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
波蘭首都,全國最大城市,經濟、文化和科學中心。
位于華沙平原中部,跨維斯瓦河中游兩岸。面積約515.4平方千米,人口179.07萬(2019)。城市附近為波狀起伏的冰磧平原,海拔90~116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8.1℃,1月平均氣溫?3.5℃,7月19.2℃。平均年降水量542毫米,2/3集中于夏季。 13世紀末始建于維斯瓦河西岸。14世紀城市初具規模。15世紀成為馬佐夫舍省首府,1611年定為波蘭王國都城。18世紀后半葉成為波蘭文化啟蒙運動中心。1806年12月被法國占領,1807年7月在此建立華沙公國。后又長期受俄國統治。1918年起復為波蘭首都。1920年人口超過百萬,為當時歐洲大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城市變成一片廢墟,85%的建筑被毀,居民死亡人數超過60萬。戰后,有計劃地重建城市,不僅保持了中世紀古城的風貌,而且興建了新市區。在重建過程中,保護和修復歷史古跡的工作受到格外重視,戰前市內有歷史意義的建筑物幾乎都進行了修復和整飾。
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以機械制造業最著名,包括電機、精密機械、機床、汽車、發動機、農機等部門。冶金、化學(制藥、化纖、塑料)、紡織、食品等工業也很發達。又是全國最大印刷工業中心。市郊有高度專業化的園藝業和乳酪業。 全國交通中心。地處東、西歐陸上交通中心,又居波羅的海和黑海之間最短的交通線上,自古以來一直是重要的交通樞紐。現為多條鐵路、公路干線會聚之地。與全國各大城市和港口均有便捷的聯系,并有鐵路通往莫斯科、基輔、柏林、布達佩斯、布拉格等地。有2個河港,千噸級輪船可通維斯瓦河的重要河港。城南華沙–奧肯切國際機場為全國最大的航空港。
全國文化中心。設有科學院及所屬研究機構、華沙大學(創辦于1816年)和華沙理工大學等1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國家圖書館,還有民族、歷史、自然、軍事等博物館、藝術陳列館和文化科學宮等。戰后修復和重建的古建筑有:舊城東側的王宮城堡是波蘭的故宮,素有“波蘭民族文化紀念碑”之稱;哥特式的圣約翰教堂是波蘭的宗教中心,其附近還有耶穌會教堂、圣十字教堂、圣馬丁教堂和奧古斯丁尼安修道院。舊城還有居里夫人和肖邦等著名人物的舊居博物館。
華沙有“世界綠都”之稱,市區綠化面積達126平方千米,分布著大小公園67座。其中最著名的是瓦津基公園,園內瓦津基宮雄偉多姿、富麗堂皇。市內紀念碑、雕塑極多,其中美人魚銅像已成為華沙的城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