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孔雀
綠孔雀別名越鳥、龍鳥、爪哇孔雀,為雞形目、雉科、孔雀屬鳥類,原產于亞洲中國、柬埔寨、印尼、老撾、緬甸、泰國、越南。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林地及灌叢、熱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混交林,尤其喜歡在疏林草地、河岸或地邊叢林以及林間草地和林中空曠的開闊地帶活動,不喜歡過于濃密的熱帶雨林。晨昏時立于棲木發出洪亮如長號般的叫聲。1766年命名,共3個亞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瀕危物種,我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雄鳥體羽翠藍綠色,拖著長達1m以上,多達100-150枚的尾羽,羽端具光澤絢麗的眼狀斑,羽支分離,具紫銅色光澤,展開后猶如巨大無比的扇子,異常美麗、極為醒目。雄鳥有極其強烈的求偶表演欲望,常向雌鳥炫耀華麗驚艷的尾屏。
科目分類:雞形
生存環境:灌叢
顏色分類:藍色_綠色
性情分類:陸禽
最大體型:230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25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雜食
綠孔雀形態特征
頭體長180-230cm,雄鳥冠羽長約11cm,冠羽中部輝藍色而具翠綠色羽緣。前部為魚鱗狀,呈輝亮的藍綠色,有時具淺藍紫色光澤。后頸、上背和胸呈金銅色,羽基暗紫藍色,并具翠綠色狹緣,常部分顯露于外,尤以下頸和胸為著。虹膜紅褐色,嘴峰黑褐色,下嘴較淡,跗蹠角褐色,眼周裸出部淺鈷藍色,頰裸出部鮮鈷黃色。
綠孔雀生活習性
常成群活動,多由一雄數雌和亞成體組成小群,有時亦見單只和成對活動。善奔走,不善飛行,行走時步履輕盈矯健,行走姿勢有似一步一點頭。疾走時像奔跑一樣,一般在逃避敵害時多大步急馳,逃竄于密林中。通常很少起飛,但向下滑翔時亦飛得很快。性機警,膽小怕人,活動時不時抬頭觀望周圍動靜,發現人時老遠即逃走或鼓翼向遠處飛去。
綠孔雀飼養方法
食性較雜,主要吃川梨、黃泡的果實、幼樹枝葉、芽苞、蘑菇、草子、豌豆、稻谷等植物和農作物,也吃蚱蜢、蟋蟀、蛾、白蟻、蝽蟓、蚯蚓、蜥蜴、蛙等動物性食物。常成5-10只小群邊走邊覓食,尤以清晨和臨近傍晚時覓食活動較為頻繁。
綠孔雀雌雄分辨
雌鳥外形和雄鳥相似,但不及雄鳥艷麗,亦無尾屏,體羽主要為翠金屬綠色,背濃褐色,頭頂亦具一簇直立羽冠。
綠孔雀繁殖方式
繁殖期3-6月。2月中下旬即出現求偶行為。此時雄鳥羽色特別艷麗,常追逐于雌鳥周圍,把鮮艷的尾上覆羽尾屏展開如扇狀,并不斷抖動,使其相互摩擦碰撞而發出沙-沙-沙的聲響。綠孔雀從產蛋量和孵化率兩方面都大大弱于藍孔雀。藍孔雀雌鳥一年產蛋量大約在40枚左右,人工狀態下孵化率約80%,而綠孔雀雌鳥的產蛋量只有20枚左右,而即使在人工孵化狀態下,一年一窩綠孔雀卵最多也只能孵化出2、3只小孔雀,因為對生存環境要求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