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氏瞪羚
居氏瞪羚(學名:Gazella cuvieri):是偶蹄目、牛科、瞪羚屬的一種動物。體長95-115厘米,體重15-35千克。雄性和雌性都有角。是皮毛顏色最深的羚羊。上體自頭部、背部和腿部為深褐色,臀部和腹部呈白色,具有瞪羚的典型特征是臉部呈條紋狀,臉部有黑色條紋,從巨大的耳朵一直延伸到鼻子。一條黑線從眼睛的內角一直延伸到嘴角,在頂部以較寬的發白條紋為邊界。鼻梁上有一個明顯的黑點。尾巴很細,全黑。
棲息地多種多樣,例如開闊的橡樹林、松樹林、草地、葡萄園和石質沙漠高原。生活在3-5只的小群中,群組由雌性和幼羚組成,年輕的雄性被排除在群體之外,并自行成群生活。成年雄性具有領地性。在夜晚和清晨在山谷中下遷,并在白天在山丘中移動,會定期尋訪水源。在夏天以植物和灌木為食,在冬天以綠草為食。分布于北非阿特拉斯山區,包括摩洛哥、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
物種學史
居氏瞪羚由科學家喬治·居維葉命名。20世紀初,居氏瞪羚在摩洛哥山區,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西部相對較普遍。但是,到了1932年,物種數量急劇下降,到1972年,阿特拉斯山脈只有幾個小群。
遺傳分析表明,居氏瞪羚是產雙胞胎的最具代表性的瞪羚,這也包括細角瞪羚、鵝喉羚和印度瞪羚。
在2015年席爾瓦(Silva)等人對北非羚羊的分析中發現,居氏瞪羚和細角瞪羚似乎形成了一個單系群。2012年發現這三個分類群之間的成對距離非常低(<1.5%),并建議將細角瞪羚和阿拉伯沙漠瞪羚應視為居氏瞪羚的亞種。
形態特征
居氏瞪羚體長95-115厘米,身高60-70厘米,尾長10-15厘米;體重15-35千克。雄性和雌性都有角,盡管雌性更窄且更光滑。角幾乎是筆直的,僅略微向外彎曲和向后彎曲。 雄性中角的基部非常粗糙。雄性的角通常長度為25-37厘米,雌性為20-30厘米。長度在25-33厘米之間。
該物種是皮毛顏色最深的羚羊。從前腿至后腿的腹側有一條寬闊的黑帶,將上體與下腹分開。上體自頭部、背部和腿部為深褐色,臀部和腹部呈白色,具有瞪羚的典型特征是臉部呈條紋狀,臉部有黑色條紋,從巨大的耳朵一直延伸到鼻子。一條黑線從眼睛的內角一直延伸到嘴角,在頂部以較寬的發白條紋為邊界。鼻梁上有一個明顯的黑點。尾巴很細,全黑。
棲息環境
該物種生活在海拔高度從海平面至3300米之間,偏好砂質或石質的丘陵和高原。棲息在半開放的長有阿勒頗松(Pinus halpensis)、紅果刺柏(Juniperus phoenicea)、冬青櫟和西歐栓皮櫟(Quercus suber)的地中海森林中。也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灌木地帶和草原。該物種也生活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撒哈拉西北沙漠,出現于干旱的山區和石質沙漠地區,但避開有大雪的地區。在阿爾及利亞的提亞雷特地區,居氏瞪羚可能會在人類耕種的谷物田中放牧。
生活習性
居氏瞪羚生活在3-5只的小群中,有時可多達82只組成的大群,這些群組由雌性和幼羚組成,年輕的雄性被排除在群體之外,并自行成群生活。成年雄性具有領地性。它們都居住在自己的領地內,以對抗其他雄性。
它們在夜晚和清晨在山谷中下遷,并在白天在山丘中移動。會定期尋訪水源,并在自己的領土上巡邏,用尿液,糞便和眼眶前腺的分泌物標出邊界。早晨和晚上活動,在開闊地覓食,是草食性反芻動物,下午休息時躲入林中。性情警覺,擅長跳躍,奔跑速度極快。雄性具有領地性,用尿液和糞便標示領域,在繁殖季節雄性間會發生激烈的打斗。
居氏瞪羚的運行速度非常快。它可以達到30-40千米/小時的耐力速度,并在短距離內達到100千米/小時的峰值。該物種還可以雜技般跳躍垂直跳高2米,以逃避捕食者,主要是獵豹和人類。
分布范圍
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北部的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斯和撒哈拉沙漠西部。?
繁殖方式
居氏瞪羚繁殖季節在初春,孕期160-170天,每胎產1-2仔,成熟的雌性每年會繁殖2胎
交配發生在初冬,雌鳥在春天出生,正好是雨后的綠草長成。妊娠期約170天。大多數時候,只有一個幼仔出生,但雙胞胎并不少見。如果條件合適的話,成年雌性一年中可以生兩窩,但這很少見。新生兒在生命的最初幾周內一直躲在高草叢中,以減少被捕食的風險。在野外,居氏瞪羚壽命可達12-15年。?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7年 ver3.1——易危(VU)?
種群現狀
2013年估計總人口為1,750-2,950(摩洛哥:900-2,000;阿爾及利亞:560;突尼斯:<500)只。摩洛哥的數字包括在德拉河下游重新發現的種群(2007年)。
2015年10月在阿加迪爾的居氏瞪羚保護策略研討會上報告的修訂數據表明,物種數量為2,360-4,560只:摩洛哥1,600-3,800,其中包括阿伊達爾的935(597-1,607)只和西部的安提亞的1,000-2,200只;阿爾及利亞560只;突尼斯小于100只。
修訂后的物種數量估計數為2,360-4,560只,被列為“弱勢群體”,表明數量大于上一次評估時的估計數。盡管總體上這個數字仍然很低,并且成熟個體的數量仍可能小于2500只,但是至少有兩個亞群包含遠遠超過250個成熟個體。?
瀕危原因
該物種面臨的主要威脅是過度狩獵和棲息地退化,這主要是由于森林已轉變為農田和草場,供牲畜和木炭使用。狗的捕食對于居氏瞪羚幼仔也是一種威脅。突尼斯軍隊的軍事行動在當地造成轟炸和大火也是該物種面臨的威脅。
居氏瞪羚被捕獵以獲取皮毛、肉類和作為獎杯,特別是因為使用槍支進行機動狩獵。盡管增強法律保護可以降低狩獵壓力,但它們仍可能是瞪羚肉類需求總體低迷的目標,隨著特殊場合的出現,這種需求會定期增加。
保護措施
在居氏瞪羚分布的整體區域內建立重要保護區,包括撒哈拉沙漠、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并且對多賽爾山脈(Dorsale)重新引進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西班牙的阿爾梅里亞(Almeria)圈養了從摩洛哥引進的野生種群。
該物種列包括在CMS Sahelo-Saharan羚羊行動計劃中。在所有突尼斯分布范圍州均受到法律保護。也計劃在突尼斯重新引入該物種的項目。
相關知識
100第納爾正反面居氏羚羊 | 1970年,阿爾及利亞發行了新一版紙幣。其中100第納爾的背面描繪的是居氏瞪羚,是一種產于北非阿特拉斯山區(摩洛哥、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的瞪羚,以法國博物學家和動物學家喬治·居維葉(Georges Cuvier)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