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布雷希特·科塞爾(德國生化學家)
阿爾布雷希特·科塞爾(Ludwig Karl Martin Leonhard Albrecht Kossel,1853年9月16日-1927年7月5日),德國生化學家。他因細胞化學的研究(特別是蛋白質和核酸)獲得191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個人簡介
1853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國的羅斯托克城。1871年進入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醫(yī)學和生理化學。1878年獲得醫(yī)學博士學位。畢業(yè)后即在斯特拉斯堡生理學研究所工作,并在斯特拉斯堡大學任教。1883年應杜波伊斯·雷孟德之聘,到柏林生理學研究所擔任化學部門的領導人。1895年任馬爾堡大學教授和生理學研究所所長。1901年辭去馬爾堡大學教職,不久任海德堡大學生理學教授、蛋白質研究所所長,1908年任海德堡大學副校長。此外,他還兼任過國際生理學會的會長,任過長達30年《生理學雜志》的編輯工作。由于他在醫(yī)學和生化學方面的貢獻,獲得了英國劍橋大學等六所國內外著名大學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成為好幾個國家的科學協會會員。1927年7月5日逝世于德國的海德堡,終年73歲。科塞爾畢生主要從事生理化學、特別是組織及細胞化學的研究。他是生化學這門獨立學科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發(fā)現了核酸構成成分,作為嘌呤體的腺嘌呤和鳥嘌呤,以及作為嘧啶體的硫胺酸(維生素B1)。在消化生物化學方面,他發(fā)現了白蛋白能分解成蛋白棟,而且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棟產生多肽,這些物質都是由氨基酸構成的。是他介紹了氨基酸的蛋白質的基本結構的概念。
他的重要著作和論文,多數發(fā)表在《生理化學》雜志上。其中最重要的有《關于細胞核物質及其分解產物的研究》(1881年)、《生物化學的問題》(1908年)、《化學和生理學的關聯》(1913年)、《生物化學入門》(1917年)等。他因為研究有關蛋白質、細胞化學及核酸方面的成就,獲得了191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及醫(yī)學獎金。
部分作品
Untersuchungen über die Nukleine und ihre Spaltungsprodukte, 1881
Die Gewebe des menschlichen Korpers und ihre mikroskopische Untersuchung(人體內的組織和其顯微下的觀察), 1889-1891
Leitfaden für medizinisch-chemische Kurse(醫(yī)學化學課程教科書), 1888
Die Probleme der Biochemie(生物化學之難題), 1908
Die Beziehungen der Chemie zur Physiologie(化學和生理學之關系), 1913?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chuàng)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yè)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yè)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yè)人士。
如您發(fā)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