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創建
22K
6877

鴯鹋

鴯鹋(學名:Dromaius?novaehollandiae),?別名澳洲鴕鳥、澳大利亞鴕鳥等,是鴯鹋科鴯鹋屬下的一個物種。其體型較大,體高可達1.8米,體長2.1米,體重可達36~41千克,雌鳥體型比雄鳥略大。它們嘴部扁平,頸部較長,上頸皮膚裸露,下頸羽毛稀疏,頭頸部皮膚呈灰藍色,有黑色粗毛狀短羽;其羽毛柔軟,羽色灰褐色至黑色,先端色暗;其翅極小,隱于體羽下;腿較長,腳上具鱗皮,?腳有3趾,無后腳趾。

鴯鹋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亞,但由于人工養殖,幾乎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其棲息于砂質草原和較開闊森林內,主要棲息地類型是硬葉林和稀樹草原林地。其以各種水果、種子、花朵、昆蟲等為食;晝行性鳥類;不同于大多數鳥類,鴯鹋營“一妻多夫”交配制,?雌性會盡可能多地與多只雄性交配并在多個巢穴中產卵?,產卵數為9~12枚。

2018年,鴯鹋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等級為無危(LC),種群數量相對較穩定。由于其潛在的價值,幾乎在世界各地都有養殖,其經濟價值較高,例如其脂肪可生產化妝品,皮革可做錢包、手袋、鞋子和衣服等,羽毛可做裝飾品,喙和爪可雕刻成珠寶,卵殼可作蛋雕藝術品。它們還是傳播種子的重要媒介,具有生態價值。鴯鹋是澳大利亞特產鳥類之一,也是該國最有代表性的走禽類動物之一。鴯鹋是澳大利亞的國鳥,?是其國家的標志和民族的象征;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將鴯鹋作為觀賞鳥,還有的被當做寵物飼養,具備一定的觀賞價值。

動物學史

進化史

普遍認為,南半球的陸地走鳥(平胸鳥類)在白堊紀時期擁有一個共同祖先,該祖先可能具有飛行能力。然而,隨著恐龍在約6500萬年前滅絕,鴯鹋所面臨的捕食壓力降低,飛行能力對其生存不再具有顯著優勢。因此,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鴯鹋的飛行能力逐漸退化,并發展出適應地面奔跑的形態特征。

發現與命名

其英文名“emu”來自葡萄牙語的“ema”,意思是“大鳥”,由葡萄牙探險家寫下。“emu”一詞很可能源自阿拉伯語,但澳大利亞土著更傾向于其他名稱,例如悉尼地區的土著名稱是“murawung”和“birabayin”。?

形態特征

鴯鹋體型較大,體高可達1.8米,體長2.1米,體重可達36~41千克。雌雄外形略有不同,雌鳥體型比雄鳥略大。

鴯鹋有兩個眼瞼,一對用于眨眼,另一對是防止沙塵進入眼睛的眼瞼膜;嘴部扁平;頸部較長;上頸部皮膚裸露,下頸部羽毛稀疏,頭頸部皮膚呈灰藍色,著生有黑色粗毛狀短羽。其有喉囊(鳥類下嘴的皮囊),且喉囊的壁很薄,有一個8厘米左右的開口。

鴯鹋的羽毛柔軟,羽色灰褐色至黑色,先端色暗。它們的羽毛會因環境變化而有所不同,并經常反映其周圍環境的總體色調。鴯鹋的翅極小,隱于體羽下,其翅膀退化,殘留的翼長約20厘米,每只翅膀的頂端都有一個小凸起,翅膀粗糙且有下垂的羽毛。它們羽毛靠近身體的地方很蓬松,尖端則較為稀疏,這樣生長可以阻隔太陽的熱量,防止白天活動時身體過熱。

鴯鹋的下肢肌肉非常發達,這部分的肌肉在它們總體重中所占比例與飛鳥的飛行肌肉占總體重的比例相似。?它們的腿較長;長腳上具有鱗皮,腳強健有力;為適應奔跑,其腳與其他奔跑的鳥類相似,有三個前趾,沒有后趾,3趾均具鈍爪。

棲息環境

鴯鹋棲息于砂質草原和比較開闊的森林內,主要棲息地類型是硬葉林和稀樹草原林地,它們很少出現在熱帶雨林或非常干旱的地區。它們的棲息地海拔高度通常在1600米以下。

分布范圍

鴯鹋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地區。但由于人工養殖,所以鴯鹋幾乎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生活習性

食物食性

鴯鹋以各種水果、種子、花朵、昆蟲以及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為食。春季和秋季,它們會從灌木中獲取大部分食物,也會捕食一些昆蟲,而在秋冬季,則是從一年生植物中獲取大部分食物。

盡管灌木在夏季為鴯鹋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但它們仍會不斷移動以獲取食物資源。雖然鴯鹋在整個澳大利亞大陸的食性較為一致,主要以水果、種子、花朵、昆蟲以及植物為食,但具體的食譜組成會因地理位置和季節變化而有所差異。?

鴯鹋小腸的長度在3.5米左右,有膨大的回腸,腸壁上血管發達,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

交流行為

鴯鹋主要通過聲音進行交流。其叫聲類似 "e-moo",通過一個扁平的喉囊發出,聲音高亢,傳播距離可達2公里。雌鳥的叫聲類似敲鼓聲,而雄鳥的叫聲則較為單調。此外,鴯鹋也會使用肢體語言進行溝通,例如在求偶過程中,雌雄鳥都會進行一種被稱為“求偶舞”的行為,其特征為昂首闊步的同時伴隨頭部蛇形擺動。

節律行為

季節節律

鴯鹋可以長途遷移以到達食物豐富的區域。例如在西澳大利亞,鴯鹋按照季節遷移:夏季向北,冬季向南。在東海岸,它們的移動更加隨機,沒有固定的路線。鴯鹋主要成對遷移,也會成群結隊地遷移。

日節律

鴯鹋是晝行性鳥類,在日落后開始休息,但一般不會長時間進入睡眠,而是會進行多次的短時間睡眠。當進入睡眠狀態時,它們比較警覺,能夠對刺激做出反應,如果受到干擾,會很快恢復到完全清醒的狀態。

當鴯鹋頸部下垂靠近身體,眼瞼閉合,且外界環境無干擾的情況下,約20分鐘后便會進入深度睡眠狀態。 此時,鴯鹋的身體逐漸下降,直至接觸地面,雙腿折疊于身下,喙向下翻轉,頸部彎曲成S形,緊貼身體。如果在降雨時休息,其羽毛會將雨水引導至地面,避免身體被淋濕。 幼年鴯鹋通常以平躺姿勢入睡,頸部和腿部沿地面伸展。

活動特點

鴯鹋平時集成小群,繁殖期成對生活的,家域范圍在5~10平方千米,但這個范圍是動態的,這是由于它們總會因尋找水和食物而進行移動。它們善于奔跑,奔跑時速度可達48千米/小時,步幅可達2.7米左右。?鴯鹋雖不能飛,但在奔跑時也會拍動翅膀,這樣可以在高速運動時保持身體平衡。它們還能游泳,也喜歡泡在水中。

環境適應性

天氣炎熱時,鴯鹋保持體溫的方法是喘氣,其肺部的作用相當于一個蒸發冷卻器,但是其血液中由此產生的低水平二氧化碳并不會導致鴯鹋中毒。天氣寒冷時,冷空氣會通過鴯鹋又大又多折的鼻腔進入肺部,此時冷空氣會被鼻腔加溫,在呼氣時,鼻腔又會將空氣中的水分冷凝回來,并將其吸收再利用。

鴯鹋對溫度也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可以在-5℃~45℃環境中正常生活,但是其最適生活溫度在10℃~30°C。鴯鹋的基礎代謝率相對較低,當?5°C時,它坐下時的代謝率約為站立時的60%,這主要是因為在站立時鴯鹋沒有羽毛保護的腹部損失熱量較多。

生長繁殖

鴯鹋營“一妻多夫”的多配制。雌性與雄性于12月和1月開始結對繁殖,會建立30平方千米左右的領地,并一起生活大約五個月。

求偶交配

求偶時,雌性一旦吸引了雄性的注意,則會在10~40米的距離上繞著雄性走動,并轉動脖子看著雄性,同時保持臀部朝向雄性。如果雄性對雌性表現出興趣,它會走近雌性,伸長脖子豎起羽毛,后彎腰啄地。還會轉過身來,側身靠近雌性,左右擺動身體和頸部,用胸部摩擦雌性的臀部。雌性如果改變主意,就會驅逐雄性拒絕其求愛,反之則會蹲下并抬起臀部來表示接受。

在求偶期間,雌性比雄性更具攻擊性,雌性之間為了爭奪雄性,其爭斗次數占鴯鹋之間互相攻擊次數的一半以上。當被爭奪的雄性還無固定伴侶時,該爭斗可持續長達五小時,期間還伴隨激烈的叫聲。但如果雌性向已經有伴侶的雄性求愛,現任伴侶會通過踢腿和追逐趕走競爭對手。?

筑巢產卵

鴯鹋所筑的巢呈平臺狀,巢材為細枝、樹葉和樹皮等。?雌性鴯鹋能夠儲存精子,使它們在初次交配后每隔3天繼續產卵。雄性一次交配所產生的精子足以使大約六個卵受精。?每只雌鳥產卵9~12枚。卵呈暗藍綠色。

盡管雌性鴯鹋產卵前會和雄性維持伴侶關系,但當雄性鴯鹋開始孵卵時,雌性通常就會離開,并盡可能多地與其他雄性交配并在多個巢穴中產卵。因此,一個鴯鹋巢中可能有多達一半的雛鳥不是當前孵化的雄鴯鹋的后代,甚至由于鴯鹋之中存在種內巢寄生現象,其后代也不是雌雄鴯鹋中的任何一方的后代。

孵化哺育

雄鳥負責孵化卵,當卵數達到5~9枚時,便開始孵化,孵卵溫度為33~35℃,比一般鳥類略低。雖然卵是按順序產下的,但雛鳥破殼的時間相差不會超過兩天,這是因為后來產下的卵會在更高的溫度下發育得更快。

鳥胸部的羽毛會脫落,裸露出一塊皮膚以便與卵密切接觸。孵卵期約56天,這期間雄鳥很少離巢,只是蹲著或站起翻卵。在孵化期內,雄鳥會減重約三分之一,主要熱量來源是儲存的身體脂肪和露水。

孵化后,雄性會保護鳥群,并教幼鳥如何捕食。這期間雄性鴯鹋對其他鴯鹋,甚至是雌性鴯鹋,都保持著攻擊性。哺育期長達7個月。

幼鳥生長

雛鳥的平均出生體重為500克。雛鳥絨羽乳白色,帶褐色縱條紋,頭部有褐色斑點。

鴯鹋在15~18月齡時候離開鳥群,在2~3歲時達性成熟,其壽命一般為10~30年,圈養條件下可達30年;?而野生條件下,其壽命會縮短。

人工養殖

鴯鹋幾乎在世界各地都有養殖,有時也被當做寵物進行飼養。養殖鴯鹋有以下特點:以牧草為主,耐粗飼;繁殖能力強,成長快,適于集約化生產;適應性廣,抗病力強;肉質適于人類健康需要。

養殖現狀

1970年,澳大利亞開設了第一個商業鴯鹋養殖場,用于收獲皮革,該養殖場于 1973年關閉。印度曾經的鴯鹋產業較為龐大,印度人們認為養殖鴯鹋能夠快速致富,然而由于鴯鹋肉的出口逐漸變少,價格下跌,該行業在2013年左右崩潰。鴯鹋養殖需要較高的成本以及較廣闊的空間,所以其養殖逐漸不如以前受歡迎。

養殖方法

飼養鴯鹋的房舍應建于地勢較高、較干燥、空氣暢通、有林蔭的地方。其飼料以植物為主,輔以動物性飼料,飲水應清潔。

亞種分化

根據綜合分類信息系統(ITIS),鴯鹋種下共有4個亞種,指名亞種(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novaehollandiae)在有的分類系統或者數據庫中也被稱為“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rothschildi”(例如鳥類數據庫Avibase),不過綜合分類信息系統將該名稱定義為“invalid”(無效的)。?除指名亞種外,其余三個亞種都已在19世紀滅絕。如下表: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命名人及時間
指名亞種 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novaehollandiae S. A. Parker, 1984
塔斯馬尼亞亞種 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diemenensis Le Souef, 1907
王島亞種 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minor Spencer, 1906
袋鼠島亞種 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baudinianus Latham, 1790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2002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政府將沿海的鴯鹋種群列為瀕危種群。

2018年,鴯鹋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等級為無危(LC)。?

種群現狀

截至2018年,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數據,成年鴯鹋個體總數大約為63萬~72.5萬只,種群數量相對較穩定。其中,內陸的種群數量較多,較常見,但是澳大利亞北部海岸的種群數量正在迅速下降,2015年和2016年的調查顯示,沿海鴯鹋的數量從2000年的100只下降到不到50只。?

致危因素

影響鴯鹋野生種群的數量的因素包括原生植被的清除和車輛的撞擊等,另外,鴯鹋的自然長距離運動也受到圍欄、高速公路升級以及農業和城市發展等障礙的阻礙。其他一些威脅包括引入的豬、狗和狐貍對鴯鹋卵和雛鳥的捕食。

保護措施

為保護野生鴯鹋種群,一些國家設立了保護區來保護其棲息環境不被破壞,例如位于西澳大利亞州佩倫半島的弗朗索瓦·佩倫國家公園等。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鴯鹋脂肪可以用于生產化妝品、膳食補充劑和治療產品。鴯鹋油主要由脂肪酸組成,其中油酸(42%)、亞油酸和棕櫚酸(各占21%)是最主要的成分。它還含有各種抗氧化劑,尤其是類胡蘿卜素和黃酮。

由于鴯鹋的羽毛毛囊周圍有凸起,其皮革具有獨特的類似于珍珠的紋理,可用來制作錢包、手袋、鞋子和衣服等服飾品,羽毛亦可用于服飾制作。?另外,它們的喙和爪子被雕刻成珠寶,?一些不育卵的卵殼還可以用來作為蛋雕藝術品的原材料。

生態價值

鴯鹋是傳播種子的重要媒介,具有生態價值,例如研究發現一只鴯鹋的糞便可以包含1000顆種子,而鴯鹋可以移動長達50千米。

觀賞價值

一些國家和地區將鴯鹋作為觀賞鳥,還有的被當做寵物飼養。

相關文化

國家象征

鴯鹋是澳大利亞特產鳥類之一,也是該國最有代表性的走禽類動物之一。?它是澳大利亞的國鳥,?澳大利亞的國徽上有鴯鹋的形象,它與紅袋鼠一起守在盾形圖的兩旁,是國家的標志和民族的象征。

藝術形象

在澳大利亞土著藝術中,巖刻、巖畫形式的藝術方式中常見的動物形象就有鴯鹋。

澳大利亞土著巖畫英國喜劇演員羅德·赫爾(Rod Hull)的木偶戲搭檔角色是一只鴯鹋。

羅德·赫爾和他的鴯鹋木偶澳大利亞藝術家大衛·普蘭特(David Plant)的一些藝術作品受到鴯鹋的啟發。


6877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

上一篇:非洲鴕鳥
下一篇:美洲水鼬
一秒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湾佬中文222vvv娱乐网在线| 成人影院wwwwwwwwwww|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 99re99.nat| 在线观看xxx|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欧美freesex10一13|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ⅴ|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aⅴ在线免费观看| 极品丝袜系列列表| 国产精品萌白酱在线观看| 厨房掀起馊子裙子挺进去| 九九热精品国产| 鲁啊鲁啊鲁在线视频播放| 欧美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视频日韩|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好男人网官网在线观看| 含羞草实验研所入口| www国产无套内射com| 波多野结衣办公室33分钟|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出白浆|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91麻豆爱豆果冻天美星空| 激情按摩系列片AAAA|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4480新视觉yy理论片| 星空无限传媒好闺蜜2|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毒不卡| 亚洲欧洲中文日产| 窝窝影院午夜看片| 日本电影免费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www|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久久福利资源网站免费看| 日本三级很黄试看1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