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K
5347
藍喉金剛鸚鵡
藍喉金剛鸚鵡為鸚形目、鸚鵡科、金剛鸚鵡屬鳥類,原產(chǎn)于南美洲玻利維亞,棲息于熱帶地區(qū)的棕櫚林、草原、森林和潮濕的雨林低地。是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紅色名錄的極危物種。
是極為珍貴稀有的鸚鵡品種,體型大、藍黃相間的體羽顯眼而美麗,面部無羽毛,密布京劇臉譜一樣的藍色條紋。與黃藍金剛鸚鵡有些相似,但藍色羽毛部份偏靛綠色,體型較小,數(shù)量少的多,野外的藍喉金剛鸚鵡已瀕臨絕種。
科目分類:金剛
生存環(huán)境:叢林
顏色分類:黃色_藍色
性情分類:攀禽
最大體型:86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60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谷類
藍喉金剛鸚鵡形態(tài)特征
頭體長80-86cm,重約750g。尾極長,屬大型攀禽。翅膀及尾部呈亮麗的藍綠色,喉部呈藍色,胸部上方及腹部呈亮黃色。它們有很大的喙、長尾巴及黃色的虹膜。與其它大型金剛鸚鵡比較起來較為安靜,不會隨意尖叫。
藍喉金剛鸚鵡生活習性
有著好奇愛玩耍易近人的個性,常與黃藍金剛鸚鵡群集覓食,多為成對或一小群活動,筑巢于枯死的棕櫚樹洞內(nèi)。
藍喉金剛鸚鵡飼養(yǎng)方法
人工飼養(yǎng)情況下,在鳥舍中十分活潑,對新飼主很快能適應,繁殖期外可與其它大型金剛鸚鵡飼養(yǎng)在一起,喜愛洗澡,啃咬力強。食物包括蔬果、谷類、種子、核果等等。
藍喉金剛鸚鵡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11-3月,人工繁殖困難度并不太大,單對的繁殖較成群繁殖要好,需提供大的籠舍,約于2月間開始繁殖,繁殖期間有攻擊性,飼主觀察巢箱的動作不宜太過頻繁。一次約產(chǎn)2-4枚卵,孵化期26天,羽毛長成3個月,一年可有2-3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