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傳:與命運同行
作品簡介
在20世紀的英國歷史中,溫斯頓·丘吉爾是一座不可超越的豐碑。1965年他90歲去世時,許多人都將他視作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之一。丘吉爾的傳記此前已經出版過1000多種。安德魯·羅伯茨的這本傳記采用了40多種新的材料來源,包括國王喬治六世的私人日記,以前較為重要的丘吉爾傳記均未使用過這一材料。這讓他對丘吉爾的描述比起以前的作者更加親切,也更具說服力。
本書并沒有竭力去遮蓋丘吉爾的缺點,但是它也為讀者提供了完整地欣賞丘吉爾的美德與個性的機會:他在工作(和飲酒)上的無限能量、他著眼于大處的格局、他勇于冒險和堅持出現在現場的決心、他在哪怕是最絕望的情況下所表現出的幽默感、他的友誼的廣博與深厚,還有他那有些時候會出人預料地感動落淚或傷心落淚的特殊習性。
更重要的是,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個性從何而來——他一生都渴望取悅于自己的父親(甚至是在父親去世多年以后),但是卻對幾乎所有其他人的觀點始終保持著那種貴族的蔑視,還有他對大英帝國的熱愛、他厚重的歷史感,以及這種歷史感與現實的聯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丘吉爾曾幾次召見一位能夠提出令他印象深刻的科技方面建議的科學家。這位年輕的科學家曾經寫道:“每次見到他,我都會有一種生命的源頭再次注滿能量的感覺。”羅斯福總統的私人使節霍普金斯曾經寫道:“他所到之處,無不是前線。”丘吉爾在戰略上最重要的合作者,也是他私下里最猛烈的批評者,陸軍元帥艾倫·布魯克爵士曾經在日記中寫道:“我感謝上帝給了我與這樣一個人并肩工作的機會,讓我見識到,這個世界上偶爾也是會有他這樣的超人存在的。”
安德魯·羅伯茨(AndrewRoberts),是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傳記作家和歷史學家,著有《索爾茲伯里: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巨人》(獲沃爾夫森歷史獎)、《掌控者與指揮官》(獲埃默里·里弗斯獎)、《戰爭風云》(獲英國陸軍圖書獎)。最新作品《拿破侖大帝》(2014)獲拿破侖基金會大獎和《洛杉磯時報》傳記文學獎。羅伯茨是英國皇家文學學會和歷史學會會員,也是國際丘吉爾學會理事。現任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系訪問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羅杰與瑪莎·默茨訪問研究員。
作品目錄
- 彩插
- 感謝的話
- 引言
- 丘吉爾傳 上
- 第一部分 準備
- 第1章 名門望族 (1874年11月—1895年1月)
- 第2章 戰火紛飛凌云志 (1895年1月—1898年7月)
- 第3章 從恩圖曼經比勒陀利亞到奧爾德姆 (1898年8月—1900年10月)
- 第4章 橫穿議員席,走向反對黨 (1900年10月—1905年12月)
- 第5章 一個自由帝國主義者 (1906年1月—1908年4月)
- 第6章 愛情與自由主義 (1908年4月—1910年2月)
- 第7章 內政大臣 (1910年2月—1911年9月)
- 第8章 海軍大臣 (1911年10月—1914年8月)
- 第9章 “這場光榮、美味的戰爭” (1914年8月—1915年3月)
- 第10章 加里波利 (1915年3月—11月)
- 第11章 從塞子街走向勝利 (1915年11月—1918年11月)
- 第12章 聯盟政治 (1918年11月—1922年11月)
- 第13章 救贖 (1922年11月—1926年5月)
- 第14章 撞車 (1926年6月—1931年1月)
- 第15章 在野歲月 (1931年1月—1933年10月)
- 第16章 拉響警報 (1933年10月—1936年3月)
- 第17章 綏靖政策的鼎盛時期 (1936年3月—1938年10月)
- 第18章 辯護 (1938年10月—1939年9月)
- 第19章 “溫斯頓回來了” (1939年9月—1940年5月)
- 第20章 成為首相 (1940年5月)
- 丘吉爾傳 下
- 第二部分 考驗
- 第21章 法國淪陷 (1940年5月—6月)
- 第22章 不列顛之戰 (1940年6月—9月)
- 第23章 閃電戰 (1940年9月—1941年1月)
- 第24章 “以守為攻” (1941年1月—6月)
- 第25章 “相約相聚” (1941年6月—1942年1月)
- 第26章 災難 (1942年1月—6月)
- 第27章 沙漠中的勝利 (1942年6月—11月)
- 第28章 一個大陸的救贖 (1942年11月—1943年9月)
- 第29章 難啃的軟肋 (1943年9月—1944年6月)
- 第30章 解放 (1944年6月—1945年1月)
- 第31章 勝利與失敗 (1945年1月—7月)
- 第32章 反對黨 (1945年8月—1951年10月)
- 第33章 梅開二度 (1951年10月—1955年4月)
- 第34章 “夕陽漫漫” (1955年4月—1965年1月)
- 尾聲 “與命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