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雕(熊鷹、赫氏角鷹)
鷹雕別名熊鷹、赫氏角鷹,為隼形目、鷹科、鷹雕屬鳥類,原產于亞洲南部地區,中國(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廣東、廣西、臺灣、四川、云南、西藏、海南等地)、不丹、柬埔寨、印度、日本、老撾、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棲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森林地帶,最高可達海拔4000米以上。冬季多下到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的闊葉林和林緣地帶活動。1836年命名,共5個亞種,我國分布有4個亞種。大多為留鳥,少數在繁殖期后到處游蕩。
是我國南部比較常見的一種中大型猛禽,威猛、兇悍、迅捷,可謂稱霸亞洲南部,從顏值到行為習慣,無不彰顯著“森林霸主”的威風。主要捕食地面上活動的獵物,少有敵手,利爪可刺穿獵物頭骨,甚至能捕食小熊貓。
科目分類:鷹科
生存環境:叢林
顏色分類:褐色_棕色
性情分類:猛禽
最大體型:84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20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肉食
鷹雕形態特征
體長66-84cm,翼展134-175c。成年鷹雕的上半身呈棕色,下體有白色紋。翅膀很寬,在飛行時呈V型,未成熟的鷹雕通常擁有白色的頭。最明顯的特征是頭后有長的黑色羽冠,比棕腹隼雕的羽冠要顯著得多,常常垂直地豎立于頭上。跗跖上被有羽毛,同覆腿羽一樣,都具有淡褐色和白色交錯排列的橫斑。飛翔時翅膀顯得十分寬闊,翅膀下面和尾羽的下面的黑色和白色交錯的橫斑極為醒目。虹膜金黃色,嘴黑色,蠟膜灰黑色,腳和趾黃色,爪黑色。
鷹雕生活習性
經常單獨活動,飛翔能力極強,常兩個翅膀平伸,煽動較慢,有時也在高空盤旋,常站立在密林中枯死的喬木樹上。叫聲十分喧鬧。
鷹雕飼養方法
主要以山羌、獼猴、野兔、野雞、蛇類、蜥蜴,鼬科動物和鼠類等為食,也捕食小鳥和大的昆蟲,偶爾還捕食魚類。
鷹雕雌雄分辨
雌鳥體型略大,雌鳥體重3500克,雄鳥體重2500克。
鷹雕繁殖方式
營巢于山地森林中高大的喬木樹上。巢由樹枝構成,結構較為龐大。通常位于樹上部靠近主桿的枝杈上。繁殖期為1-6月。每窩產卵2枚,也有少至1枚和多至3枚的。卵的顏色通常為淡灰白色或白色,沒有斑點或者僅有不清晰的淡紅色斑點。卵的形狀為卵圓形。孵化由雌鳥承擔,護巢性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