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塔龍
薩爾塔龍(屬名:Saltasaurus loricatus)又名索他龍,意為“薩爾塔省的蜥蜴”,是種蜥腳下目恐龍,屬于泰坦巨龍類。薩爾塔龍生存于7200萬到6900萬年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薩爾塔龍又名索他龍
學名:saltasaurus
生存年代:晚白堊紀
分布地址:阿根廷
分類:蜥臀目蜥腳類
食性:植食性
簡介
薩爾塔龍的頭部很小,口鼻部較長,上下頜長著一圈牙齒;背部和體側的皮膚長著骨質甲板,甲板之間有很多堅硬的扣狀裝飾物;四肢十分粗壯,尾巴像長長的鞭子。它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陸地上,喜歡吃高大的樹木頂端的嫩枝葉?。
化石分布
薩爾塔龍的屬名(Saltasaurus)取自于阿根廷西北部的薩爾塔省,也是首次發現它們化石的地點。
物種學史
薩爾塔龍是由約瑟·波拿巴(José Bonaparte)與杰米·鮑威爾(Jaime E. Powell)在1980年首次敘述、命名,。如同所有蜥腳類恐龍,薩爾塔龍也是植食性動物。薩爾塔龍屬僅有一個種護甲薩爾塔龍(S. loricatus)。強壯薩爾塔龍(S. robustus)與南方薩爾塔龍(S. australis)被認為是獨立的內烏肯龍屬。所發現的薩爾塔龍化石包含:脊椎、四肢骨頭、數個頜部骨頭、以及不同的骨甲。某些骨甲具有尖刺。薩爾塔龍的化石都發現于阿根廷的璐茜組(Lecho Fm)地層,該地屬于白堊紀晚期的馬斯特里赫特階早期。薩爾塔龍的其他特征包含:每節頸椎都有一個骨質棘、髖帶多出一節脊椎骨、尾椎擁有互相交鎖球窩關節。曾有理論認為,它們可能以后肢站起,并將尾巴當作第三支柱,以接觸到較高的樹枝。薩爾塔龍是種蜥腳類恐龍,但身上卻有骨板,直徑介于0.5到11厘米。很多蜥腳類恐龍都發現擁有骨板,比如最大的蜥腳類阿根廷龍和另一種巨大的蜥腳類阿拉摩龍等幾十種。薩爾塔龍的屬名有時會與三疊紀的跳龍(Saltopus)產生混淆,然而這兩個屬非常地不相似。這顯示出它們是群居動物,它們可能就由群體行動以及骨板,來抵抗大型掠食者的攻擊,例如阿貝力龍類。
形態特征
薩爾塔龍在蜥腳類恐龍當中相當小,但對人類而言還是很巨大。它們擁有類似梁龍科的頭部,牙齒僅位在嘴部的后方,而且牙齒是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