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海
位于菲律賓板塊之上,水域面積500萬平方千米。北部處在東經(jīng)130°~142°,南部處在東經(jīng)124°~147°,南北跨越35個緯度(北緯0°~35°),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海。西部為菲律賓和中國臺灣,北部為日本,東部為馬里亞納群島,南部為帕勞。海域南部處于熱帶地區(qū),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炎熱,年平均氣溫27~28℃,年平均降水量2000~3000毫米,降水以東部為最多。北部位于亞熱帶地區(qū),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8~9月多臺風(fēng),尤集中發(fā)生于9月。
海底地形復(fù)雜,是由一系列斷層和褶皺所形成的結(jié)構(gòu)盆地,突出海面的部分構(gòu)成島弧,即海盆的邊界。除周圍島弧外,露出海面成為島嶼的很少,只有西北部的北大東島、南大東島、沖大東島等。平均水深4100米,在第一島弧以東達到最大深度,即10497米深的菲律賓海溝。九州-帕勞海嶺在海域中線呈南北走向貫穿整個海區(qū),長約2778千米。斷續(xù)的海山將菲律賓海盆分成東西兩部分:①東面為馬里亞納海盆,海盆稍淺,被中部及南北走向的海嶺分為東馬里亞納海盆、西馬里亞納海盆和北部的四國海盆3個小海盆。②西面為菲律賓海盆,深而廣闊,最深達7559米。菲律賓海中部有一條南北方向的漫長脊背,把海域劃分為東西兩大部分。
菲律賓海每單位面積的海洋物種數(shù)量較多,已被確定為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中心。海域內(nèi)包括3200余種魚類,480余種珊瑚,800余種海藻和底棲藻類。這里也是瀕臨滅絕的海洋物種的繁殖和覓食地,如鯨鯊、儒艮和巨型鯊魚。菲律賓海擁有獨特的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沿海水域約有500種硬珊瑚和軟珊瑚,水域內(nèi)發(fā)現(xiàn)全世界已知貝類的20%。此外,這里還是日本鰻魚、金槍魚和各種鯨魚的產(chǎn)卵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