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始于1948年武漢,“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為主干的人文社科類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為主干,兼有哲學、文學、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高校。學校現有兩個校區,南湖校區位于風景秀麗的南湖水畔,首義校區位于歷史悠久的黃鶴樓下。
歷史底蘊深厚,發展穩中求快。學校前身是1948年的中原大學。1953年,在全國高等院校調整中,以中原大學財經學院、政法學院為基礎,薈萃中南地區六省多所高等學校的財經、政法系科,分別成立了中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1958年,中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漢大學法律系合并成為湖北大學。“文革”期間,教育事業遭到嚴重摧殘,1971年,湖北大學改名為湖北財經專科學校。1978年1月,學校經湖北省批準更名為湖北財經學院,并成為恢復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湖北財經學院由財政部及湖北省雙重領導,以財政部為主。1984年12月,以湖北財經學院法律系為基礎,恢復重建中南政法學院,歸司法部領導。1985年9月,湖北財經學院更名為中南財經大學。2000年2月,國務院批準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財經大學和中南政法學院合并,于2000年5月26日組建成新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05年9月,學校跨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行列;2011年6月,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高校行列。2012年10月,教育部、財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簽署正式協議,共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斐然。學校下設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院、經濟學院、財政稅務學院、金融學院、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外國語學院、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會碩中心)、公共管理學院(MPA中心)、統計與數學學院、信息與安全工程學院、文瀾學院、知識產權學院、MBA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中韓新媒體學院等20個學院。
培養體系完備,教學質量優異。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碩士生7000余人,博士生1000余人,成人教育學生10000余人,每年接受來華留學生400余人次。學校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三大學科為主干,多學科交叉融合、協調互動,通過優勢學科、品牌專業、精品課程、優質教材、主講教師形成人才培養合力。
學校現有56個本科專業,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8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5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后流動站;2011年學校即成立了創業學院,近年來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400余項、校級項目300余項,實施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2000多項。
責任意識強烈,社會服務深廣。學校一直堅持科學研究與現代化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價值導向功能、研究工作的咨政功能以及師資隊伍的服務功能。學校科學研究工作確立了“頂天立地”(即基礎研究追求高深、應用研究貼近實際)的發展戰略,牢固樹立起“立足湖北、面向全國、特色鮮明、主動服務”的思想,發揮學科優勢,締造財經政法領域思想庫,努力打造“中部崛起”的智力服務品牌,形成了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法制建設、經濟建設提供強大智力支持的格局。
對外交流活躍,國際化水平高。在對外學術交流方面,學校與美洲、歐洲、亞洲、大洋洲的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合作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關系。學校與韓國東西大學合作舉辦有視覺傳達設計(動漫游戲方向)和電影學(影像內容方向)本科教育項目,為教育部同類專業項目中與亞洲高校合作的項目。學校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合作建設有孔子學院,并與美國石溪大學、德國漢堡大學、法國里昂三大、日本大分大學、冰島冰島大學、芬蘭拉普蘭大學、臺灣臺北大學等有交換生項目,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美國西喬治亞大學、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法國雷恩商學院等均有聯合辦學項目,且有7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在我校求學深造。
基礎設施完善,辦學條件優良。學校占地2800余畝,建筑面積110萬余平方米,是開通校園網絡的百所高校之一。圖書館擁有圖文藏書780余萬冊、電子圖書460余萬冊;會堂可與專業劇場媲美,單元式學生公寓接連聳立;學校運動場曾作為全國第四屆大學生運動會主會場和主賽場,又曾作為全國足球甲級聯賽賽場;校園內綠樹掩映、湖光瀲滟,景色優美。
60多年來,學校先后為國家培養各層次、各類型學生累計30余萬人,畢業生水平和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一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引導時代潮流的高級領導干部、學術精英和商界巨子。
面向未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將抓住機遇,為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人文社科類大學”而奮斗,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