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鷗(黑脊鷗、大海鷗、黑背鷗)
銀鷗別名黑脊鷗、大海鷗、黑背鷗、淡紅腳鷗、黃腿鷗、魚鷹子、叼魚狼、織女鷗、大水鴿子、織女銀鷗、西伯利亞銀鷗,為鷗形目、鷗科、鷗屬鳥類,原產于北半球熱帶至溫帶地區,均可見到,南半球的南美洲、非洲部分地區也有分布。分布極廣,野生于苔原、荒漠和草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澤以及海岸與海島上,冬季主要棲息于海岸及河口地區,遷徙期間亦出現于大的內陸河流與湖泊。我國境內主要為冬候鳥,部分夏候鳥。繁殖于新疆、內蒙、黑龍江,長江下游及以南地區越冬。春季于3-4月遷往北方,秋季于9-10月遷往南方。
大型水鳥,海鷗家族中,最常見的品種之一,也是消滅有害嚙齒類的益鳥。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在水面上,或不斷地在水面上空飛翔。喜成群低飛于水面上空,飛翔極為輕快敏捷,常常輕輕地扇動翅膀,有時也能利用熱氣流在空中翱翔和滑翔以節省體力。
科目分類:鷗形
生存環境:海岸
顏色分類:白色_黑色
性情分類:游禽
最大體型:72cm
遷徙類型:候鳥
壽命年限:30年
適宜溫度:20℃±8℃
食物飼料:雜食
銀鷗形態特征
體長♂55-72cm,重780-1780g。嘴黃色,下嘴尖端有一紅斑。頭、頸和下體白色,肩、背淡藍灰色或鼠灰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白色,腳粉紅色。飛行時翅前后緣白色,初級飛羽末端黑色,且具白色端斑。夏羽頭、頸白色。背、肩、翅上覆羽和內側飛羽鼠灰色,肩羽具寬闊的白色端斑,腰、尾上覆羽和尾羽白色。下體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亦為白色。冬羽和夏羽相似,但頭和頸具褐色縱紋。
銀鷗生活習性
飛翔時腳向后伸直或懸垂于下。亦善游泳,在地上行走亦很好。休息時多棲于懸巖或地上。叫聲非常嘹亮,在兩三聲短促有力的鳴叫后,往往跟著一串稍弱但連貫的鳴叫,很有節奏感。繁殖地驅趕其他入侵者時,會發出憤怒的Ping聲。
銀鷗飼養方法
野生主要以魚和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有時也伴隨海。上航行的船只,撿食從船上扔下的廢棄物品,也在陸地上啄食鼠類、蜥蜴、動物尸體,有時也偷食鳥卵和雛鳥。人工飼養主要以水生昆蟲飼料為主,動物性飼料為輔。
銀鷗雌雄分辨
幼鳥第一年冬羽主要為黑褐色,頭、頸、上體和下體具灰褐色斑點或羽緣。第二年尾基、前額和下體白色。虹膜黃色,嘴黃色,下嘴先端具紅斑,腳粉紅色或淡紅色。
銀鷗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通常成群在一起營巢,也有成對分散單獨營巢的。通常營巢于海岸和海島陡峻的懸巖上,也在湖邊沙灘、湖心或河心小島和苔原地上營巢,有時還在開闊沼澤地中的土丘上營巢。巢主要由枯草構成,有時巢內墊有少許羽毛。每窩通常產卵2-3枚,偶爾多至4枚。卵淡綠褐色、橄欖褐色或藍色,被有暗色斑點。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25-27天。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