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路
至道三年(997)始定制為十五路之一。治宋州(景德三年升為應天府,大中祥府七年建為南京,治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景德二年(1005)徙治廣濟軍(治今山東定陶縣西北),天禧四年(1020)徙治青州(治今山東青州市)。統轄南京應天府和兗、徐、曹、青、鄆、密、齊、濟、沂、登、萊、單、濮、濰、淄十五州,淮陽、廣濟二軍。轄境約當今山東徒駭河、四新河東南,山東東明和河南寧陵、柘城等縣以東,江蘇新沂市、泗陽縣以西和廢黃河以北地區,以及安徽蕭、碭山等縣?;实v五年(1053)西境曹州割屬京畿路,轄境略有減縮。至和二年(1055),曹州復隸本路。熙寧七年(1074),分為京東東、京東西兩路,青、淄、濰、萊、登、密、沂、徐八州及淮陽軍屬東路,治青州;南京應天府和鄆、兗、齊、濮、曹、濟、單七州屬西路,治鄆州(今山東東平縣),其后徙治應天府。兩路大致以今山東泰山、徂徠山、尼山為界。元豐元年(1078)復合并為京東路,仍治青州。八年,又分為東、西兩路,東路仍治青州,西路仍治應天府。直至宣和末。
京東路地處京畿地區東部,交通暢利,物產豐富,“西抵大梁,南極淮、泗,東北至于海,有鹽鐵之饒”。其中“睢陽當漕舟之路,定陶乃東運之沖”?!皟肌綕呻U回,盜或隱聚。營丘東道之雄,號稱富衍,物產尤盛。登、萊、高密負海之北,楚商兼湊”(《宋史·地理志》)。青州“縈帶山丘,控引川瀆,氣候高爽,風物茂盛,雅俗雜處,修涂四達。富焉庶焉,東夏之都會也”(《文莊集·青州龍興寺重修中佛殿記》)。徐州(治今江蘇徐州市)更是“通江淮水運,來吳楚之貨,又為會津,而況土膏地潤,足蒲魚,宜稻菱,實為樂土”(《石徂徠集·上徐州張刑部書》)。而登州(治今山東蓬萊市)及高密縣板橋鎮(元祐三年置膠西縣,治今膠州市)為北方與高麗、新羅海上貿易港口。金改置為山東東、西兩路。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