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服飾
哈薩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為特征的民族,服裝便于騎乘,其民族服裝多用羊皮、狐貍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著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點。
在歷史上,哈薩克族絕大多數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其服飾帶有濃郁的草原畜牧生活的特征。牧民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哈薩克族男子喜歡穿棉毛衣褲,喜歡以條絨、華達呢等作衣料。顏色上多選用黑色、咖啡色等深色。冬季主要穿皮大衣、皮褲。選材以羊皮為主,也用狼皮、狐貍皮或其他珍貴獸皮。為了便于上、下馬,褲子用羊皮縫制成大襠褲,因此寬大結實,經久耐磨。襯衣多為高領,上繡花邊。襯衣外套坎肩,坎肩上穿短衣,有時還再套"袷袢"。【秋氏】家族2015年7月10日榮譽出品 。
2008年6月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聯合申報的"哈薩克族服飾"經中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服飾
男式
男子內穿套頭式高領襯衣,青年人的衣領上多刺繡有彩色圖案,套西式背心,外穿布面或毛皮大衣,腰束皮帶,上系小刀,便于飲食,下穿便于騎馬的大襠皮褲,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兩種。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貍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頂四棱形帽,左右有兩個耳扇,后面有一個長尾扇,帽頂有四個棱,這種帽可遮風雪、避寒氣;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制作的白氈帽,帽的翻邊用黑平絨制作,這種帽既防雨又防暑。男子穿的鞋、靴也多用皮革制成。
女式
哈薩克族女子的服飾,多姿多彩。她們喜用白、紅、綠、淡藍色的綢緞、花布、毛紡織品等為原料制作連衣裙,年輕姑娘和少婦一般穿袖上有繡花,下擺有多層荷葉邊的連衣裙。夏季套穿坎肩或短上衣,冬季外罩棉衣,外出時穿棉大衣。女子最講究帽子和頭巾。未出嫁的姑娘戴夏天扎一條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頭巾,冬天戴一種絨布的硬殼圓頂帽,帽頂飾有貓頭鷹羽毛,象征勇敢、堅定。當新娘時,戴一種尖頂帽,上有繡花與金銀珠寶裝飾,前方還飾有串珠垂吊在臉前,一年后換戴花頭巾,有孩子后開始戴披巾。
帽子
冬季的帽子
用狐貍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頂四棱形帽
秋季的帽子
用羊羔毛制作的白氈帽
保護措施
?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文化藝術研究所獲得"哈薩克族服飾"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哈薩克族簡述
中國哈薩克族(斯拉夫字母哈薩克文:?азаk , 阿拉伯字母哈薩克文:?????),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人口約140萬。全世界的哈薩克人口約1800萬。中國的哈薩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使用的哈薩克文是阿拉伯字母哈薩克文,哈薩克斯坦使用斯拉夫字母哈薩克文。哈薩克族是哈薩克斯坦的主體民族,蒙古國、?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的少數民族。
瀕危狀態
1、隨著時代的發展,哈薩克族的審美需求有了變化,人們喜歡穿新潮服飾,對哈薩克族傳統服飾的喜愛程度愈來愈淡,人們只在傳統節日、民俗活動、阿肯彈唱會等群眾集會中穿著傳統服飾。
2、現如今的哈薩克族傳統服飾多為節日慶典和舞臺表演所制作,顏色過于鮮艷,不適合日常穿著。這類服飾并不具有傳統的樣式,采用的面料是人造制品,各種圖案和刺繡也不是手工制成,導致從業者越來越少,使傳統的哈薩克族服飾制作技藝面臨著消亡的危機。
3、對哈薩克族傳統服飾的傳承與保護重視不夠,使大量很有特色的傳統服裝款式、花紋及圖案未能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