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創建
46.4K
9938

驢是奇蹄目馬科馬屬哺乳動物。體格較小。頭大、耳長,無鬃毛,鬣毛稀短;鬐甲低,背稍隆,腰短而堅實,橫突短而厚;尻短斜,多呈尖斜,尾根部無長毛,尾端長毛稀短;四肢細長,僅前肢有附蟬,蹄小而直立,蹄質堅硬。毛色有灰、黑、青、棕4種,以灰色居多。壽命一般為五六十年。

驢在中國廣泛分布,東起沿海,西到新疆,北到吉林、內蒙古,南到淮河均有發現。?草食性家畜,喜溫暖干燥氣候,耐饑渴,耐炎熱,怕嚴寒。膽怯而又執拗,善走而不善馳,鳴聲洪亮,抗病力強。食量小,咀嚼細,飼喂要定時、定量,少喂勤添,將燕麥、麩皮或其他精料與飼料拌勻。較早熟,公驢1歲、母驢1—1.5歲性成熟,3歲生長發育停止。春、秋季均發情,發情周期23天左右,發情持續期5—6天。妊娠期約360天。可繁殖到20歲以上。

?驢肉素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之說,?能安心氣,補血益氣,治療憂愁不樂、多年勞損,將其煮湯后空腹飲,還能療痔引蟲。驢皮煎成膠食用,治風毒、骨節疼痛、呻吟不止。用生驢皮覆蓋瘧疾病人,療效好。

動物概述

動物簡介

驢是一種哺乳動物,像馬,但比馬小,耳朵和臉都較長,胸部稍窄,毛多為灰褐色,尾端有長毛。多用做力畜,也為軍用。?

奇蹄目,馬科。馬屬。體型比馬和斑馬都小,但與馬有很多共同特征:第三趾發達,有蹄,其余各趾都已退化。

李時珍說:驢臉長額寬,耳朵像長矛,夜晚嗚叫的次數與更次相應,還有一種善于馱負的野驢,像驢但它的皮斑駁,尾巴和鬃毛很長,骨骼大,它的攻效與驢相同。

外形

驢的形象似馬,多為灰褐色,不威武雄壯,它的頭大,且耳朵長,胸部稍窄,四肢瘦弱,軀干雖短,但較長于四肢,因而體高和身長不相等,呈小長方型。頸項皮薄肉厚,蹄小堅實,體質健壯,抵抗能力很強。

生活習性

奇蹄目馬科馬屬驢亞屬 (Asinus)3種獸類的通稱。非洲僅有非洲野驢1種,人們認為它是家驢的祖先,其毛色與家驢相像,呈青灰并沾棕色,鳴聲與家驢一樣,耳殼較長。

亞洲野驢有2種:藏野驢,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藏;中亞野驢產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蒙古人民共和國、蘇聯貝加爾湖附近、伊朗、阿富汗,在敘利亞與阿拉伯半島北部,據信已經滅絕。亞洲野驢不是典型的驢,耳殼比非洲野驢短,蹄較大,鳴聲似馬。通常體長200~220厘米,肩高約130厘米;夏毛鮮棕栗、紅棕色,冬毛淡灰色。

非洲野驢生活在干燥地區。亞洲野驢既耐干旱,又耐嚴寒,一般棲息于沙漠、草原荒漠和草原上。藏野驢通常見于海拔3000~5100米的開闊高原或山間丘陵盆地。性機警,極敏捷,喜結群,夏季可結成200多頭的大群。秋季交配,翌年夏季產仔,每胎1仔。非洲野驢是一種趨于滅絕的動物。亞洲的藏野驢尚有一定數量,在中國,被列為重點保護動物。野驢與家馬雜交,可得到生命力強、鳴聲似驢,但無生殖力的子代。

利用價值

驢驢很結實,耐粗放,不易生病,并有性情溫馴,刻苦耐勞、聽從使役等優點。 驢可耕作和乘騎使用。每天耕作6-7小時,可耕地2.5-3畝。在農村還可乘騎趕集,適于山區馱運及家庭役用。驢肉又是宴席上的珍肴,其肉質細味美,素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之說。經測定,每百克驢肉中含蛋白質18.6克,脂肪0.7克,鈣10毫克,磷144毫克,鐵13.6毫克

驢肉具有補血、益氣補虛等保健功能。食驢肉之風也在廣東、廣西、陜西、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地興起,這表明開發飼養肉驢大有潛力。著名小吃有保定五香驢肉,產于山東德州 驢皮質柔韌厚實,可用于制革,并且具有藥用價值,是名貴中藥“阿膠”的原料。種驢和役驢售價均在千元以上。中國驢的品種約在30種以上,其中優良品種產于山東省,關中驢、德州驢、佳米驢、泌陽驢、廣靈驢、河西驢等久負盛名,體重為250—290公斤,身高1.1—1.3米,拉載重量達250—350公斤,日行30—50公里,是農村特別是山區、半山區、丘陵地區短途運輸、拉車、馱貨、耕田、磨米面的好幫手。

【性味】味甘,性涼,無毒。

性味】味甘,性溫,無毒。

【性味】味咸,性涼,無毒。

【性味】味甘,性寒,無毒。

尿

【性味】味辛,性寒,有小毒。

【性味】味辛,性寒,有小毒。

近種區別


特征 體格較小。頭大、耳長,無鬃毛,鬣毛稀短;鬐甲低,背稍隆,腰短而堅實,橫突短而厚;尻短斜,多呈尖斜,尾根部無長毛,尾端長毛稀短;四肢細長,僅前肢有附蟬,蹄小而直立,蹄質堅硬。毛色有灰、黑、青、棕4種,以灰色居多。 頸部鬣毛豎立而不下垂,額毛極短,尾部長毛,四肢無距毛,夏季上體淺棕、紅棕、紅赭色,冬季皮背面淡棕色;家馬依品種分為重型、小型馬及袖珍矮馬;家馬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蹄質堅硬,毛色多樣,以栗、青和黑色居多,汗腺發達,牙齒咀嚼力強。



動物起源

按照動物分類學,家馬(Equus caballus)、家驢(Equus asinus)和山斑馬(Equus zebra)同屬于脊索動物門的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哺乳綱(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馬科(Equidae),馬屬(Equus)。在馬屬動物中,現存的有馬、斑馬和驢這7~8個種。由于它們來源相近,同屬而不同種,有共同的起源及親緣關系,因此互相交配都能產生異種間的雜種。例如,公驢配母馬或公馬配母驢,均可產生其種間雜種馬騾或驢騾。所以,統稱馬、驢、騾為馬屬動物。馬、驢、騾不僅外形特征顯著不同,并且各有不同特征,還保留了其野生祖先的某些特性。

馬和驢同屬馬屬,但不同種,它們有共同的起源,互相交配均可產生種間雜種—馬騾和驢騾。驢起源于非洲,非洲野驢為現代家驢的祖先。驢被馴化很可能發生在5000年前。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對來自52個國家的427頭家驢進行了基因取樣,同時對歷史上動物馴化比較頻繁的地區,如非洲、亞洲西南部等幾個地區的野驢種群進行取樣,將兩者的基因樣品進行比較后發現,家驢與非洲北部的努比野驢非常相似。早在新石器時代,在非洲已形成驢的亞屬,其中就有現代驢。至青銅器時代,驢已被馴化成家畜。中國的家驢,乃是公元前數千年以前,由亞洲野驢馴化而來。亞洲野驢存在幾種類型,迄今仍有少量野驢生息在亞洲內陸,如阿拉伯、敘利亞、印度、中亞細亞和中國新疆、西藏、青海、內蒙古的偏僻沙漠和干旱草原。中國家驢中現有部分驢,仍保留著野生驢的某些毛色、外形特征和特性。野驢和家驢交配可以繁殖后代。

據研究,中國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殷商銅器時代,新疆莎車一帶已開始馴養驢,并繁殖其雜種。自秦代開始逐漸由中國西北及印度進入內地,當作稀貴家畜。約在公元前200年漢代以后,就有大批驢、騾由西北進入陜西、甘肅及中原內地,漸作役畜使用。據《逸周書》卷六記載:“伊尹為獻令,正北、空同、大夏、莎東、匈奴、樓煩、月氏諸國以真駝、野馬為獻。”按伊尹為商湯時代人,上述地區大多在今新疆天山以南和甘肅等地。依此而論,在3 500年前,新疆已經馴養了驢,并利用驢和馬雜交獲得騾。《漢書·西域使》記載:“都善國(今新疆都善地區)有驢馬,多崇駝;烏孫國(今新疆西部)有驢無牛。”并記述進而證實了上述史實。按上述地區居民,當時已有定居從事農業,用驢作為役畜。新疆產驢區與亞洲野驢馴化中心的伊朗、阿富汗等地接近,又與亞洲野驢產區的青海、西藏和內蒙古相連,故當地所養的驢可能起源于賽驢。驢體小而長,頭短而寬,耳較小,耳緣呈黑色,耳內有白色長毛,靄毛短而直立,尾粗毛長,尾基部無長毛,四肢粗短。嘴端被毛呈乳白色,毛色多為草黃色或淡褐色,四肢內側及腹下呈乳白色,有褐色背線和肩紋。從毛色特征上看,今新疆驢多偏于蒙古野驢。至于賽驢馴化開始于何時何地,尚有待考證。同時,也不排除古代由國外引人家驢的可能性。

為深入挖掘德州驢的遺傳資源,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聯合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底聯合發起了“德州驢基因組開發及其產業化應用”項目,經過5年多不懈攻關,最終構建了德州驢染色體水平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圖譜。該研究團隊采集了9個國家的126頭家驢、1頭非洲野驢和6頭亞洲野驢樣品,通過全基因組重測序檢測了大量的基因組遺傳變異。通過系統進化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以明確世界上所有家驢均起源于非洲野驢。種群遺傳關系分析進一步表明熱帶非洲家驢群體與非洲野驢關系更緊密,埃及家驢群體次之,這表明家驢可能馴化于熱帶非洲,隨后通過埃及擴散到歐洲、中亞及東亞。該團隊發現家驢在演化早期具有與非洲野驢相似的種群變化歷史,而家驢在從非洲野驢中分離出來后,不同群體間仍然具有高度相似的種群演化歷史,說明家驢的起源比較單一。

品種介紹

中國疆域遼闊,驢的馴化也早于馬,騾,養驢歷史悠久。驢按體型大小可分大、中、小三型,中國五大優良驢種分別是關中驢、德州驢、廣靈驢、泌陽驢、新疆驢,?大型驢大型驢 主要分布在農業發達、飼料條件優越的中部平原、丘 陵地區 ,關中驢、慶陽驢、德州驢、晉南驢等;中型驢有泌陽驢,這種驢高在110-130厘米之間;小型驢主要有干旱沙漠生態類型的新疆驢 ,干旱半 荒漠生態類型的涼州驢,黃土丘陵溝壑區的西吉驢 , 高寒沙地生態類型的滾沙驢 ,平原生態類型的東北 驢 ,高原山地類型的西南驢,以華北、甘肅、新疆,云南等地居多,這些地區的驢體高在85-110厘米之間。

小型

華北驢

屬小型驢。主要產區:華北驢主要產于陜北黃土高原以東、長城以內至黃淮海平原,并分布到東北三省。是一類小型驢。環境條件:產區內有高原、山區、丘陵和平原,雖然地形、氣候條件存在差別,但都是中國北方主要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產區,飼料來源豐富,農牧業發達,環境條件很適宜驢的生活特性。華北驢是中國北方農業區除牛以外的第二大役畜。由于農業條件差,作物產量低,牲畜養殖水平低,多養小型驢。近幾十年來為適應生產需要,一些農業生產條件較差而畜牧條件好的地區,如沂蒙山區、太行燕山山區、陜北榆林地區、張家口地區、昭盟庫侖旗和淮北等地發揮地方優勢,發展商品化養驢生產。除自用外,大都通過大同、張家口、濟南、濰坊、界首、周口等著名的牲畜交易市場出售,分布到各地。這些驢雖都有其地方名稱,如陜西的滾沙驢、內蒙古的庫侖驢、河北的太行驢、山東的小型驢、淮北的灰驢。但體質外形基本相同,毛色多以灰色為主,遺傳性穩定,故統稱華北驢。體型外貌:各地的驢因產區不同,各有特點,但其共同點為:體高在110厘米以下,平原略大,山區較少,體重130~170千克。結構良好,體軀短小,腹部稍大,被毛粗剛。滾沙驢體高107厘米,體重140~190千克;太行驢102.4 厘米,內蒙古庫侖驢體高110厘米,沂蒙、蘇北、淮北的驢108厘米。生產性能:公驢18~24月齡、母驢12~18月齡時達性成熟,母驢2.5歲、公驢3~3.5歲時開始配種。發情季節多集中春、秋兩季,發情周期21~28天,發情持續期5~6天。公、母驢繁殖年限一般為13~15年,母驢終生產駒8~10頭。

華北驢體小,適應性強,數量大,分布廣,為適應畜牧業商品生產的需要,應通過選育改善其體型結構,提高早熟性和產肉性能。綜上所述,中國驢的數量大,分布面廣,且在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作用下,形成若干在體尺、外形結構和生產性能等方面有顯著差異的品種,但過去在小農經濟時期,對驢主要選擇其乘、挽、馱的性能,而在畜牧業商品生產中,我們更需要提高驢的產肉性能。所以,一方面需要加強肉用驢品種的培育,另一方面養驢生產者通過不同品種間的雜交,特別是用關中驢、德州驢等大型品種與當地中小型驢品種雜交,利用雜種優勢,提高驢的生長速度和肉用性能,發展規模化養殖。

西南驢

屬于小型驢。主要產區:包括云南省各地的云南驢,四川甘孜、阿壩、涼山等地的川驢,西藏日喀則、山南等地的藏驢。環境條件:云、川、藏多高原山區和丘陵區,海拔較高,河流多,氣溫差別較大,干濕季節明顯,產區農業較發達。主要作物為水稻、麥類、蠶豆、豌豆、甘薯、油菜。西藏更盛產青稞。作物秸稈和野草是主要飼草,豆類、麥類是主要精料。但1000多年前,驢剛引入的相當長一個時期內,產驢區多是山地。土壤瘠薄,植被稀疏,驢的飼養管理粗放,白天野外放牧,夜間以秸稈補飼,重使役和孕期才能給少量精料,因此形成了矮小的驢品種。體型外貌:頭顯粗重,額寬隆,耳大長;髻甲低,胸淺窄,背腰短直,尻斜短,腹稍大;前肢端正,后肢稍外向,蹄小而尖堅;被毛厚密,毛以灰色為主,并有鷹膀、背淺和虎斑;其他部分為紅褐色。生產性能:云南驢性成熟早,2~3歲即可配種繁殖,一般3年2胎,如專門作肉驢飼養也可1年1胎,屠宰率45%~50%,凈肉率30%~34%,每頭凈肉量為35千克左右。

新疆驢

外貌體形:驢體格矮小,體質干燥結實,頭略偏大,耳直立,額寬,鼻短,耳殼內生滿短毛;頸薄,背平腰短,尻短斜,胸寬深不足,肋扁平;四肢較短,關節干燥結實,蹄小質堅;毛多為灰色、黑色。生產性能:新疆驢1周歲就有性欲,公驢2~3歲,母驢2歲就開始配種,在粗放的飼養和重役情況下很少發生營養不良和流產。幼駒成活率在90%以上。新疆兵團農八師150團曾引種關中驢與當地小毛驢雜交,其后代的體高達到120~125 厘米。吐魯蕃改良驢體高可達到125~130厘米。由此可引入大型驢種對新疆驢進行雜交改良,提高當地驢的體尺、體重、是肉驢飼養提高肉產量的重要途徑。屬于小型驢。主要產區:主要產于新疆南疆喀什、和田地區。分布到甘肅河南走廊,青海的農區、半農半牧區,以及寧夏固原、西吉一帶的當地稱為西吉驢。在甘肅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和酒泉等地被稱為涼州驢。另外在北疆各地縣也有分布。環境條件:新疆屬于大陸性氣候,由于受高山和沙漠的影響,夏天氣溫高而干旱,沙漠中陽光直射,溫度可達55℃。多風沙,晝夜溫差大,即所謂“早穿皮襖午穿紗,手抱火爐吃西瓜”。無霜期短,降水量少,有大面積的草原牧區,也有片片綠洲的發達農區。因氣候和水源的關系,農作物產量低。由于歷史上社會經濟條件差,農民全靠養驢農耕、馱運、乘騎代步,可以說凡有人生活的地方都有驢的分布。體型外貌:新疆驢體型矮小,體質干燥結實,頭略偏大,耳直立,額寬,鼻短,耳殼內生滿短毛;頸薄,髻甲低平,背平腰短,尻短斜,胸寬深不足,肋扁平;四肢較短,關節干燥結實,蹄小質堅;毛多為灰色、黑色。

中型

慶陽驢

主要產區:甘肅省東部的慶陽、寧縣、正寧、鎮原、合水、華池及陜西的吳起、定邊等縣區,以慶陽縣為中心產區。

環境條件:產區位于甘肅東部黃土高原,海拔1 000~1 700米,在涇河上游,緊臨陜西關中平原,年平均氣溫9~10.5℃,無霜期120~180天,年降水量300~500毫米。土質肥沃,氣候溫和,農業發達,有“隴東糧倉”之美稱。由于這一地區交通不便,過去農民經濟收入低,多養牛、驢役用。多年來以養小毛驢為主,經不斷引進關中大型驢雜交改良,使當地小毛驢的體尺明顯增大,外形也發生了變化。加之適應當地環境,管理精心,飼草以麥秸、谷草為主,在農忙時才補飼少量精料,頗耐粗飼。雜種驢長期自群繁殖培育,形成了今天的地方良種慶陽驢。

體型外貌:體格粗壯結實,體長稍大于體高,結構勻稱,頭中等大小,耳不太長,頸肌肥大,鬃毛短稀,胸部發育良好,腹部較大,四肢端正,關節明顯,蹄大小適中而堅實,性情溫順,行動靈活,毛色以三粉驢為主,還有少量青色和灰色,慶陽驢屬中型驢。

淮陽驢

主要產區:河南沙河及其支流兩岸的豫東平原東南部,即淮陽、鄲城西部,沈丘西北部,項城和商水北部,西華東部,太康南部和周口市,以淮陽縣為中心產區。

環境條件:產區海拔50米,屬溫熱帶季風氣候,無霜期216天,年平均氣溫14.6℃土壤以淤土、兩合土最多,土質肥沃,盛產麥類和雜糧,是歷代“糧倉”,當地以驢為主要役畜。當地很早以前就重視驢的選育,農副產品豐富,又習慣種苜蓿,常以各種豆類喂驢,日喂量達1~1.5千克,故能保證驢的營養需要,鞏固選育成果。產區臨近周口、界首等牲畜集散地,常向外輸出種驢,從而刺激了養驢生產和選育工作,近30年采,淮陽縣進一步加強選育工作,在重點產驢區開展良種登記。加強選種配種,肉驢的品質也明顯提高,是地方優良驢種。

體型外貌:屬中型驢,體高略大于體長,體幅較寬,頭略顯重,肩較寬,其鬐甲高,前軀發達,中軀顯短,呈圓桶形,四肢粗大結實,尾帚大。紅褐毛色驢,還有體型較大、鬐甲高、單脊單背和四肢高大的特點。毛以粉黑色為主,灰色少,純黑更少,紅褐色最少。

泌陽驢

屬中型驢。

主要產區:河南省西南部的泌陽、唐河、社旗、方城、南陽等市縣,以泌陽、唐河兩縣為中心產區。

環境條件:泌陽縣地處伏牛山脈和桐柏山脈之間。海拔在810~983米。當地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613,無霜期212天,年均降雨量920.5毫米,屬暖溫帶氣候。土地肥沃,適宜耕種,農牧業生產發達,并盛產麥類和各種雜糧。以谷草、豌豆作為喂驢的主要飼料,可利用河灘、丘陵放牧,有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當地群眾有養驢習慣,喂養精心并重視選種選配,并有不少驢的配種專業戶,以精選的良種進行配種工作,故形成了良種產區。早在1957年就建立了泌陽縣種驢場,就地精選了優秀個體和優秀的核心群開展系統的選育工作,使驢群質量迅速提高。

體型外貌:公驢富有悍威,母驢性溫馴。體型中等,呈方形或高方形。結構緊湊、勻稱,靈俊清秀,肌肉豐滿,多雙脊雙背。背腰平直,頭干燥、清秀,口方正;耳大適中,耳內中部有一簇白毛;頭頸結合良好,腰短而堅,尻高寬而斜,四肢直,系短而立,蹄質堅實。毛色以三粉為主。

佳米驢

也叫綏米驢,屬中型驢。

主要產地:主要產于陜西的佳縣、米脂縣和綏德三縣,中心產區在三縣毗連地帶。分布到附近各縣和山西臨縣以及周圍各省及延安、榆林市。

環境條件:產區處于陜西北部黃土高原的溝壑地區,形成梁崗起伏、溝壑縱橫、土地零散、道路崎嶇狹窄的特點。海拔715~1350米,溫差大,年平均日照達2 617~2 741小時。春季多風,夏熱冬寒,屬典型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430~450毫米,無霜期僅150~180天,適宜種植雜糧,兼種大量苜蓿,輪作倒茬以改良土壤和提供飼草。從東漢以來,農民就習慣養驢從事耕、拉、馱、乘等各種役使。常以舍飼為主,以豆麥、高梁、玉米加谷草、麥草為主,夏季喂青苜蓿。各縣有一些傳統的專門種驢飼養戶,精選良種,承擔配種工作,經長期培育形成這一地方優良品種。

體型外貌:佳米驢體型中等,略呈方形,體質結實,結構勻稱,眼大有神,耳薄而立;頸肩結合良好,背腰平直,四肢端正,關節強大,肌腱明顯,蹄質堅實。公驢頸粗壯,胸部寬,富有悍威。母驢腹部稍大,后軀發育良好。毛為粉黑色,因白色部分大小不同,又分為兩種,一種是黑燕皮,全身被毛似燕子,僅嘴頭、鼻孔、眼周以及腹部為白色;一種是黑四眉,除具有黑燕皮特征外,腹下的白色面積較大,甚至擴展到四肢內側,胸前、額下及耳根處。

云南驢

體形外貌:頭顯粗重,額寬隆,耳大長;胸淺窄,背腰短直,尻斜短,腹稍大;前肢端正,后肢稍外向,蹄小而尖堅;被毛厚密,毛以灰色為主,并有鷹膀,背淺,虎斑;其它部分為紅褐色。

生產性能:云南驢性成熟早,2~3歲即可配種繁殖,一般3年2胎,如專門作肉驢飼養也可1年1胎,屠宰率45%~50%,凈肉率30%~34%, 每頭凈肉量為35千克左右。

大型

廣靈驢

體型外貌:體格高大、骨骼粗壯、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耐寒性強。驢頭較大、鼻梁直、眼大、耳立、頸粗壯,背部寬廣平直,前胸寬廣,尻寬而短,尾巴粗長,四肢粗壯,肌腱明顯,關節發育良好,管骨較長,蹄較小而圓,質地堅硬,被毛粗密。被毛黑色,?但眼圈、嘴頭、前胸口和兩耳內側為粉白色,當地群眾叫“五白一黑”,又稱黑化眉。還有全身黑白毛混生,并有五白特征的,群眾叫做“青化黑”,這兩種毛色的均屬上等。

生產性能:其繁殖性能與其它品種近似,惟多在2~9月發情,3~5月為發情旺季。終生可產駒10胎,經屠宰測定,平均屠宰率為45.15%,凈肉率30.6 %。有良好的種用價值,曾推廣到全國13個省區,以耐寒聞名,對黑龍江省的氣候適應也較好。屬大型驢。

主要產地:產地為山西省東北部的廣靈、靈邱兩縣,分布于廣靈、靈邱及其周圍各縣的邊緣地帶。

環境條件:境內山岳起伏,小部分為河谷盆地,海拔700~2 300米。地處塞外山區,風大沙多,氣候變化差異大,年平均氣溫為6.2~7.9C,年降水量420~500毫米,無霜期130--~150天,為塞外的主要雜糧產地。該地區歷來重視畜牧業發展,農民養驢農耕,是中國塞外商品驢的繁殖基地。由于當時盛產谷子、豆類,又種植紫花苜蓿,農民以谷草、黑豆和苜蓿草精心喂養,注意選種選配,結合役使和放牧,形成廣靈驢體型高大、體軀結實的品種特征。

晉南驢

體型長方形,外貌清秀細致,是有別于其它驢種的特點。頭清秀,大小適中,頸部寬厚,背腰平直,尻略高而斜,四肢細長,關節明顯,肌腱分明,前肢有口袋狀附蟬。尾細長,似牛尾。皮薄而細,以黑色帶三白為主要毛色,另外還有一種灰色大驢。體型較美,細致結實,為中國優良的大型地方良種。

主要產區:產于山西南部運城市和臨汾市南部,以夏縣、聞喜縣為中心產區,包括平陸、芮城、永濟、臨猗等縣市及臨汾南部各縣市。

環境條件:產區地處黃土高原,瀕臨黃河。有平原、丘陵和山地,地形復雜。海拔400~1 500米,地勢東北高而西南低,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2—1413,年 降水量500毫米左右,無霜期180~210天。夏縣是禹的故鄉,該縣人文、農耕歷史悠久,有發達的農業,是山西著名的糧棉產地,盛產煤。當地農民喜愛養驢,作為農耕和運輸工具。喂驢精心而得法,全年舍飼,充分利用農副產品,又種苜蓿。做到夏加苜蓿冬加麥麩,并將鮮苜蓿與麥秸碾青混合調制,使驢等家畜常年都能得到青飼草,重視選種選配和幼駒培育,促進了該品種的形成,并向外地輸出大量優質種驢。體型外貌:體型長方形,體質緊湊,外貌清秀細致,是有別于其他驢種的特點。頭部清秀,大小適中,頸部寬厚而高昂,髻甲稍低,背腰平直,尻略高而斜,四肢細長,關節明顯,肌腱分明,前肢有口袋狀附蟑。

德州驢

體型外貌: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體型方正,頭頸軀干結構良好。公驢前軀寬大,頭頸高揚,眼大嘴齊,有悍威,背腰平直,尻稍斜,肋拱圓,四肢有力,關節明顯,蹄圓而質堅。毛色分三粉(鼻周圍粉白,眼周圍粉白,腹下粉白)的黑色和烏頭(全身毛為黑色)的兩種。其體高一般為128~130厘米,最高的可達 155厘米。

生產性能:生長發育快,12~15月齡性成熟,2.5歲開始配種。母驢一般發情很有規律,終生可產駒10只左右,25歲好驢仍有產駒的;公驢性欲旺盛,在一般情況下,射精量為70毫升,有時可達180毫升,精液品質好。作為肉用驢飼養屠宰率可達53%,出肉率較高,為小型毛驢改良的優良父該品種。

關中驢

體形外貌:關中驢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體型略呈長方型。頭頸高揚,眼大而有神,前胸寬廣,肋弓開張良好,尻短斜,體態優美。90%以上為黑毛,少數為栗毛和青毛。

生產性能:在正常飼養情況下,幼驢生長發育很快。1.5 歲能達到成年驢體高的93.4%,并表現性成熟。3歲時公母驢均可配種。公驢4~12歲配種能力最強,母驢終生產5~8胎。多年來關中驢一直是小型驢改良的重要父本驢種。特別對慶陽驢種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

原產地及產地的自然條件:關中驢屬于大型驢種。形成歷史悠久,是中國優良的地方品種。主要分布在陜西省關中平原和延安市南部,以興平、禮泉、乾縣、武功、咸陽、蒲城和臨潼等地為中心產區。曾被輸出到朝鮮、越南等國。關中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2~1413,年日照1980~2 400小時,年降水量540~750毫米,無霜期190~210天。水利灌溉條件好, 農業發達,盛產糧棉,有豐富的農副產品,還有種植苜蓿、大豆、豌豆養畜的習慣,素以有大牛(秦川牛)、大驢而享譽全國。從西漢以來,驢一直是該地區重要的役畜,群眾既有豐富的養驢經驗,又很重視科學的選種選配。尤其對種公驢要求毛色純正,黑白界線分明,體型高大,結構勻稱,兩睪丸大而對稱,富有悍威,四蹄端正,蹄大而圓,叫聲宏亮。因此,經過長期的選育,該品種質量不斷提高。

體型外貌:關中驢體型高大,結構勻稱,體型略呈長方型。頭頸高揚,眼大而有神,前胸寬廣,肋弓開張良好,尻短斜,體態優美。90%以上為黑毛,少數為栗毛和青毛。生產性能:據測定,老齡淘汰驢平均屠宰率為52.7%,凈肉率39%。

養殖方式

養驢業是傳統畜牧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正由為農業提供輔助動力向產肉、產皮的方向轉化.正從小規模低利潤向中等規模高利潤迅速發展。

肉用驢具抗病力強、成活率高、自然生態適應性廣等特性.讓廣大肉用驢飼養戶降低了成本.開拓了更大的利潤空間。肉用驢的病害相對于騾馬牛羊少.特別是胃腸道疾病比馬少。一般只要做好免疫和驢欄內經常保持清潔干燥.保持適應的光照.通風及飼養密度.供給肉驢飼料.保證充足清潔的飲水.肉驢極少生病。肉驢受精率和產駒率均為90%.育駒率和育成率達到95%。肉用驢自然生態適應性廣,耐熱耐渴.飲水量少.耐寒性差.在干熱地區分布較多.不適宜在高寒山區及嚴寒、潮濕地區生活。魯西、魯東南、魯北一帶非常適合養肉驢.中國廣大農村亦可以規模飼養肉用驢性情溫順喜歡群居.既可利用果園,山坡地放養或圈養,用普通飼料加青草即可喂養.一般草類占飼料的80%左右.小雜糧是其精飼料.小雜糧秸稈是其粗飼料。也適宜于工廠化飼養.著需加快其生長速度,可飼喂配合飼辯或全價顆粒飼料。

依據當地飼養環境和市場需求選樣合適的肉驢品種是投資該項目的要點。肉驢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育肥效益和今后的發晨。中國的驢按體格大小分三類:大型驢、中型驢、小型驢。養驢宜選中型驢,次之為大型驢.而小疆驢多作為制阿膠用.其肉亦可投放市場。

驢奶價值也很高,驢奶與人奶極為相近,營養成分比例幾乎占人奶所含成分的99%,是人奶的最佳替代品;且驢奶具有滋潤皮膚,改善面部環境的作用。

繁殖過程

(一)性成熟

驢駒生長發育到一定時候,其生殖器官已基本發育完全,母驢開始正常發情,并排出卵子,公驢有性欲表現,具有繁殖能力,這就叫性成熟。性成熟的時間受品種、外界自然條件、飼養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般驢駒性成熟為1—1.5歲。

(二)初配年齡

指初次配種的年齡。性成熟后,驢駒身體繼續發育,待到一定年齡和體重時方能配種。過早配種會影響驢體的發育。母驢體成熟為3.5~5歲,故初配年齡以3歲、達成年體重90%時為宜。而公驢一般到4歲才能正式配種使用。

(三)發情季節


驢是季節性多次發情的動物。一般在每年的3~6月份進入發情旺期,7~8月份酷熱時發情減弱。發情期延長至深秋才進入乏情期。母驢發情較集中的季節,稱為發情季節,也是發情配種最集中的時期。在氣候適宜和飼養管理好的條件下,母驢也可長年發情。但秋季產駒,驢駒初生重小、成活率低、斷奶重和生長發育均差。現將幾個驢種的發情月份列于表25。

表25母驢發情季節統計表(單位:頭)

品 種 頭數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晉陽驢 518 30 103 114 84 l00 56 31
廣靈驢 568 69 101 79 110 115 75 19
慶陽驢 245 3 6 19 5l 61 55 33 17
合 計 1331 3 6 118 225 254 249 248 148 50
占 (%) ? 0.02 0.45 8.87 16.16 19.08 18.70 18.63 11.12 3.75

(四)發情周期

指從一次發情開始至下一次發情開始,或由一次排卵至下一次排卵的間隔時間。發情周期是母驢一種正常的繁殖生理現象。母驢伴隨生殖道的變化,身體內外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一個發情期內,包括發情前期、發情期、發情后期(排卵期)和休情期(靜止期)。母驢的發情周期平均為21天,其變幅范圍為10~33天。關中驢發情周期在18~21天者占7l%。德州驢平均為22天。影響發情周期長短的主要因素是氣候和飼養管理條件。

(五)產后發情

母驢分娩后短時間內出現的第一次發情,稱為產后發情。母驢與母馬相似,產駒數日即可發情配種,而且容易受胎。群眾把產后半月左右的第一次配種叫“血配”、“配血駒”或“配熱駒”。母驢產后發情不表現“叭嗒嘴”、“背耳”等發情癥狀,但經直腸檢查,確有卵泡發育。母驢產后5~7天,卵巢上就有發育的卵泡出現,隨后繼續發育,直到排卵,均無外部發情表現。關中驢母驢產后首次排卵時間,多集中在產后的12~14天。

(六)發情持續期

指發情開始到排卵為止,中間所間隔的天數。驢的發情持續期為3一14天,一般為5~8天。據關中驢172個發情持續期的統計,平均為6.1天。80%的母驢多集中在4~7天。發情持續期的長短,隨母驢的年齡、營養狀況、季節、氣溫和使役輕重不同而變化。一般年齡小、膘情過肥、使役過重的母驢發情持續期較長;反之則短。在氣溫較低的北方,每年母驢2~3月份就開始發情,即所謂的“冷驢熱馬”。但早春發情持續期較長,卵泡發育緩慢,常出現多卵泡發育和兩側卵巢卵泡交替發育的現象,長者可達20天或更長。一般從4月份轉為正常。

(七)妊娠和妊娠期

母驢發情接受配種后,精子和卵子結合受精,稱為妊娠。從妊娠起到分娩止,胎兒在子宮內發育的這段時期稱為妊娠期。驢是單胎妊娠,個別情況也有雙胎。驢的妊娠期一般為365天。但隨母驢年齡、胎兒性別和膘情好壞,妊娠長短不一,但差異不超過1個月,一般前后相差10天左右。

選育雜交

該品種選育是中國地方驢種的基本繁育形式。只是在一些飼料條件良好的農區,不時用大、中型驢進行雜交,以期提高當地驢的品質。但也有不少雜交,僅僅只具有該品種選育沖血的性質。

一、驢的該品種選育

就是驢種內通過選種選配、晶系繁育、改善培育條件,借以提高優良性狀的基因頻率,改進品種質量的方法。為防止驢種的退化,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選育方法。

(一)血液更新

對多年一直選留本場或本群公驢作種用繁殖的驢群,就應考慮采用此種方法。即用無親緣、同品種優秀公驢作配種繁殖用。這是改進驢群質量,防止親緣交配退化所必須的。血液更新的同時,要加強飼養管理和鍛煉,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沖血

也稱引入雜交。目的是為了糾正驢種某些個別嚴重缺點,或擺脫親緣交配而不改變原驢種類型和特征。需注意沖血的公驢品種、類型上和被沖血驢種要基本相似,而且具備改進被沖血驢種的某一性狀品質。采用沖血手段,是在小型驢、中型驢分布的地區經常采用的。往往是引人中型驢或大型驢進行低代(1~2代)雜交,提高其品質,而不改變小型驢、中型驢耐勞苦、適應性強的特性。

(三)品系(族)繁育

可將有益性狀得到鞏固和發展,使驢種質量得到不斷改進,免受近交危害,是保持下一代較強生活力的一種重要方法。品系繁育是選擇遺傳穩定,優點突出的公驢作系祖,選擇具備品系特點的母驢,采用同質選配的繁育方法進行的。建系初期要閉鎖繁育,親緣選配以中親為好,要嚴格淘汰不符合品系特點的驢,經2~4代即可建立品系。建系時要注意多選留一些不同來源的公驢,以免后代被迫近交。品系建立后,長期的同質繁育,會使驢的適應性、生活力減弱,這可通過品系間雜配得以改善。品族是指以一些優秀母驢的后代形成的家族。品族繁育是在群中有優秀母驢而缺少優秀公驢,或公驢少、血統窄,不宜建立品系時才采用。

二、驢的雜交

這多對分布在大、中型驢產區的小型驢實施,即用大、中型公驢配小型母驢。這些地區農副產品豐富,飼養條件相對優越,當地群眾有對驢選種選配的經驗。通代累代雜交,品質提高很快。雜交,對肉用驢也是一個重要的繁育方法。

飼養階段

成驢育肥

1.新購入的驢,第1天光飲水;第2天飲水,加喂青草或干草;第3天飲水,自由采食青草或干草,加喂麥麩0.5公斤;第4天~6天同上,加喂玉米1公斤。

2.經6天過渡期后,即可進入育肥期,粗飼料谷草、棉籽皮、大豆秸、玉米秸等自由采食;混合精料每頭日喂3.5公斤~4公斤,其組成為:棉籽餅或大豆粕、花生餅50%,玉米面29%,麥麩20%,食鹽1%,另每頭每天加喂碳酸氫鈉20克。

3.育肥期間要限制運動,供給清潔飲水,每天刷拭驢體,保持圈舍和周邊環境干燥衛生。育肥60天~70天即可屠宰。

幼驢育肥

1.購進的驢先驅蟲,不去勢,按性別、體重分槽飼養。

2.初生驢吃6天初乳,7天后哺母乳,15日齡訓練吃由玉米、小麥、小米各等份混勻熬成的稀粥,加少許糖,誘其采食,日喂10克~20克。

3.22日齡后喂混合精料80克~100克,其配方為:大豆粕加棉仁餅50%、玉米面29%,麥麩20%,食鹽1%,1月齡每頭驢日喂100克~200克,2月齡日喂500克~1000克,9月齡后日喂3.5公斤,全期育肥共耗精料500公斤。如將棉籽炒黃或煮熟至膨脹裂開,每頭驢日喂1公斤,育肥效果更佳。

4.粗飼料自由采食、選用谷草、大豆秸、花生秧、紅薯藤、帶穗青貯玉米、優質牧草,要鍘短。

5.分早中晚夜4次喂料,農諺“馬不得夜草不肥”,驢亦如此,強調要拌夜草喂。農諺“草膘料力水精神”,說的是多吃草才能長膘。

6.飼喂時講究少喂勤添,四角拌到,飲足清水,適量補鹽。

7.每20頭~25頭驢為一群,自由活動,自由采食粗飼料,自由飲水,自由采食鹽分。

8.每天刷拭驢體,清除糞尿,清掃食槽。

驢駒護理

當驢駒產出后,應立即擦掉嘴唇和鼻孔上的黏液和污物,接著進行斷臍。斷臍有兩種方法:徒手斷臍和結扎斷臍。(一)徒手斷臍現多采用。這種斷臍法臍帶干涸快,不易感染。其方法是:在靠近新生驢駒腹部3~4指處,用手握住臍帶,另一只手捏住新生驢駒臍帶向胎兒方向捋幾下,使臍帶里的血流人新生驢駒體內。待臍靜脈搏動停止后,在距離腹壁3指處,用手指掐斷臍帶,再用5%碘酊棉球,充分消毒殘留于腹壁的臍帶余端。不必包扎。但每過7~8小時再用5%碘酊消毒1~2次即可。只有當臍帶流血難止時,才用消毒繩結扎。不論結扎與否,都必須用碘酊徹底消毒。

(二)結扎斷臍是在距新生驢駒腹壁3~5厘米處,用消毒棉線結扎臍帶后,再剪斷消毒。這種方法,臍帶斷端被結扎、干涸慢,因消毒不嚴,易感染發炎。所以應盡可能采用徒手斷臍法。母驢產后不像牛、馬那樣舔駒體上的黏液,助產者可用軟布或毛巾擦干駒體上的黏液,以防止驢駒受涼。待驢駒站立后,應盡早讓它吃上初乳,這樣有利于排除胎糞和防止便秘。

特性研究

試驗選取7月齡的關中驢、德州驢、廣靈 驢、慶陽驢、沁陽驢、疆岳驢、云南驢7個品種的母驢各6頭,分別測定屠宰性能,背最長肌和臀肉中水分含量、蛋白 含量、脂肪含量、剪切力以及熟肉率等指標。結果表明, 7月齡階段,德州驢宰前活重、胴體重、凈肉重顯著高于其他 驢種( P <0.05),凈肉率顯著高于關中驢、慶陽驢和云南驢( P <0.05)。疆岳驢屠宰率顯著高于關中驢、慶陽驢、泌 陽驢和云南驢( P <0.05)。廣靈驢和關中驢兩部位肉的脂肪含量達到了2%以上,其中背最長肌脂肪含量顯著高 于泌陽驢和云南驢( P <0.05),臀肉脂肪含量顯著高于其他驢種( P <0.05)。?[5]廣靈驢、關中驢和德州驢背最長肌的 剪切力值顯著低于泌陽驢和云南驢( P <0.05)。德州驢兩部位肉的熟肉率最高,其中背最長肌熟肉率顯著高于廣 靈驢、關中驢和慶陽驢( P <0.05),臀肉熟肉率顯著高于廣靈驢、關中驢、泌陽驢、慶陽驢和疆岳驢( P <0.05)。綜上 表明,德州驢為具有良好肉用潛能的大型驢種。疆岳驢、廣靈驢和泌陽驢也同樣具有肉用開發潛能。廣靈驢和關 中驢儲脂能力相對較好,具有成為高檔原料肉的潛能。


9938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

上一篇:煥新生活APP
一秒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另类z0zx| 日本免费v片一二三区| 最新国产在线播放| 打开腿我想亲亲你下面视频| 国产性色视频在线高清|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bt天堂中文资源在线| 看视频免费网站| 成人在线免费看片|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久久一本一区二区三区| 黑人巨大战冲田杏梨|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AAA日本高清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国产高清在线看|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欧美色图第三页| 在线一区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bt天堂资源在线种子|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色视频| 国产真实乱对白mp4|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99视频精品国在线视频艾草| 最新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忧传媒在线观看| 嗨动漫在线观看|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免费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456在线视频| 日本成a人片在线观看网址| 四虎884tt紧急大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