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娃娃
吉娃娃(Chihuahua),拉丁學名Canis lupus familiaris。是食肉目犬科犬屬哺乳動物,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玩賞犬之一。吉娃娃也被稱為奇娃娃犬或齊花花犬。其身高為15至23厘米,體重1至3千克,毛發有短毛和長毛兩種,顏色多樣,包括淡褐、沙色、栗色、銀色等,或是多色混合。吉娃娃的頭部呈圓形如蘋果,鼻短稍尖,耳朵大而直立,眼睛大,四肢直立而纖細。尾巴長度適中,常卷曲到背上或一側。
吉娃娃原產于墨西哥,其名字來源于墨西哥的一個州。美國是主要的繁殖地區。吉娃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紀初期,當時墨西哥的托爾提克人飼養一種叫提吉吉的小型玩賞犬,可能是吉娃娃的祖先。在19世紀中期,提吉吉犬被引入北美,并更名為吉娃娃。
1887年,AKC(美國養狗俱樂部)將吉娃娃定為正式犬種,1923年成立吉娃娃犬俱樂部,它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12個品種犬之一。1949年,英國吉娃娃犬俱樂部成立。20世紀60年代,吉娃娃常作為表演犬與歌手在歐洲各國電視臺同臺演出。吉娃娃終生不換毛,不易掉毛,是過敏者的理想伴侶犬。
動物學史
進化史
吉娃娃的確切起源尚未完全明確,可能經過多次品種交配形成。其從墨西哥傳至美國至1898年的歷史不詳。
有觀點認為吉娃娃源自南美,曾被印加視為神圣犬種,后傳至阿茲特克。另一觀點認為其隨西班牙入侵者來到新世界,或在19世紀初從中國傳入,依據中國冠章上的犬像,認為吉娃娃來自亞洲。
短毛吉娃娃可能是中國冠毛犬與提吉吉犬交配的產物。托爾提克族滅亡后,受到阿茲特克統治,提吉吉犬依然受到寵愛。西班牙征服阿茲特克族的前幾個世紀,人們將提吉吉犬與中國冠毛犬交配,逐漸形成現代短毛吉娃娃。
部分美國繁殖家將短毛吉娃娃與蝴蝶犬和博美犬等長毛犬種交配,培育出了長毛吉娃娃。
命名
19世紀中期,提吉吉犬被引入北美,并改名為吉娃娃。1887年,AKC(美國養狗俱樂部)將其定為正式犬種。
形態特征
毛色
吉娃娃的毛色多樣,包括黑色、白色、栗色、淺黃褐色、沙色、銀色、深褐色、鐵青色、黑色混褐色、雜色等?
毛質
短毛吉娃娃的毛質應柔軟、有光澤,允許有豐厚的絨毛層,均勻覆蓋全身,頸部有飾毛,頭部和耳部被毛稀疏,尾部被毛較長。
長毛吉娃娃的被毛柔軟,直或輕微卷曲,有絨毛層,耳緣有飾毛,耳尖可稍向下折,尾部羽狀毛豐富,四肢和腳上有羽狀毛,后肢有短褲狀毛,頸部有領狀毛。長毛吉娃娃被毛相對稀少。
體型
吉娃娃是世界上最小型的犬種之一,體高15至23厘米,體重1至3千克。眼睛大而圓,耳朵大,尾巴呈鐮刀狀高舉或向外,尾尖觸到后背。身體幾乎呈方形,身長略長于身高,公犬身體稍短。
頭部
吉娃娃頭頂有一個指尖大小的凹洞,稱為“囟門”,不會愈合。兩頰與頜部肌肉較薄。亞麻色犬鼻為青色或黑色,允許粉紅色;鼴鼠皮色、藍色和巧克力色型鼻為青色。口吻長度略短于頭蓋骨,剪狀咬合。眼大不突出,間距較寬;耳大直立,戒備狀態時更直,休息時耳張開成45度角。鄂部水平或交錯鄂,上顎或下顎突出、下頜偏斜為嚴重缺陷。
身體
頸部略呈拱形,背線水平。軀干肋部伸展,但不呈桶狀。尾巴中等長度,卷曲至背部或向外卷曲,尾尖觸到背部。肩部傾斜逐漸變寬以支撐前肢,腳部小,趾稍分開。腳墊厚實,肌肉豐滿,后腳跟直且結實,前后腳相似。
分布范圍
大約1850年,墨西哥印第安人開始向美國旅行者出售吉娃娃。1895年,吉娃娃首次在美國展出。1923年,美國建立了第一個吉娃娃犬俱樂部。1949年,英國也成立了吉娃娃犬俱樂部。在20世紀60年代,吉娃娃經常與歌手一起出現在歐洲各電視臺,現已成為全球著名的玩賞犬。
吉娃娃在中國的流行最早見于20世紀90年代初,屬于較早引入的犬種之一,主要源自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當時吉娃娃主要集中在廣西南寧、梧州以及四川成都、重慶等地,形成了一批專業犬。
生活習性
吉娃娃體型雖小,但性格機警,吠叫頻繁,對主人表現出強烈的依戀和占有欲,并對陌生人或動物保持警惕。吉娃娃行動敏捷,爆發力強,對外界環境變化十分敏感。當察覺到潛在威脅時,吉娃娃會通過吠叫、來回踱步等方式進行警戒,直至確認安全后才會放松。吉娃娃較為耐熱,但對寒冷環境的耐受力較差。 由于鼻腔較短,吉娃娃容易因高溫環境和空氣流通不暢而中暑,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因此夏季需尤其注意為其降溫散熱。
生長繁殖
生長特性
吉娃娃剛出生時,體重約為100克,身高約為4厘米。從出生到斷奶之前的20多天為其嬰兒期。其在第25天時開始睜開眼睛,能對視覺和聲音產生反應。
大約在四周時,吉娃娃可以自行站立,并開始蹣跚學步。 在出生后約55天時,吉娃娃進入幼兒期,乳牙長全,動作變得靈活,這段時期持續到大約90天齡。在此期間,吉娃娃進入少男少女期,乳牙開始脫落,恒牙在大約6個月齡時長齊。 吉娃娃在6個月至2歲時屬于青年期,從6-10月齡期間性生理成熟但體型仍較小。成年期從此開始并持續約5年。 繁殖特性 吉娃娃平均每胎可生三只,有時也能生多達八只。每只幼犬間隔出生時間約為30至60分鐘。雌性吉娃娃一般在6至10個月齡迎來第一次發情期,已具備生育能力。為確保幼犬健康,建議在第三次發情時再進行交配和生育,此時骨骼和心理發育更加成熟。 雄性吉娃娃在6至8個月齡時具備生殖能力,隨后任何時間都能交配。發情的雌性吉娃娃會散發出氣味刺激雄性交配,但過了發情期后,其在下次發情前不允許雄性交配。
繁殖方式
吉娃娃平均一胎可生三只,但也有一胎生8只的。從第1只出生到第2只的間隔時間為30~60分鐘。6~10個月雌性吉娃娃將迎來第一次發情期,已具備了生育能力。從那以后,發情期約6個月為一周期循環往復。出生后6~10個月時還屬于幼犬,骨骼也尚未完全發育,心理也不夠成熟,所以,最好等到第3次發情之后再進行交配、妊娠和生育。
雄犬具備生殖能力是在出生后6~8個月,隨后什么時候都可以交配。發情的雌犬身上有一種氣味,刺激雄犬采取交配行動。但是雌犬如果過了發情期,在下次發情期到來之前決不允許雄犬與其交配。
飼養管理
選購與健康檢查
健康的吉娃娃幼犬表現出活潑、敏捷和高度警覺;而生病或有生理、精神缺陷的吉娃娃則表現出膽小、反應遲鈍和萎靡不振,并可能有神經質傾向。
在檢查吉娃娃的健康狀況時,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眼睛周圍無淚痕;耳朵干凈,內為粉紅色且對聲音反應正常;鼻頭醒來時有光澤,睡覺時較干燥;無口臭,牙齦為粉紅色,咬合正常;骨骼強健,四肢結構正常;尾巴靈活,個性開朗;毛發有光澤,無紅色斑點或局部脫毛;肛門緊閉,無殘留污物。
營養與飲食
吉娃娃通過排尿、呼吸、喘息及腳底汗腺失去大量水分,如48小時內未能補充水分,會導致脫水現象。
幼犬出生30-90天內應分四次喂食,由于其胃容量小,消化功能不完善,少食多餐是最佳的飲食方式。3個月大后喂食量以八分飽為宜。發育中的幼犬每公斤體重所需的熱量為成犬的兩倍。老年犬腎臟、肝臟等功能逐漸衰退,消化功能減弱,需食用易消化、高品質蛋白、低熱量的食物,選擇老年犬狗糧為佳。
飲食安全
吉娃娃不宜喂生肉,以免引起寄生蟲病;魚應煮熟或選用罐頭魚,含脂肪多的魚不好消化,不能喂食蝦、蟹、墨魚、章魚等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食品。
應避免喂食雞骨,以防骨頭碎片劃傷胃腸;宜選擇牛骨或豬骨以補充鈣質。
不能喂食刺激性調味品如胡椒、辣椒、花椒、蔥蒜和生姜,這些食品會影響吉娃娃的嗅覺靈敏度,引起炎癥。洋蔥頭易導致中毒及溶血性貧血;巧克力會刺激狗的中樞神經,引起痙攣或嘔吐。
日常護理
為狗狗梳理毛發不僅能清潔犬體,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防止寄生蟲繁殖、預防皮膚病、增加被毛光澤。定期清除耳垢可防止惡臭和炎癥發生。若吉娃娃耳朵下垂,應在幼犬1~2個月大期間用膠帶矯正,使其耳朵豎直。
吉娃娃容易積牙垢,每天刷牙可預防牙周病和牙結石。定期修剪趾甲,避免趾甲過長妨礙行走;長毛種需定期修剪腳底及肛門附近的雜毛以保持清潔。
行為訓練
訓練有助于增進與狗狗的感情,并在吉娃娃3個月大時開始最為適宜。訓練方法包括機械刺激法、食物刺激法以及二者結合的訓練法。
機械刺激法是通過強制手段迫使犬做出一定動作;食物刺激法則通過食物誘導犬做出動作,以鞏固條件反射;結合訓練法則在犬完成動作后給予獎勵,以鼓勵其繼續完成并鞏固這一行為。
常見疾病
吉娃娃犬易患水腦癥,即腦脊髓液在腦室中積存過多,壓迫腦部所致。患病犬可能會頻繁撞墻、走路不穩,甚至失明,部分病犬無明顯癥狀。
低血糖癥在吉娃娃中也較常見,尤其是幼犬,表現為血糖濃度過低,活動力降低、失去知覺、流口水及抽搐等癥狀。如不及時處理,幼犬可能休克死亡。
近種區別
中文學名 | 吉娃娃 | 鹿犬 |
---|---|---|
拉丁學名 | Chihuahua | Miniature Pinscher |
身高 | 15~23厘米? | 25~31厘米? |
體重 | 1~3千克? | 3~4千克? |
形態特征 | 體型小巧,頭部圓滑,耳部大而直立,容貌獨特,蘋果般的圓拱形頭頂,眼眸大而圓,前腿筆直,肘部貼近身體。 | 直立耳,耳位高,可以剪耳。眼睛飽滿明亮、深色或純黑色,略成卵形,眼圈為深色。頸部略呈拱形,肌肉發達沒有贅肉。 |
主要價值
20世紀60年代,吉娃娃因其作為表演犬只,與歌手們共同出現在歐洲各國電視臺上而聞名。?
19世紀在墨西哥等地的土著墳墓中發現了類似提吉吉犬的遺骸,以及雕像和壁畫。吉娃娃對主人非常依戀,是一種優秀的伴侶犬。?
相關文化
墨西哥土著居民非常喜愛吉娃娃的祖先——提吉吉犬,并將其視為神與人溝通的使者,這些犬具有神圣的地位。
19世紀在墨西哥等當地土著的墳墓中挖掘出了類似提吉吉犬的遺骸,此外遺址中還留有形似提吉吉犬的壁畫和雕像。流傳的一種說法是,藍色品種的提吉吉犬是神派來的使者,而紅色品種的提吉吉犬是獻給神的活供品。之所以如此想像,大概是由于與人類的骨骸一起被發掘的犬骨是紅色品種的提吉吉犬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