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益州牧)
劉璋(生卒年不詳),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人。東漢末年宗室、軍閥,益州牧劉焉幼子,在父親劉焉死后繼任益州牧。
劉璋為人懦弱多疑。漢中張魯驕縱,不聽劉璋號令,于是劉璋殺張魯母弟,雙方成為仇敵,劉璋派龐羲攻擊張魯,戰敗。后益州內亂,平定后,又有曹操將前來襲擊的消息。在內外交逼之下,劉璋聽信手下張松、法正之言,迎接劉備入益州,想借劉備之力,抵抗曹操。不料此舉乃引狼入室,劉備反手攻擊劉璋,又有法正為內應,進至成都。成都吏民都想抵抗劉備,但劉璋為百姓計而開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劉備占據成都后,劉璋以振威將軍的身份被遷往荊州居住,關羽失荊州后,劉璋歸屬東吳,被孫權任命為益州牧,不久后去世,卒年不詳。
人物生平
承繼父位
劉璋為劉焉幼子,母費氏,是后來娶了劉璋女兒的費觀的族姑。
中平五年(188年),劉焉向漢靈帝建言設立州牧總管各地軍政大權,自己出任益州牧,而劉璋與兄長劉范、劉誕都留在京城,只有劉瑁隨劉焉入蜀。劉璋后來出任奉車都尉,受朝廷派遣詔諭劉焉,劉焉就把他留下不再返回朝中。
興平元年(194年),劉范在長安與馬騰密謀進攻權臣李傕,泄露之后與劉誕一起被殺,而劉璋則得以幸免。劉焉的世交議郎龐羲保護劉焉的幾個孫子,送入益州。劉焉因為逝子之痛,又逢綿竹城中大火,不得已遷治成都,背疽發作逝世。
內亂四起
劉焉死后,益州官吏趙韙等希望利用劉璋溫仁,于是上書推舉他繼掌益州刺史,得朝廷詔為益州牧,同時任命趙韙為征束中郎將。將領沈彌、婁發、甘寧起事反對劉璋,被趙韙打敗后奔荊州。
在此以前荊州牧劉表上書告發劉焉僭越身份,在乘車器物衣服方面和天子比擬,因此趙韙駐兵朐腮以防備劉表。當初南陽、三輔的幾萬家百姓流亡到益州,劉焉將他們全部收為部眾,稱為"東州兵"。劉璋性情柔弱寬容,缺乏威信謀略。束州入侵凌橫暴,成為百姓的災難,劉璋沒有能力制止,舊有的士人相當埋怨并且叛離。趙韙在巴中,很得百姓士兵的歡心,劉璋將大權交給他。趙韙見到民心不和,就暗中勾結州中的世家望族。
建安五年(200年),趙韙發動叛亂,蜀地多處響應,幸得劉焉之前收容荊州、三輔流民建立的"東州兵"拼力死戰,才平息了叛亂,殺趙韙于江州。
劉璋為人懦弱,原本依附于劉焉的漢中張魯驕縱,不聽劉璋號令,于是劉璋殺張魯母弟,雙方成為仇敵,劉璋派龐羲攻擊張魯,但多次被張魯所破。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親自率兵征討荊州,劉璋于是派出使者致以敬意。曹操加封劉璋為振威將軍,封其兄劉瑁為平寇將軍。劉璋因此派別駕從事張松到曹操那里,但曹操沒有按禮節接待。張松心懷怨恨,回來后勸說劉璋同曹操斷絕關系,他對劉璋說:"劉豫州與您為宗室兄弟,可以與他結交聯盟。"劉璋皆以為是,故派法正前往與劉備結好聯盟,隨即又指示法正和孟達送去數千兵卒幫劉備抵御曹軍,法正完成使命歸還。
引狼入室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聽說曹操將派兵到漢中征討張魯,心中恐懼,張松又勸說劉璋:"現在州中將領龐羲、李異等人都居功自傲,且心懷異志,如不能得到劉豫州的幫助,益州將外有強敵攻擊,內遭亂民騷擾,必定走向敗亡。"劉璋又聽從了張松之言,立刻派法正率部隊迎接劉備。劉璋的主簿巴西人黃權勸阻說:"劉備有驍勇的名聲,現在要是以部下的身份對待他,就沒法滿足他的心愿;要是以賓客的身份對待他,一國不容二主,造不是使自己安全的辦法。"從事廣漢人王累將自己倒吊在益州城門上勸阻劉璋,劉璋全都不予采納。
劉備從江陵率軍趕到涪城,劉璋率領步、騎兵三萬多人,車駕幔帳,光耀奪目,前往與劉備相會;劉備所率將士依次前迎,大家歡聚宴飲百余日。劉璋以大批物資供助劉備,讓他去討伐張魯,然后兩人告別。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進駐葭萌。張松的哥哥廣漢太守張肅害怕災難臨頭,就把張松的圖謀稟告了劉璋,劉璋將張松收捕處死,下令所有關隘的守衛部隊封鎖道路。劉備大怒,掉轉兵力攻打劉璋。
雙方戰爭歷時近三年,期間劉璋軍殺死了劉備軍軍師龐統,使得劉備陷入苦戰。后來諸葛亮、張飛、趙云三路援軍由荊州支援劉備。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進兵包圍成都,并派簡雍勸降劉璋。當時城中有三萬精良部隊,糧食夠支持一年,官吏百姓都想抵抗。劉璋說:"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沒有給百姓施加恩德,卻打了三年,許多人死在草莽野外,只是因為我的緣故。我怎么能夠安心!"于是打開城門,出城投降,部下沒有不哭的。
劉備把劉璋遷至公安,并將財物歸還于他,再佩振威將軍印信。
去世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東吳孫權趁關羽北伐之際,派遣呂蒙、陸遜襲擊荊州,劉璋因此歸于東吳,被孫權任命為益州牧,居于秭歸,約在221年后去世。
人物評價
劉備:若劉景升、季玉父子,歲歲赦宥,何益於治。
諸葛亮: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彭羕:仆昔有事於諸侯,以為曹操暴虐,孫權無道,振威暗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與興業致治,故乃翻然有輕舉之志。
陳壽:璋才非人雄,而據土亂世,負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見奪取,非不幸也。
范曄:璋能閉隘養力,守案先圖,尚可與時推移,而遽輸利器,靜受流斥,所謂羊質虎皮,見豹則恐,吁哉!
常璩:劉焉器非英杰,圖射僥幸;璋才非人雄,據土亂世,其見奪取,陳子以為非不幸也。
《益州耆舊傳》:璋懦弱多疑,不能黨信大臣。
張璠:劉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為無道之主也。張松、法正,雖有君臣之義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質,進不顯陳事勢,若韓嵩、(劉光)(劉先)之說劉表,退不告絕奔亡,若陳平、韓信之去項羽,而兩端攜貳,為謀不忠,罪之次也。
葉適:劉璋雖暗懦,然國富民盛,守之以恩,無所得罪也。
郝經:焉利本顛,墮剝維城。璋尤庸暗,遷奪猶輕。
羅貫中:四海鯨吞百戰秋,堪嗟季玉少機謀。當時若聽黃、王諫,安得西川屬那劉!
李清植:焉、璋以枝葉之親,而陰懷攘竊之志,漢帝既嘗收戮其二子,則亦與于叛亂之者數也。
毛宗崗:厚為無用之別名,非忠厚之無用,忠厚而不精明之為無用也。劉璋失豈在仁,失在仁而不智耳。
蔡東藩:劉璋暗弱,即使不迎劉備,亦未必常能守成;益州不為備有,亦必為曹操所取耳。
墓址
劉璋墓位于古堤垱現屬公安縣章莊鋪鎮指南村,在207國道2181公里處北側。該地一脈青山,兩澗溪水,曾是山青水秀魚米之地。據當地百姓口口相傳:劉璋隱居此地后,改姓為陳,以農耕為生,后病死于此,其墓就葬于家后。劉璋死后,恢復劉姓,歸葬時,置有雙碑,一銅一石.石碑立于土墓之外,銅碑埋于墓內,石碑刻有劉璋封號及字名,銅碑內容不詳。
劉璋后人曾在劉璋墓附近建廟祭祀,廟前有一匾額,刻有道勁有力的四個大字"生陳死劉",廟內有劉璋的木刻雕像。廟在解放后被毀,其墓在1958年大煉人骨肥時被挖。但其墓中的銅碑未見,石碑現已不知去向。
家族成員
父母
- 父:劉焉
- 母:費氏
兄長
- 劉范,劉焉長子,左中郎將。后為李傕所殺。妻龐氏,為龐羲族人。
- 劉誕,劉焉二子,治書御史,與劉范一起被殺。
- 劉瑁,劉焉三子,別部司馬,隨父劉焉入益州,早逝。妻吳氏守寡,頗有姿色,后嫁給劉備,即穆皇后。
子女
- 劉循:劉璋長子,娶龐羲之女,曾經在劉備攻益州時,在雒城駐守抵抗劉備的攻勢長達一年,劉璋投降后,由于岳父龐羲的推薦,一直在蜀漢任職,拜為奉車中郎將。
- 劉闡:劉璋次子,一名緯,隨父劉璋流放荊州,后來劉備失荊州,劉闡曾經于蜀漢雍闿等地作亂之時,再被東吳任命為益州刺史,駐守在交州、益州邊境。諸葛亮平南蠻后劉闡歸吳,官至御史中丞。
- 劉氏,劉璋女,嫁費觀。
影視形象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梁振亞飾演劉璋;
2010年電視劇《三國》:李躍民飾演劉璋;
2016年電視劇《武神趙子龍》:王正佳飾演劉璋。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