鷯哥
鷯哥別名秦吉了、九宮鳥,為雀形目、椋鳥科、鷯哥屬鳥類,原產于亞洲中國、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多棲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的次生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竹林和混交林中。1758年命名,共有7個亞種。在市場中非常受人歡迎,叢小開始飼養,它能變得比較親人,能為以后的訓練增加不少方便。雖然外表沒有鸚鵡那樣花花綠綠,觀賞價值稍遜,但依靠高超的才藝和溫和的性格,俘獲了一大波忠粉,飼養它們的樂趣可一點也不少。
體形較大的觀賞鳥類,體羽漆黑,帶藍綠色金屬光澤,頭側具桔黃色肉垂及肉裾。善鳴,叫聲響亮清晰,是聲音模仿能力最強的鳥類,可發出多種有旋律的音調,并能模仿其他鳥類鳴叫、甚至學會很多簡單的人類語言。
科目分類:椋鳥
生存環境:叢林
顏色分類:黑色_黃色
性情分類:鳴禽
最大體型:30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12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雜食
鷯哥形態特征
頭體長23-30cm,重160-250g,眼先和頭側被以絨黑色短羽,頭頂中央羽毛硬密而卷曲,額至頭頂輝黑色,頭側被以絨黑色短羽。頭后有兩片桔黃色肉垂。虹膜暗褐,外圈白色,嘴峰桔紅色,跗蹠檸檬黃色,肉垂及裸露臉部黃或深黃色。因能模仿人的聲線,而大很受歡迎,也是中國著名的籠養鳥。挑選鷯哥時,盡量挑雙腳發黃的,耳垂小的。生得越高越好,越翹越好,因為越翹,耳朵越小,自然越聰明,還又要注意的是,挑肛門周圍干凈的,這說明這鷯哥消化系統好,不容易拉稀。
鷯哥生活習性
多成對活動,常聚3-5只的小群活動,冬季則多集成10-20只的大群。社會性行為極強,若其群中的一只鳴叫,其他鳥則長時間地在附近徘徊鳴叫。鳴聲清脆、響亮而婉轉多變,繁殖期間更善鳴叫,常常彼此互相呼應。
鷯哥飼養方法
作為寵物的鷯哥,買三周齡的最好,不容易夭折,而且也不會怕人,因為在一路顛簸后體質差的早夭折了,再減去火車上的幾天時間,那鷯哥捉來時的時間是2周左右。正是認人的最佳時間,所以不會怕人。主要以蝗蟲、蚱蜢、白蟻等昆蟲為食,也吃無花果、榕果等植物果實和種子。籠養不用吃的太好,2元一斤的就可以了,每個星期2個蛋黃,蛋殼不要倒掉,隨蛋黃放在一起給喂,一天4條大炮蟲,最重要的是,每天一個蘋果,一年365天不要間斷,這是保證毛色的最重要因素。
鷯哥雌雄分辨
雌雄相似,雄性成鳥嘴須發達。
鷯哥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2-5月,一年繁殖1-2次。每巢產卵3-4枚,孵卵以雌鳥為主,雄鳥有明顯護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