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
龍眼(Dimocarpus longan?Lour.),無患子科龍眼屬常綠喬木,小枝粗壯,被微柔毛;葉長圓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有光澤;花瓣乳白色,披針形;果近球形,通常黃褐色或有時灰黃色;種子茶褐色,光亮;花期春夏間,果期夏季。古代人把龍眼的圓溜溜的球狀果實比喻成各種各樣地眼睛,大個兒的龍眼叫龍眼,中等大的叫虎眼,最小的叫鬼眼,但現(xiàn)代人都統(tǒng)一叫做龍眼。
龍眼原產于中國南部地區(qū),是中國南部和東南部著名果樹之一,西南部至東南部栽培很廣,以福建最盛,廣東次之;云南及廣東、廣西南部亦見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亞洲南部和東南部也常有栽培;喜溫暖濕潤氣候,能忍受短期霜凍;繁殖方法有嫁接、高壓和種子育苗。
《本草綱目》中記載龍眼“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以龍眼為良”,并認為龍眼肉具有“開胃健脾,補虛益智”的功效,龍眼性溫味甘,益心脾,補氣血,具有良好的滋養(yǎng)補益作用。古代文獻如《神農本草經(jīng)》和《南方草木狀》都有關于龍眼的記述,經(jīng)濟用途以作果品為主,因種子含淀粉,經(jīng)適當處理后,可釀酒;木材堅實,甚重,暗紅褐色,耐水濕,是造船、家具、細工等的優(yōu)良材。
植物學史
古代人把龍眼的圓溜溜的球狀果實比喻成各種各樣地眼睛,大個兒的龍眼叫龍眼,中等大的叫虎眼,最小的叫鬼眼,但現(xiàn)代人都統(tǒng)一叫做龍眼。
形態(tài)特征
常綠喬木,高通常10余米,間有高達40米、胸徑達1米、具板根的大喬木;小枝粗壯,被微柔毛,散生蒼白色皮孔。
龍眼葉連柄長15-30厘米或更長;小葉4-5對,很少3或6對,薄革質,長圓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兩側常不對稱,長6-15厘米,寬2.5-5厘米,頂端短尖,有時稍鈍頭,基部極不對稱,上側闊楔形至截平,幾與葉軸平行,下側窄楔尖,腹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粉綠色,兩面無毛;側脈12-15對,僅在背面凸起;小葉柄長通常不超過5毫米。
花序大型,多分枝,頂生和近枝頂腋生,密被星狀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質,三角狀卵形,長約2.5毫米,兩面均被褐黃色絨毛和成束的星狀毛;花瓣乳白色,披針形,與萼片近等長,僅外面被微柔毛;花絲被短硬毛。
果近球形,直徑1.2-2.5厘米,通常黃褐色或有時灰黃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體;種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質的假種皮包裹?;ㄆ诖合拈g,果期夏季。?
生長環(huán)境
溫度龍眼生長在南亞熱帶地區(qū),喜溫暖濕潤氣候,能忍受短期霜凍,在0-4℃的低溫條件,短期內不會凍死。中國福建莆田主產區(qū)年平均氣溫為20-22℃,四川產地年平均氣溫約18℃;冬季短期低溫有利于龍眼花芽的分化和形成。
水分
龍眼產區(qū)一般年降水量在1200-1600毫米。?
光照
龍眼為陽性樹種,要求陽光充足。
?土壤
龍眼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在中國福建莆田主產區(qū),主要為紅砂壤、粘土,均能生長,只要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幾乎各種土壤均能適應。以砂壤土最好,其次是砂質紅壤及粘土。土壤pH值為5.4-6.5生長最好,堿性土不宜栽種。
分布范圍
龍眼原產于中國南部地區(qū),分布于福建、臺灣、海南、廣東(羅湖區(qū)林果場(曾春曉等021481)、梧桐山(王定躍831))、廣西、云南、貴州、四川等?。▍^(qū)),主產于福建、臺灣、廣西。?亞洲南部和東南部也常有栽培。梅州龍眼是廣東省梅州市特產之一,主產區(qū)為興寧縣龍?zhí)铩埍薄幪?、寧新等?zhèn)。以龍?zhí)镦?zhèn)所產的龍眼最負盛名。主要品種有石硤、古山2號、福眼等。以石硤栽培最多。
繁殖方法
龍眼的繁殖方法有嫁接、高壓和種子育苗。由于種子培育的實生苗變異大、品質優(yōu)劣參差不齊,定植后需要15-20年才能開花結果,經(jīng)濟效益差,生產上一般不采用實生苗。為能保證品種優(yōu)良性狀和盡快投產,生產上采用嫁接育苗和高壓育苗較為普遍。?
嫁接育苗
龍眼嫁接嫁接方法很多,有芽片貼接、舌接、腹接、插接、切接、靠接及芽苗砧嫁接等。以芽片貼接、舌接、芽苗砧接方法簡單易行,成活率高。此外,有些地區(qū)也采用高接換種對果實小、品質差、產量低的實生樹進行改造,提高經(jīng)濟效益。一般采用嵌接法。嫁接育苗繁殖系數(shù)高,能保持名優(yōu)品種特性,結果早,產量高根系發(fā)達,適應上山栽培,抗臺風能力強,適于沿海丘陵地開發(fā)栽培推廣。?
高壓育苗
一般在龍眼樹液流動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選擇無病蟲害、生長健壯、品質優(yōu)良的壯年植株,斜生枝莖約4厘米,在枝莖基部做長約2.5厘米的環(huán)狀剝皮,5-7天后用特制有孔兩片合成的瓦缽或竹筒把環(huán)剝處包合以繩索捆牢后,缽或竹筒內填入粘泥漿,均勻包裹環(huán)剝四周,保持濕潤。經(jīng)3-4個月后,新根長滿缽筒內時,就可以將其鋸斷分離,移植于蔭蔽處培育1-2年再出圃定植。管理條件好的也可直接定植另外,也有采用苔蘚、稻草蘸泥漿直接包捆環(huán)剝處,再用塑料布包裹保溫,5-6個星期后就能長出新根,2-3個月就能鋸斷分離移植??梢跃偷厝〔?,更加簡便。高壓育苗方法簡單,能保持名特優(yōu)品種的優(yōu)良品質,投產早,樹冠矮小,便于經(jīng)營管理。但其繁殖系數(shù)低,根系較淺,抗風能力較差,上山栽培抗旱能力也弱,適宜山下、四旁栽培。
栽培技術
整地
龍眼是南亞熱帶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果樹,所以選擇冬季無嚴寒霜凍、背風向陽的丘陵山地或平地栽培較為合適,土層深厚的砂質紅壤或砂壤土均可。丘陵山地,地勢較緩的應全面深翻整地或修筑梯地,梯帶寬4-8米,按株行距5米×7米挖大穴,畝栽20-25株。穴直徑100厘米、深80-90厘米、施足底肥。穴施腐熟廄肥、過磷酸鈣、火燒土混合肥100-150千克。中國福建、廣東等地的貧瘠山地,亦采用換客土每穴200-800千克。
定植
龍眼嫁接苗一般高達70厘米左右,可以起苗定植。定植在春季2-3月或秋季9-10月均可;冬季有短期出現(xiàn)霜凍的地方,以春植較好。挖苗時應帶土。起苗后,立即用稻草包裹根部及主干,修剪去部分葉片,減少水分蒸發(fā)。由于龍眼根系再生能力較弱,帶土球或打泥漿栽植,更能保證成活率栽植時,用細表土蓋埋根部壓實,栽后應充分澆水定根,用草覆蓋穴面,保持土壤濕潤,如天旱,隔3-5天要再灌水1次,直至新芽長出為止。?
管理
間作套種:龍眼幼樹果園,株行間距大,樹冠較窄小,根系分布范圍不大,為充分利用土地空間,應積極間作套種豆類、花生、芝麻、西瓜、甘薯、玉米或菠蘿等,增加收入,以短養(yǎng)長,以耕代撫,抑制果園里雜草的生長,改良土壤,促進幼齡龍眼樹的生長。成年龍眼樹,尚未封行亦可間作套種,減少雜草,增加地面覆蓋,保水保肥,疏松土壤,也有利于促進龍眼樹的開花結果。
鎖草施肥:果園每年應鋤草松土3-4次。秋冬季全面深翻,每年的3-4月及8-9月各進行1次鋤草松土,起到疏松土壤消滅雜草,保水保肥的作用。園地上如有白茅、蘆葦、五節(jié)芒、狗牙根等惡性雜草滋生時,可用20%草甘膦乳劑每畝1.5千克噴除,效果較好。幼樹定植后,新梢生長充實后就可進行第一次追肥,要掌握“薄肥勤施”,在毎次新梢抽生前,結合鋤草松土進行施肥,促進幼樹新梢生長旺盛成年結果樹,每年施肥4次。第一次在立春前后施催花促花肥,以氮肥為主,配施磷、鉀肥,促進花穗發(fā)育,但不宜偏施氮肥,否則會產生“沖梢”現(xiàn)象,影響開花。第二次在清明至谷雨間施開花結果肥,提高座果率,促發(fā)夏梢。第三次在芒種至夏至間疏果后施果實發(fā)育肥,要施用速效肥促進果實長大和夏梢充實。第四次在采果前后施肥,以遲效和速效肥配合施用,促使恢復樹勢,促進吐梢和秋梢生長充實,為翌年多結果打下基礎。一般株產50-100千克果實的樹,年需施水肥200-250千克,廄肥50-75千克,豆餅2-3千克,過磷酸鈣0.5-1千克。采用環(huán)狀溝施法,結合松土培土,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抗寒能力,尤其貧瘠果園更顯重要。培土宜在秋季利用魚塘肥泥效果更佳。?
整枝修剪:龍眼樹要培育自然圓頭形樹冠。一般在定植后2-3年內,主干0.5-1米,有3-4個主枝均勻分布以后,逐年修剪,增加分枝級數(shù),最后形成圓頭形樹冠。高壓苗的分枝點較低,常由基部抽生徒長枝構成樹冠,整形修剪時應特別加以注意幼樹生長較快,對較長的春夏梢要適當修剪或短截摘心,剪除下垂枝,防止樹冠過低,及時修剪內膛枝,過密枝,交叉枝,病蟲枝,枯弱枝,促使幼樹形成良好的樹形。定植后的3-5年內,應全部修剪去出現(xiàn)的花穗,減少養(yǎng)分消耗,促抽夏秋梢生長壯實。鬼帚病枯梢應立即燒毀。
疏花疏果:龍眼樹沒有進行人工疏花疏果,任其自然開花結果則往往會形成明顯的大小年現(xiàn)象。龍眼是多花果,遲采收(9-10月采果)的果樹,花果多的年份,養(yǎng)分消耗大,夏梢數(shù)量少,采果后才抽生的秋梢多數(shù)生長不充實,不能形成翌年良好的結果母枝,甚至有的不抽秋梢。翌年只能成為恢復樹勢的營養(yǎng)生長而不開花結果或僅少量結果。因此,在龍眼開花多的年份應特別注意進行疏花疏果工作。據(jù)果農的經(jīng)驗:疏折花穗的時間以清明前后到谷雨,最遲不應超過立夏(開始開花),即花穗抽長12-16厘米時進行最好。此時花穗尚未充分生長,養(yǎng)分未被大量消耗,卻可看出抽出的花穗好壞、強弱,以便取舍。疏折花穗的原則是大年多疏,小年少疏;穗大多疏,穗小少疏;肥足樹壯的少疏,肥少樹弱的多疏;樹冠頂部、外部多疏,下部、內部少疏;均勻分布,一般疏去總花穗的40-70%左右,留下30-40%為宜龍眼座果率高,疏花后養(yǎng)分集中,花穗增大,座果增加,反使果實變小,影響夏秋梢生長。因此,硫果應抓緊在芒種至夏至前后進行。在6月下旬,果粒沒有黃豆大小,基本不再落果時疏果最適宜。原則上疏剪空穗,過密、畸形、病蟲為害的果穗;全穗留果總數(shù)為大穗的60-80粒,中穗的40-50粒,小穗的20-30粒。
病蟲防治
病害
龍眼病害約有50種,但對龍眼生長、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并不嚴重。龍眼最重要的病害為鬼帚病,系病毒為害造成的。龍眼鬼帚病,亦稱禿枝病、叢枝病、鬼穗病等,為害新梢、葉及花穗。受害枝葉畸形,葉片狹小,卷曲不展,常成禿枝叢生狀,病花穗?yún)采啥檀貭疃荒苷i_花結實。防治措施:嚴格檢疫,嚴禁從病區(qū)調運苗木及繁殖材料;選用抗病品種;及時修剪病枝、病花穗、病苗木燒毀;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及時防治荔蝽、木虱、白蟻、蠟蟬等傳播病毒病的害蟲。
- 霜霉病
危害癥狀:亦稱霜疫霉病、疫病等,主要為害果實。受害后全果變黑,流出褐色汁液,外表有白色霜霉狀物,果肉酸腐酒味,爛果率達30%左右。
防治方法:加強果園管理清溝排水,增施有機肥,修剪保持樹冠通風透光;冬季結合深翻,掃除枯枝落葉,燒毀或深埋,并噴1次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消毒園地;在開花前后,用0.5:0.5:100的波爾多液或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每半個月噴1次,連噴2-3次。
- 立枯病
危害癥狀:立枯病為害龍眼苗木,是一種傳染性病害,常使苗木莖基部分腐爛死亡。雨季高溫積水,小苗更易發(fā)生此病。?
治方法:選用地勢高、排灌水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苗圃地育苗;圃地用5406苗肥作基肥或蓋種,11-22.5克/平方米,播種覆土后,用50%代森銨400-500倍液噴防;發(fā)病時,用0.5%波爾多液或0.06%的升汞水加1.5%生石灰噴治;及時拔掉病死株燒毀,并進行土壤消毒。?
蟲害
龍眼的害蟲約有110余種。主要有荔蝽,為害嫩芽、花穗、嫩梢及幼果,常導致大量落花、落果或顆粒無收。防治措施:在3-5月用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2000-8000倍液連噴2-3次;生物防治,采用平腹小蜂在荔蝽產卵初期放蜂,每隔10天放1次,連放3次,在中國福建、廣東推廣應用,取得理想的效果。此外,白蛾蠟蟬、龍眼裳卷蛾、龍眼角頰木虱、爻紋細蛾也是為害龍眼的害蟲,會造成一定的損失,要加強管理,保護天敵。防治措施:結合修剪;疏花疏果,剪去帶蟲枝葉燒毀;用敵敵畏乳劑,40%樂果乳劑,50%磷胺乳劑,除蟲菊酯,殺蟲酯,殺蟲雙,殺蟲脒等噴治均可。
下級分類
主要變種
鈍葉龍眼(Dimocarpuslongan?Lour. var.?obtusus?(Pierre) Leenh.)與龍眼的區(qū)別只是小葉頂端鈍圓或微缺。中國云南也偶然見到。?
主要品種
龍眼的栽培品種不如荔枝的多,目前比較受好評的有廣東的石峽龍眼,福建的普明庵、烏龍嶺和油潭本等,后兩個品種不但品質好,而且生長力強,適于山地栽培?。
主要價值
藥用
果實營養(yǎng)豐富,是名貴的高級滋補品,龍眼藥用始載于《神農本草經(jīng)》性溫,味甘,具有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的功能。主治氣血不足、心悸不寧、健忘失眠、血虛萎黃等癥,以及中老年虛弱、高血壓、高血脂和冠心病等。《本草綱目》中記載龍眼“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以龍眼為良”,并認為龍眼肉具有“開胃健脾,補虛益智”的功效,龍眼性溫味甘,益心脾,補氣血,具有良好的滋養(yǎng)補益作用。
經(jīng)濟
古代文獻如《神農本草經(jīng)》和《南方草木狀》都有關于龍眼的記述,經(jīng)濟用途以作果品為主,因種子含淀粉,經(jīng)適當處理后,可釀酒;木材堅實,甚重,暗紅褐色,耐水濕,是造船、家具、細工等的優(yōu)良材。
食物營養(yǎng)成分
食物名稱 | 龍眼 |
含量參考 |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60 千卡 |
蛋白質 | 1.3 g |
脂肪 | 0.1 g |
碳水化合物 | 15.1 g |
膳食纖維 | 1.1 g |
鎂 | 10 mg |
磷 | 21 mg |
鉀 | 266 mg |
鈣 | 1 mg |
鐵 | 0.1 mg |
鋅 | 0.05 mg |
維生素B1(硫胺素) | 0.03 mg |
維生素B2(核黃素) | 0.14 mg |
煙酸(煙酰胺) | 0.3 mg |
維生素C(抗壞血酸) | 84 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