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鳥(戀鳥、情鳥、北京夜鶯)
相思鳥別名戀鳥、情鳥、北京夜鶯、中國夜鶯、乃丁格鳥、紅嘴綠觀音,為雀形目、畫眉科、相思鳥屬鳥類,原產于亞洲中國、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緬甸、泰國、老撾、越南等地。我國分布較廣,西起西藏東南部,東至東部沿海各地,北起甘肅和陜西等省南部,南到云南、廣西、廣東。1831年命名。野生于海拔900-3300m的山地常綠闊葉林、竹林或灌叢,隨季節性變化,稍有垂直遷移。雄鳥在繁殖季節,鳴聲特別動聽,十分招人喜愛,所以人們喜歡飼養它,每年出口銷售量很大。野生個體對農林有益,不能捕捉,只能飼養人工繁育后代。
體形矯健玲俐,鳴聲幽雅清晰、多變而動聽,羽色美麗,是馳名國內外的著名觀賞籠鳥。籠養條件下,活潑好動,很少靜站一處,上下跳動十分可愛。但其鳴聲與畫眉相比,略顯得單調,也不善模仿,所以養鳥者多重其羽色。
科目分類:鹟科
生存環境:灌叢
顏色分類:黃色_綠色
性情分類:鳴禽
最大體型:18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10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雜食
相思鳥形態特征
頭體長14-18cm。畫眉科原隸屬于鹟科,現獨立。其嘴形粗健,長度約為頭長的一半,嘴峰稍曲。鼻孔不被羽毛掩蓋。翅較尾長,尾略呈平尾狀或叉尾狀,而且外側尾羽向外彎曲,尾上覆羽較長。跗跖細長,兩性稍有不同。虹膜淡紅褐色,雌雄體的嘴同為珊瑚紅色,跗跖和趾黃褐色。體形大小似銀耳相思鳥,上體從頭以至尾上覆羽均為暗灰綠色,頭頂綠色較濃。兩翅具朱紅色翼斑,頦至喉黃色。胸部橙黃,腹部淡白,尾下覆羽淺黃色。
相思鳥生活習性
在有溝谷的地方,常于清晨到溪溝旁的灌叢中活動。日出后,它們才離開溝谷,飛往較高的山坡去。常在樹叢下層尋食,有時亦到樹林中層或樹冠活動。籠養情況下,十分好動,只有在唱得高興的時候,或是雌雄鳥相互整理羽毛時才休靜一下。
相思鳥飼養方法
食物以膜翅目幼蟲、雙翅目長腳蚊及蟲卵、等翅目白蟻等昆蟲為主,另外還吃大量的植物性物質如種子、草莓、懸鉤子種子、果實等。
相思鳥雌雄分辨
雌性成鳥與雄鳥相似,翼斑朱紅色為橙黃色所代替,其他羽色較雄鳥稍淡。
相思鳥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成對活動,雌雄常形影不離。雄鳥此時鳴聲多變,音調悅耳,并常站在灌木頂上,抖動其翅膀,激動地聳起體羽高唱,歌聲美妙動聽。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