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甲魚
玻甲魚,刺魚目(Gasterosteiformes)玻甲魚科(Centriscidae)4種小型熱帶海產(chǎn)魚類的統(tǒng)稱。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腹緣銳似剃刀,故又稱剃刀魚。體近透明,吻長,形似蝦。
玻甲魚(Centriscus scutatus)又稱刀片魚,蝦魚,玻璃刀魚,為棘背魚目,蝦魚科,玻甲魚屬一種熱帶地區(qū)近岸生活于的海水魚類。玻甲魚分布于印太海域印度尼西亞海域,多在礁石區(qū)或海藻區(qū)集群活動,其外形獨特,可作為觀賞魚。
介紹
亦譯蝦魚。亦稱剃刀魚(razor fish)
側(cè)扁,包以透明甲片愈合而成的護甲,體甲後端為一長棘,即背鰭棘之一,其下方為背鰭及尾鰭。玻甲魚以頭朝下而直立游泳,十分特殊,但在洞穴中或相似的環(huán)境里,也頭朝上游泳。體長約14~30公分(5.5~12吋)。
玻甲魚科 Centriscus scutatus Linnaeus(小蝦魚、甲香魚)
體甚側(cè)偏,腹緣薄。身體完全包被于透明骨質(zhì)甲中。吻突出,呈管狀。口小,位于吻管頂端。背鰭2個,位于體末端。尾鰭在第二背鰭與臀鰭之間,以深凹刻分離。暖水性小型魚類。體長一般為90~140毫米。以腹緣向前,作垂直游泳。
刺魚目玻甲魚科玻甲魚屬的一種。 體長形,最大可達150 毫米。特別側(cè)扁,腹緣薄銳。身體完全透明,為玻璃狀骨片所包,因而得名 。吻特別突出,呈管狀 。口小,端位。無齒。體無鱗。鰭條均不分枝。臀鰭較大,扇形,位于肛門后 。尾鰭位于第二背鰭與臀鰭之間 。胸鰭發(fā)達 。腹鰭甚小。體無色或略呈淡青黃色,大部透明。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區(qū),在中國僅分布于東海和南海。玻甲魚為生活在淺海的奇形小魚 。游泳方式 特殊 ,常常管狀吻向上,腹緣向前直立游泳,也有時吻向下顛倒著游泳。
分類系統(tǒng): | Animalia:動物界 - Chordata:脊索動物門 - Osteichthyes:硬骨魚綱 - Syngnathiformes:海龍目 - Centriscidae:玻甲魚科 -Centriscus: |
學名: | Centriscus scutatusLinnaeus |
中文名: | 玻甲魚 |
中文拼音: | BōJiǎYú |
分類等級: | 種 |
國家保護級別 | 不祥 |
CITES公約級別 | 未定 |
IUCN紅色名錄等級 | 未予評估(NE) |
紅皮書等級 | 未定 |
中國特有 | 是? |
分類學
中文學名 | 玻甲魚 | 別名 | 甲香魚,小蝦魚 |
拉丁名稱 | Centriscus scutatus | 英文名 | Centriscus scutatus Linnaeus |
界 | 動物界 | 門 |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綱 | 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 目 | 刺魚目?Gasterosteiformes |
科 | 玻甲魚科Centriscidae | 屬 | 玻甲魚屬?Centriscus |
種 | 玻甲魚 C. scutatus | 分布 | 臺灣省東南及西南珊瑚礁區(qū)。 |
生活習性
在我國南海,有一種名叫“甲香魚”的怪魚,也叫做玻甲魚。它頭朝上,尾向下挺著肚子游泳,就像走路那樣。這種魚長二至三寸,肉很少,全身披硬甲,不能吃,經(jīng)濟價值很低。
但由于它體簿而透明,形態(tài)很美,有人將它曬干當書簽,美名曰“書簽魚”。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只見于南海。在我國南海和印度洋的珊瑚礁上都有分布。甲香魚的身體一般長約10厘米左右,全身的鱗片組成了一塊透明的甲殼,幾乎覆蓋全身,故名甲香魚。它的身體十分扁平,薄而透明,尾部可以彎曲,甚至折成直角。甲香魚生活在我國的南海和印度洋。它是一種罕見的小型魚類。甲香魚經(jīng)常十幾條尾結(jié)成一群,把細長的管狀吻向上,挺直肚皮,做垂直運動。甲香魚平時能在水中水平游泳。甲香魚覓食的時候有時還能頭朝下,垂直倒立,在泥沙中啄食微生物。
分類系統(tǒng): | Animalia:動物界 - Chordata:脊索動物門 - Osteichthyes:硬骨魚綱 - Syngnathiformes:海龍目 - Centriscidae:玻甲魚科 -Centriscus: |
學名: | Centriscus scutatusLinnaeus |
中文名: | 玻甲魚 |
中文拼音: | BōJiǎYú |
分類等級: | 種? |
概述: | |
原始屬名 | |
模式標本產(chǎn)地 | |
模式標本保存地 | |
國家保護級別 | 不祥 |
CITES公約級別 | 未定 |
IUCN紅色名錄等級 | 未予評估(NE) |
紅皮書等級 | 未定 |
中國特有 | 是 |
品種簡介
刀片魚因為全身由透明的骨甲包裹,所以不能向其它魚那樣扭動身體或搖擺尾巴前行。為了降低阻力,以不至于被水流任意擺布,它們進化出了獨特的游泳姿勢,既頭向下,尾向上、背向前的姿勢,如同在水中倒立一般。刀片魚分布在我國臺灣、西沙、北海,以至國外的紅海、東非等海域。由于其主要生活在低潮線水流相對平緩的地區(qū),且游泳能力較差,非常容易捕撈。?
飼養(yǎng)方法
就其捕捉情況和野生環(huán)境來看,刀片魚應該屬海水觀賞魚中易養(yǎng)品種。主要困擾飼養(yǎng)者的可能是其口小、行動遲緩,一般餌料不能接受的問題。確實,一般在市場上購買的刀片魚大的不超過250px,實際上容易買到的都只有6-175px,體高不超過37.5px,體寬則更只有5px左右。它們還長有一個又吸又長的吻,吻端一個大概1mm的小空就是嘴。吻像一個管子,將食物吸入吃掉。看這它們吃東西都麻煩,所以一般的餌料也不能吃下,絕大多數(shù)刀片魚都是在水族箱中被活活餓死的。飼養(yǎng)刀片魚的時候一定要盡量多養(yǎng),最好飼養(yǎng)20尾以上,一次引進少于10尾時則成活率會大大降低。
通常人們會錯誤地認為,它們能吃下冷凍豐年蝦,也見過它們吸食這些小型甲殼動物,但實際上小于250px的個體是不能吃下成年的豐年蝦的。而且過度肌餓的刀片魚會奮力地吸食水中懸浮的豐年嚇,但由于餌料個體太大,加加之刀片魚并不具備很強的吸水力量。常有豐年蝦卡在管狀吻的中間,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久了影響呼吸,造成傷亡??梢赃x擇淡水水蚤(俗稱:蹦蟲)來飼養(yǎng)它們,在投喂前可以用臭氧對餌料消毒10分鐘。刀片魚在適應環(huán)境后,并不會馬上狼吞虎咽地吃食物,而是在投喂的時候盯著餌料看很久才下第一口。由于淡水水蚤和天然海水甲殼動物味道上有些不同,所以起初刀片魚會吃吃吐吐,吃5粒吐3粒,吃10粒吐出5粒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吃的會越來越多,吐出的會越來越少,直到完全適應水蚤。刀片魚一天至少要喂兩次才能保證其正常的生活,每次不要喂太多,以5分鐘內(nèi)能吃完為好。最大的刀片魚大概可以長到375px左右。當體形超過250px的時候就可以吃冷凍豐年蝦,飼養(yǎng)起來也就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