但疫疾大起,孫權重新遣使納貢, 魏軍撤退。 之后曹真又轉為中軍大將軍,加給事中。
受詔輔政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駕崩,曹真與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四人受遺詔輔政,魏明帝曹睿即位后,進封邵陵侯,遷為大將軍,地位僅次大司馬曹休。
力挫諸葛
太和二年(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皆投降蜀漢。曹睿于是親征至長安,遣曹真為督諸軍駐于郿,曹真派右將軍張郃進軍援救,于街亭之戰中大破馬謖。 同時,曹真在箕谷擊敗趙云、鄧芝的偏師。 增援部隊開進隴右,諸葛亮為避免遭受夾擊,于是退兵。起初,安定人楊條等劫持官吏據守月支城響應諸葛亮,曹真軍至安定,楊條對其眾說:"大將軍親自來了,我愿意盡早出降。"遂自縛出降。于是陸續收復三郡。
戰后,曹真認為諸葛亮必攻陳倉,于是命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修筑城池。
翌年春天,諸葛亮果然攻打陳倉,郝昭早已有備而戰,諸葛亮不能攻克,同時蜀漢軍隊兵糧不足,致使諸葛亮無功而還。曹真因功被增加食邑,并前二千九百戶。
位極人臣
太和四年(230年),曹真入朝,接替曹休,遷為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曹真上表認為蜀漢多次犯境,建議數路大軍攻伐蜀漢。曹睿采納,但司空陳群反對從斜谷進軍的計劃,曹真再次上書要求從子午道進攻漢中,陳群有陳述不能出兵的理由,且認為大規模征戰軍事用度花費甚巨。曹睿下詔將陳群的意見提供給曹真參考,但曹真卻據此詔書隨即出發,改從子午道入;另遣大將軍司馬懿經漢水進軍,郭淮、費曜等部或從斜谷入、或從武威入。后因漢中艱險,會逢雨季,棧道遭雨水沖刷斷絕,曹真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朝中大臣華歆、楊阜、王肅等都上疏勸魏明帝下詔撤軍,至九月,曹真只得受詔撤退。
曹真因病返回洛陽后,曹睿親自前往其府邸探望。
太和五年(231年),曹真去世,獲謚為元侯,由長子曹爽繼承爵位。魏明帝曹睿追思曹真之功,下詔說:"大司馬一生忠孝節義,輔佐二祖,對內,不因自己是皇親而邀寵;對外,也不鄙視貧寒之士,真可謂是守成業、忠職守、道德高尚的人啊!分封曹真的五個兒子羲、訓、則、彥、皚為列侯。"
曹真年輕時與同宗曹遵、同鄉朱贊一同仕于曹操。曹遵、朱贊早亡,曹真同情他們,上表將自己的食邑分封給他們的兒子,得到準許。 曹真每次征伐,都能與將士同甘共苦,軍費不足,就用自己家的錢財賞賜,所以士兵都愿為他效力。
正始四年(243年),七月,魏帝曹芳下詔在太祖曹操的宗廟祭祀曹真與曹休、夏侯尚、桓階、陳群、鐘繇、張郃、徐晃、張遼、樂進、華歆、王朗、曹洪、夏侯淵、朱靈、文聘、臧霸、李典、龐德、典韋等二十位對魏朝功勛卓著的大臣 。
人物評價
曹睿:大司馬有叔向撫孤之仁,晏平久要之分。 ②大司馬蹈履忠節,佐命二祖,內不恃親戚之寵,外不驕白屋之士,可謂能持盈守位,勞謙其德者也。
曹植:知慮深奧,淵然難測。執節平敵,中表維藩。恭以奉上,愛以接下。納言左右,為帝喉舌。曹大將軍也。
楊條:大將軍自來,吾原早降耳。
桓范:曹子丹佳人!
蔣濟:曹真之勛,不可以不祀。
陳壽:夏侯、曹氏,世為婚姻。故惇、淵、仁、洪、休、尚、真等并以親舊肺腑,貴重于時,左右勛業,咸有效勞。
《曹真碑》:施陸議于嚴霜、奮朱然于雷霆。
李贄:是孔明已知后主之必亡也,而又欲速戰以幸其不亡,何哉?豈謂病雖進不得藥,而藥終不可不進,以故猶欲僥幸于一逞乎?吾恐司馬懿、曹真諸人尚在,未可以僥幸也。
軼事典故
驚帆馬
曹真有匹名馬,名字叫做驚帆,言其奔跑時如同劇猛的風卷起帆船一般。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曹真曾用此馬與司馬懿打賭。
屠幾上肉
魏文帝黃初五年(224年),振威將軍吳質入朝,文帝詔曹真與特進以下的大臣都到吳質家中宴飲。吳質酒酣后,召來伶人,讓他們表演說肥瘦(曹真肥而朱鑠瘦,也就是暗有調侃二人之意),曹真認為自己是宗室重臣,恥于被戲弄,怒責吳質。曹洪、王忠也出來勸說。吳質大怒按劍怒責曹真,朱鑠站起來勸說吳質,也被吳質斥責回到座上。朱鑠本來性子就急,越想越氣,拔出劍怒斬在地上,于是眾人不歡而散。
親屬成員
父母
養父:魏武帝曹操
本生父:秦邵,字伯南,為曹操募兵,被袁術所殺。
母親:曹氏
兄弟姐妹
弟弟:曹彬、曹璠
妹妹:德陽鄉主,嫁夏侯尚,生夏侯玄。
后代
兒子:曹爽、曹羲、曹訓、曹則、曹彥、曹皚
侄子:曹文叔。侄媳:夏侯令女(夏侯文寧之女,曹文叔之妻)
族孫:曹熙,曹真伯叔父的曾孫,曹爽兄弟被誅殺后,襲封新昌亭侯,作為大司馬曹真的后嗣。
爭議考辨
- 父親之謎、姓氏爭議
陳壽《三國志》記載:曹真之父應為曹邵,初平年間追隨曹操。后豫州牧黃琬欲圖謀害曹操,將曹邵殺害。
《魏略》記載:其父名伯南,與曹操相善。為保護曹操而被袁術所殺,曹操遂變其姓為"曹"。
按:《魏略》中記載"真,本姓秦……或云其父伯南夙與太祖善",此句有歧義,有人認為曹真之父名叫"伯南",而有人則推斷此句應斷為"其 父伯 南",也就是曹真的"父伯"(伯父)名叫"南"。
《魏略》原本想表達的意思是:曹真的父親名叫伯南。因為緊隨其后的文字即提到"袁術部黨與太祖攻劫,太祖出,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開門受之"。如果曹真的伯父叫"南"的話,這里不會仍然寫"伯南開門受之"而應該是"南開門受之"了。
另外,古人一般將伯父寫作從父的。如《三國志.周瑜傳》:瑜從父尚為丹楊太守,瑜往省之……。所以假如秦某是曹真的伯父,則應該寫作"從父南"而不是"父伯南",即為"真本姓秦……或云其從父南夙與太祖善"。
綜上可以推斷《魏略》所載保護曹操的人是"伯南",而不是"南";之前的文字意思是"曹真的父親叫伯南",而并非某人所推斷的"曹真的伯父名叫南"。更加上當時雙字名甚少,伯南應為字號,與陳壽三國志所述"真父邵募徒眾,為州郡所殺。"且名邵字南符合古人取字規則(如蜀漢李邵字永南,宗俱碑亦有一名李邵字伯南 ),相結合則得出最終結論:曹真之父姓秦名邵,字伯南。
此外,隋朝時臣鮑宏曾有"秦真父能死難,魏武賜姓曹氏" 之語,可以相佐證。
曹操賜姓秦真為曹的時間,按《古今圖書集成》記載為建安二十年(215年)。
然按《三國志》載,真父被黃琬殺害,而《魏略》言真父死于袁術部黨。疑二書所載有一為誤。
史籍記載
《三國志·魏書·曹真傳》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為了強調司馬懿與諸葛亮兩名英杰對壘的激烈,而將曹真成功擊退諸葛亮兩次北伐的功績轉記予司馬懿,曹真的實力被大大弱化,面對諸葛亮屢戰屢敗,最后更在征蜀失敗后因為諸葛亮的信活活氣死。不過,曹真在演義中也有當諸葛亮以離間計制造司馬懿謀叛消息時加以識破,以及臥病時主動將都督印讓與司馬懿的描述,仍表現出相當的才智與氣量。在蜀將魏延的評價中,曹真也是個"頗識兵法"的人物。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