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鳥
恐怖鳥生存于距今6400萬年到1萬年間,如今已全部滅絕。它可能起源于歐亞大陸,來到美洲后由于處于食物鏈頂端,沒有生存競爭對手,一度進化得相當巨大。
特征
恐怖鳥身高達3米,體重400公斤,是一種不能飛翔的鳥類,這個現已滅絕的巨鳥家族被稱為恐怖鳥。它們天性喜好食肉獵殺,可以一口吞下一只狗,還具有驚人的奔跑速度。當它將獵物尸體飽餐一頓后,會用強壯的腿部把獵物骨頭擊碎,吸食碎骨中的骨髓。
恐怖鳥的體態與鴕鳥十分相似,但是恐怖鳥卻是一種食肉動物,擁有著強壯的雙腿,快速奔馳在數百萬年前的南美洲,厚重有力的腳爪可將獵物置于死地。
恐怖鳥家族中體型最小的種類只有8公斤重,它除了沒有翅膀之外,身體特征與鷹十分相似,體型最大的種類有3米高,重400公斤。在1萬年前的地球,恐怖鳥無疑是恐龍的接班人,成為地面上最可怕的掠食動物。
分類
恐怖鳥其下有5個亞科,包含了13個屬及17個種:
- 雷鳴鳥亞科(Brontornithinae)
- 巴西副雷嗚鳥(P. brasiliensis)
- P. fortis
- 梅氏雷鳴鳥(B. burmeisteri)
- 雷鳴鳥屬(Brontornis)
- Physornis
- 副雷鳴鳥屬(Paraphysornis)
- 恐鶴亞科(Phorusrhacinae)
- 泰坦巨鳥(T. walleri)
- D. pozzi
- 長腿恐鶴(P. longissimus)
- 恐鶴屬(Phorusrhacos)
- Devincenzia
- 泰坦鳥屬(Titanis)
- 巴塔哥尼亞鳥亞科(Patagornithinae)
- A. steulleti
- A. abbotti
- P. marshi
- 巴塔哥尼亞鳥屬(Patagornis)
- Andrewsornis
- Andalgalornis
- Psilopterinae
- P. itaboraiensis
- P. simplex
- P. bachmanni
- P. lemoinei
- P. affinis
- P. colzecus
- Psilopterus
- Procariama
- Paleopsilopterus
- Mesembriornithinae
- M. milneedwardsi
- M. incertus
- Mesembriornis
依個分類無包括喺歐洲發現嘅Sophiornithidae,依類動物後嚟發現系貓頭鷹嘅原始親屬。
滅絕原因
在恐怖鳥生活的那個時期,南美洲還是一個漂離的大陸板塊,在這個與其他陸地隔絕的世界,沒有更強壯的掠奪動物與恐怖鳥競爭,同時,恐怖鳥也沒有天敵,因此它當上了南美洲的霸主。
科學家對恐怖鳥的生活習性了解甚少,考古界發現骨骼完整的恐怖鳥化石寥寥可數。現今世界上任何一種不能飛翔鳥類的體型都不可能比恐怖鳥大,鴕鳥的體型很大,與恐怖鳥有相似之處,卻是一種典型的素食主義者,而且鴕鳥體型不如恐怖鳥那樣強壯有勁,更不具兇殘嗜血的掠食習性。
化石
恐怖鳥化石恐怖鳥是在18世紀的后期發現的,而且人們認為它在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后成為南美洲大陸上最兇殘的捕食者。3年前,一位高中生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地區發現了該新物種的化石。齊亞比和他的同事一起檢查了這些化石,發現該物種的頭骨和腳骨化石保存完整,而且判斷出它大約生活在1500萬年前。
頭骨除了稍微有點變形之外,保存的非常完整。齊亞比說:“這是至今發現的‘恐怖鳥’化石當中保存的最完整的。我們還發現了它的一些腳骨化石,它非常有價值,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推測出該新物種跑動時的速度。”
一些不完整的化石記錄使人們提出了關于不同種類的“恐怖鳥”的速度和敏捷度的問題。
科學家也曾挖掘出了許多更小一點的“恐怖鳥”物種化石,大約只有60厘米到90厘米高。但這種最大的“恐怖鳥”物種化石卻比較少見。數十年來,科學家通過比較各種不同體積的鳥類認為,個體越大其運動越緩慢和遲鈍。
可是,奇亞比和他的同事說,通過分析該新物種的頭骨和腳骨后發現這種“恐怖鳥”新種不僅動作敏捷而且迅速。因此,奇亞比認為物種個體越大其行動越緩慢的論斷是不正確的。奇亞比估計這種新物種奔跑的速度大約和鴯鹋(產于澳洲的一種體型大而不會飛的鳥)或者美洲三趾鴕鳥差不多,但可能比鴕鳥又要慢一點。
奇比亞認為通過對發現的這些腳骨的研究可以使我們明確巨型恐怖鳥的敏捷度。但關于恐怖鳥的更多行為信息我們就不知道了。比如說,科學家不清楚這種巨型恐怖鳥是和迅猛龍一樣是群體狩獵呢,還是單獨的個體狩獵。
2005年的一項研究認為,這種史前巨型鳥類狩獵的時候可能會將獵物的骨頭打碎后榨取其骨髓。奇比亞說他期望通過使用CT掃描該新發現物種以及更小一點的物種的大腦來獲得關于這種史前巨鳥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