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創建
17.7K
2700

鯨鯊

鯨鯊(學名:Rhincodon typus?):是鯨鯊科、鯨鯊屬的鯊魚。鯨鯊僅1科1屬1種。身體龐大,全長可達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體表散布淡色斑點與縱橫交錯的淡色帶,有如棋盤。鼻孔位于上唇的兩側,出現于口內。牙多而細小,排成多行。鰓裂5對,鰓裂極大,幾乎達身體的背緣與腹緣,最后1對鰓裂位于胸鰭基部的前方。背鰭2個,無棘,第1背鰭位在腹鰭前方,有臀鰭。尾柄具側棱,尾鰭呈新月形,下葉短于上葉。如鯨鯊,有二背鰭,大小不同,胸鰭大,位于第三對鰓裂下,腹鰭小,尾鰭叉型,口寬,端位,鰓耙如海綿狀。

屬大洋性魚類。食大量浮游生物和小型魚類。主要分布于各熱帶和溫帶海區,中國各海區夏、秋季節都有分布。性情溫和。由于大量捕殺,數量銳減。

動物學史

發現

物種的化石記錄顯示古鯨鯊屬(Palaeorhincodon)中的三個物種可追溯到35-58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直到1828年,第一個科學界已知的鯨鯊標本才在南非海岸被發現。在1828年4月,根據一條長4.6米,在南非桌灣被捕獲的個體,鯨鯊首次被生物學家確認。這條鯨鯊的特征在隔年由開普敦的英國安祖魯·史密斯博士(Andrew Smith)提出。他正式將該物種描述為海洋中最大的活鯊魚,并在1849年公開更多有關鯨鯊細節。

鯨鯊(Rhincodon typus)是人類對海洋及其居民的記錄中相對較新的一種。 然而,這種鯊魚的祖先可以追溯到2億年至6600萬年前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當時鯊魚群開始出現。這個物種很少見。在1980年代中期之前,全球只有不到350份關于鯨鯊的確認報告。從那時起,在澳大利亞記錄了一致的目擊事件。圍繞著每年在西澳大利亞西北海岸的寧格魯海洋公園露面的利潤豐厚的生態旅游產業現已成熟。

命名

鯨鯊的學名是”Rhincodon typus“,源自拉丁語中的“rasp”和“tooth”。鯨鯊有許多層細小、粗糙的牙齒,為名稱提供了基礎。“鯨鯊”這個名稱是從魚類生物學而來,表示鯨鯊體型與鯨魚一樣龐大,而且也是一種濾食動物。在越南宗教信仰中,鯨鯊被視為成神祇,并且被稱為“Ca Ong”(有“魚先生“Sir Fish”的意思)。鯨鯊在墨西哥及大部分中美地區因為它們身上斑點形狀,被稱為“pezdama”或“domino”。因為鯨鯊經常有規律出現于伯利茲堡礁(Belize Barrier Reef)靠近人心果群島(Sapodilla Cayes)海域,所以巴西人稱它為“Sapodilla Tom”。鯨鯊在肯尼亞被稱為“papashillingi”,這是因為肯尼亞人相信神將先令投擲在鯨鯊身上,所以它們身上才有那樣斑點。 “marokintana”是鯨鯊在馬達加斯加的稱呼,意為“眾多星星”。印尼的爪哇人稱呼鯨鯊為“gegerlintang”,意為“背部擁有星星的魚”。菲律賓人則稱它們為“butanding”。

形態特征

鯨鯊是最大的鯊,是魚類中最大者,體長20米左右,體重約20噸?,為魚類之冠。體延長粗大,每側各具二顯著皮嵴。眼小,無瞬膜。口巨大上下領具唇褶。齒細小而多,圓錐形。噴水孔小,位于眼后。鰓孔5個,寬大。鰓耙角質,分成許多小枝、結成過濾港狀。背鰭2個,第二背鰭與臂鰭相對。胸鰭寬大。尾鰭分叉。體灰褐或青褐色,具有許多黃色斑點和垂直橫紋。

鯨鯊擁有一個寬達1.5米的嘴巴,10片濾食片上內含了300-350排細小的牙齒。鯨鯊擁有5對巨大的鰓,兩個小眼睛則位于扁平頭部的前方,鰓裂剛好位于眼睛的后方。身體大部分都是灰色,腹部則是白色。每條鯨鯊的斑點都是獨一無二的,生物學家可以用來辨識不同的個體,所以也可以精準的判斷鯨鯊數量。鯨鯊的表皮有黃白色的斑點與條紋,厚度達到10厘米。鯨鯊擁有2個背鰭,第1個背鰭比第2個背鰭還大,外觀成三角形。鯨鯊的胸鰭可以長達4.8米,尾鰭則長達2.4米,呈新月狀,上半部比下半部還長。鯨鯊的皮膚厚達15厘米,可以有效抵抗其他生物攻擊。第一背鰭遠大于第二背鰭;胸鰭特大,為稍窄之鐮刀狀;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大,基底亦相對;尾鰭叉形,上尾叉幾比下尾叉長2倍,由上葉及下葉之中部、后部組成,下尾叉則由下葉前部突出而成。體呈灰褐色至藍褐色,體側散布許多白色斑點及橫紋,而這些斑紋排列呈棋盤狀。

棲息環境

生活于暖溫性大洋海區的中上層,主要分布在熱帶和溫帶海區,分布大約在南北緯30°-35°的范圍內。也會有遷移行為,有時在北緯41°和南緯36.5°之間進行洄游。在中國南海、臺灣海峽、東海、黃海南部較為常見。雖然鯨鯊通常出現于近海地區,但其季節性的覓食活動偶爾會發生在幾個沿岸地區,例如西澳大利亞的寧歌路珊瑚礁(Ningaloo Reef)、洪都拉斯、菲律賓的董索與八打雁(Batangas)及坦桑尼亞的奔巴島與桑吉巴。雖然鯨鯊常出現于近海,不過人類也曾經在沿岸、潟湖、珊瑚礁、河口與運河發現它們的蹤影。人類也曾經在700米深的海域發現過鯨鯊。?

菲律賓是世界上鯨鯊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鯨鯊會在1月到5月之間聚集在菲律賓索索貢(Sorsogon,位于敦索爾)的淺海岸區。一些幸運的潛水人員也可以在塞舌爾與波多黎各發現鯨鯊群。知道它們會在9月至12月之間沿著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州來移動,也有人發現鯨鯊在西馬來西亞東海岸的天鵝島(Tenggol Island)附近出沒。有時候鯨鯊會與其他小型的魚類一起出現,特別是?魚。

生活習性

捕食

鯨鯊是濾食動物,以浮游生物、巨大的藻類、磷蝦與小型的自游動物(例如小型烏賊與脊椎動物)為食。它們的牙齒不是扮演覓食的功用,事實上它的尺寸并不大。取而代之的是:鯨鯊吸進一口水,閉上嘴巴,然后從鰓來排出水。在嘴巴關閉與鰓蓋打開之間的短暫期間,浮游生物就被排列在鰓與咽喉的皮質鱗突(dermaldenticles)所困住。這個類似過濾器般的器官是鰓耙的獨特變異,可以阻止任何大于2至3毫米的物體通過,液體則會被排出。任何被鰓條之間的過濾器官所阻塞的物體會被鯨鯊吞下去。鯨鯊曾被觀察到“咳嗽”的行為,推測這是清理累積在鰓耙中的食物的方式。

鯨鯊聚集在貝里斯加勒比地區海域的礁石區,捕食巨大巴西笛鯛的魚卵,這些卵會出現在5、6、7月的滿月與弦月之間。鯨鯊的主要食物是磷蝦、蟹幼體、海蜇、沙丁魚、鳳尾魚、鯖魚、小金槍魚和魷魚。

鯨鯊是種活躍的濾食生物,靠著嗅覺來攻擊浮游生物或魚類這些目標。鯨鯊在覓食時不需要向前游泳,它們經常被觀察到上下擺動著來吸入海水與排出它來得到食物。這與姥鯊完全相反,它們是溫和的濾食者而且并不會吸入海水,它們靠游泳迫使海水通過鰓。英國廣播公司的自然紀錄片《行星地球》曾拍攝到一只正在捕食小型魚類的鯨鯊。

性情

鯨鯊通常單獨活動,除非在食物豐富的地區覓食,否則它們很少群聚在一起。雄性鯨鯊的活動范圍比雌性更大,因為雌性鯨鯊比較偏好出現在特定的地點。鯨鯊的游動速度緩慢,常漂浮在水面上曬太陽。

雖然鯨鯊擁有巨大的身軀,不過不會對人類造成重大的危害。它們經常被科學家用來教育社會大眾,不是所有的鯊魚都會“吃人”。實際上,鯨鯊的個性是相當溫和的,也會與潛水人員嬉戲。有一項未經證實的報告指出,鯨鯊會保持靜止,將身體倒反來讓潛水人員清理腹部的寄生生物。潛水人員可以與這種巨大的魚類一同游泳而不會遭受任何危險,除了會被鯨鯊巨大的尾鰭無意間擊中以外。潛水人員可以經常在洪都拉斯海灣群島、泰國、紅海、馬爾代夫、西澳大利亞(寧哥路珊瑚礁)、巴西、莫桑比克、南非的蘇達瓦那灣(大圣路西亞濕地公園)、科隆群島、墨西哥女人島、馬來西亞西部、塞舌爾、斯里蘭卡及波多黎各這些地區觀察到鯨鯊的活動。?

分布范圍

分布于薩摩亞、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島、澳大利亞、巴哈馬、巴林、孟加拉國、巴巴多斯、伯利茲、貝寧、博內爾島,圣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巴西、文萊、柬埔寨、喀麥隆、佛得角、開曼群島、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剛果(金)、庫克群島、哥斯達黎加、科特迪瓦、古巴、庫拉索島、吉布提、多米尼加、厄瓜多爾、埃及、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斐濟、法屬圭亞那、法屬波利尼西亞、加蓬、岡比亞、加納、格林納達、瓜德羅普島、危地馬拉、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圭亞那、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印尼、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牙買加、日本、約旦、肯尼亞、基里巴斯、利比里亞、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紹爾群島、馬提尼克島、毛里塔尼亞、墨西哥、密克羅尼西亞、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莫桑比克、緬甸、納米比亞、瑙魯、新喀里多尼亞、新西蘭、尼加拉瓜、尼日利亞、紐埃、阿曼、巴基斯坦、巴拿馬、巴布亞新幾內亞、秘魯、菲律賓、皮特凱恩、葡萄牙、波多黎各、卡塔爾、圣基茨和尼維斯、圣盧西亞、圣馬丁(法國部分)、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薩摩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塞內加爾、塞拉利昂、圣馬丁島(荷蘭部分)、所羅門群島、索馬里、南非、蘇丹、蘇里南、坦桑尼亞、泰國、多哥、托克勞、湯加、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圖瓦盧、阿聯酋、美國(加利福尼亞、夏威夷島、俄勒岡州、華盛頓州)、烏拉圭、瓦努阿圖、委內瑞拉、越南、維爾京群島、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西撒哈拉、也門。?

游蕩:加拿大和新西蘭。?

繁殖方式

生物學家對于鯨鯊的繁殖習性仍然有許多疑問。生物學家在20世紀中葉以前,對于鯨鯊是胎生或卵生都僅止于臆測。后來生物學家在1956年根據一顆墨西哥近海發現覆有鯨鯊胎仔的卵殼,而相信它們是卵生動物。到了1996年7月,臺灣臺東地區的漁民捕獲一條雌鯊,隨后在體內發現了300條幼鯊及卵殼,顯示鯨鯊其實是一種卵胎生動物。鯨鯊會將卵留在身體內,直到幼鯊生長到40-60厘米后才釋出體外,這顯示出幼鯊并非全部同時出生。雌鯊會將精液保存下來,然后在一段長期時間中穩定的繁殖出幼鯊。生物學家認為鯨鯊會在30歲左右達到性成熟,它們的壽命可以達到70至100年。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瀕危(EN)。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Ⅱ。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

種群現狀

鯨鯊幾乎沒有天敵,人類捕撈是其數量減少的一個原因。鯨鯊在幾個季節性聚集的地區是水產業的目標之一。東南亞特別是臺灣地區是鯨鯊主要捕撈區,捕撈上來的鯨鯊主要食用其肉質,有時也會將它的鰭割下以制作魚翅。在其他地方雖然不是捕撈對象,但也會被誤捕。

菲律賓在1998年禁止了所有關于鯨鯊的商業獵捕、販賣、輸入與輸出活動,印度則在2001年5月禁止,從2003年開始,臺灣將鯨鯊的捕撈數量限制在每年80尾。從2008年1月1日之后,則開始全面禁止這類商業活動。

相關報導

歷史上最小的活鯨鯊樣本是菲律賓海洋動物研究人員在2009年3月7日所發現的,長度僅有38厘米,約當成年男性的前臂長度。當時人們在菲律賓的海灘上發現它,這條鯨鯊隨后受到研究人員的照顧并被送回野外。科學家相信這次意外事件可能讓他們發現一個鯨鯊的繁殖地。

世界紀錄

體形最大的魚:2001年5月,人們在印度附近的阿拉伯海捕到一條 18.8 米長的雌性鯨鯊。(吉尼斯世界紀錄)

最厚的皮膚:鯨鯊背部鱗片以下的皮膚厚度最高可達 10 厘米,有一種橡膠的質感,可以抵御逆戟鯨這樣的捕食者的攻擊。它們可以通過縮緊背部肌肉使皮膚更加堅韌。某些海洋哺乳動物據說有更厚的皮膚。(吉尼斯世界紀錄)

最大的雜食動物:2022年7月,發表的研究結果表明捕食磷蝦,還以海藻為食。(吉尼斯世界紀錄)


2700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

上一篇:河馬
下一篇:阿拉摩龍
一秒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亚洲日本视频| 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热热色原原网站|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免费视频| а√天堂8资源中文在线| 真实男女动态无遮挡图|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免费在线观看a级片| japanese国产在线观看| yy6080理论影院旧里番|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嫩草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偷自视频区视频真实在线| ass亚洲**毛茸茸pics| 欧美黑人粗大xxxxbbbb|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鬼色|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www五月婷婷| 日本爱恋电影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级片视频| 一级做α爱**毛片| 狼群影院www| 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 蜜中蜜3在线观看视频| 无码h黄肉3d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7页|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黑人巨鞭大战欧美肥妇|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国产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网| 美女胸又www又黄网站|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麻豆| 免费在线观看黄网站|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两个人www免费高清视频|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