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K
7146
亞馬遜龍
亞馬遜龍(學名Amazonsaurus)是梁龍超科下的一屬,生活于下白堊紀的南美洲。它是一種大型的四足草食性恐龍,有著長頸及鞭子般的尾巴。亞馬遜龍是更為衍化的梁龍超科,且是其中一種大型的生物,長達12米。
分布范圍
盡管巴西已發現許多恐龍化石,亞馬遜龍是首種在亞馬遜盆地發現的恐龍。其屬名是由巴西亞馬遜地區而來。當中只有一個種,學名是馬拉尼昂亞馬遜龍(A. maranhensis),是以巴西的馬臘尼昂州而來。屬名及種名都是由巴西古生物學家Ismar de Souza Carvalho及Leonardo dos Santos Avilla,與他們的阿根廷同僚利安納度·薩爾加多(Leonardo Salgado)于2003年所敘述、命名的。亞馬遜龍的化石,包括一些背椎及尾椎、肋骨及骨盆的碎片,是唯一在馬臘尼昂的伊塔佩庫魯地層所發現的恐龍化石。這個地層可以追溯至下白堊紀的阿普第階至阿爾布階,距今約1億2500萬到1億年前。亞馬遜龍是在三角洲的泛濫平原沉積層中被發現。
物種學史
亞馬遜龍的尾椎上的高神經棘使得它被分類在梁龍超科之下,但其化石過于破碎,不能進一步指出它們在梁龍超科的分類位置。但是它有一些脊椎的特征,而被認為是后期的基礎梁龍超科恐龍。至少有一個分支系統學分析顯示亞馬遜龍是比雷巴齊斯龍科更為衍化,但在梁龍超科內則較叉龍科及梁龍科原始。基礎梁龍科恐龍已在南美洲的幾個地方及北非都有被發現,就如泰坦巨龍類、鯊齒龍科及棘龍科一樣是生活在白堊紀。在上白堊紀前,當泰坦巨龍科激增時,梁龍科均已滅絕。而在下白堊紀的肉食性獸腳亞目恐龍在南部各大陸都已被阿貝力龍科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