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
? ? ??黃山,位于安徽省黃山市,原名黟山,唐朝時更名為黃山,取自“黃帝之山”之意。黃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中國十大名勝古跡之一,國家5A級旅游景區。
黃山風景區面積160.6平方千米,東起黃獅?,西至小嶺腳,北始二龍橋,南達湯口鎮,分為溫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釣橋、浮溪、洋湖、福固九個管理區,包括200多個大小景點。
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于世,擁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是對黃山最好的評價。
-
開放時間
平日、周日:06:30~16:30
周六:06:00~16:30 -
門票價格
旺季(3月-11月):230元
淡季(12月-2月):150元 -
基本信息
簡要介紹
?
? ? ? ? 黃山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徐霞客曾兩次游黃山,贊嘆說: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后人引申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集中國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著稱于世,現在冬雪則成為了黃山第五絕。黃山不僅自然景觀奇特,而且文化底蘊深厚,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所以黃山非但以景取勝,還是幾千年來道家仙士的常游之所。李白等大詩人也在此留下了壯美詩篇。
黃山千峰競秀,萬壑崢嶸。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其中“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極天,氣勢磅礴,雄姿靈秀。黃山原名“黟山”,因山峰和巖石遙望青黑而得名。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采藥煉丹、得道成仙,唐玄宗于是在天寶六年(公元747年)改“黟山”為“黃山”。千余年來,黃山積淀了濃郁的黃帝文化,軒轅峰、煉丹峰、容成峰、浮丘峰、丹井、洗藥溪、曬藥臺等景名都與黃帝有關。
地理位置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屬黃山市管轄,傳說是中華祖先——軒轅黃帝修身煉丹而飄然成仙的地方。黃山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山境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精華部分為160.6平方公里黃山風景區。
自然環境
氣候
黃山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地處中亞熱帶北緣、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地帶。由于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云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接近于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少嚴寒,四季平均溫度差僅20℃左右。夏季最高氣溫27℃,冬季最低氣溫-22℃,年均氣溫7.8℃,夏季平均溫度為25℃,冬季平均溫度為0℃以上。年平均降雨日數183天,多集中于4-6月,山上全年降水量為2395mm。西南風、西北風頻率較大,年平均降雪日數49天。
地質
黃山經歷了造山運動和地殼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風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結構。黃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稱,主峰蓮花峰海拔高達1864.8米,與光明頂、天都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
黃山山體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巖構成,垂直節理發育,侵蝕切割強烈,斷裂和裂隙交錯,長期受水溶蝕,形成花崗巖洞穴與孔道。全山有嶺30處、巖22處、洞7處、關2處。黃山的第四紀冰川遺跡主要分布在前山的東南部。
水文
黃山地區共有河流600多條,其中長度在10km以上的河流有108條。由于黃山山脈橫 貫全市,將黃山市分為南、北兩坡,南坡流域面積大于北坡流域面積,分別為7569.93km和2264.1km,各占總面積的76.98%和23.02% 。南 坡有流向錢塘江流域的新安江水系和流向鄱陽湖流域的昌江水系、樂安江水 系;北坡有直接入長江的青弋江、秋浦河兩大水系。
黃山地區水資源來自天然降水。該地區多年平均面雨量為1775.9mm,地區分布以黃山 風景區為最大,是全國有名的暴雨中心之一。降雨年內分布極不均勻,最大月雨量一般出現 在5、6、7月份,曾高達1037mm(黃山溫泉站1954年6月);最小月雨量一 般出現在12月份,記錄出現過0。境內降雨的年際變化也相當懸殊,最大最小年份的比值 達2.5以上,甚至達到3.0。全市地表水資源總量豐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達99.28億m,地表徑流的地區和時空分布與降雨的時空分布基本一致,地表徑流年內分配也 極不均勻,每年5~7月份降雨量大,徑流量也大;年際分配不平衡,年降雨量越大,年產 流量也越大,最小年徑流量與最大年徑流量之比約為1∶5。
自然資源
植物
黃山生態系統穩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帶明顯,群落完整,森林覆蓋率為56%,植被覆蓋率達83%。黃山野生植物有1452種,黃山上屬國家一類保護的有水杉,二類保護的有銀杏等4種,三類保護的8種,有石斛等10個物種屬瀕臨滅絕的物種,6種為中國特有種,黃山特有2種,首次在黃山發現或以黃山命名的植物有28種,尤以名茶“黃山毛峰”、名藥“黃山靈芝”。黃山市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市自然分布著七百多種樹木,加上引種培育的樹種,共有1000多種之多。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約有1000種,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有香果樹,紅楠,花櫚木,紅椿;省定保護木種有金錢松,南方鐵彬,三尖杉,銀杏,掌楸,黃山木蘭,樟樹,天目木姜子、連香權、領春木、天女花、青錢杉和中華獼猴桃等15種;還有黃山松、華東黃杉、紅豆杉、光皮樺和青檀等樹種,屬于優良建筑用材的樹種,約有一百余種,主要為杉、松、檫、樟、楠、楮、栲等。杉木多分布在休寧流口和溪口,松樹多分布于祁門、黟縣和黃山區,毛竹主要分布在休寧、黃山區和祁門,其它雜木主要分布在牯牛降和清涼峰,以及祁門、黟縣、歙縣和黃山區。全市森林覆蓋率為73%,木材蓄積量為2400萬立方米,毛竹約5000萬根,年產茶葉2.5萬噸左右,是華東木材的重要產地和著名的茶葉產區。[1]
動物
黃山動物種類300多種,其中屬于國家保護的珍貴鳥獸有20多種,溪河塘壩中的魚類有120多個品種。
其中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
云豹、金錢豹、黑麂、梅花鹿、白頸長尾雉、白鸛。
其中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
獸類:黃山短尾猴、黃山獼猴、穿山甲、豺、黑熊、大靈貓、小靈貓、獐、蘇門羚。
鳥類:鴛鴦、白鷴、勺雞、鳶、赤腹鷹、雀鷹、普通狂、毛腳狂、鳥雕、紅隼。
兩棲類:娃娃魚。
珍禽類:棕噪鹛、紅嘴相思鳥、夜鷹、三寶鳥、白胸翡翠、燕子、畫眉、黃腰柳鶯、暗綠鄉眼鳥。
礦物
黃山市地下埋藏著多種礦物,大量的石灰巖、花崗巖、瓷土、石英巖,蛇紋石和石煤等建筑材料,金、銅、鉬、鎢、銻、鈹、鉛、鈮、鉭、鈾等有色金屬礦和稀有金屬礦物,還有膨潤土、砩石、硫、重晶石、水晶、等非金屬礦產資源。
歷史文化
沿革
舊時,黃山交通閉塞,游人罕至,一直藏在深閨人未識。秦漢時期,見于文字記載隱居黃山者,唯有會稽太守陳業“潔身清行,遁跡此山”。直至唐宋,黃山乃漸為世人所識,山上寺廟宮觀才日漸增多。隨著名士隱居、宗教傳入,開發建設也隨之開始。縱觀歷史,黃山開發建設,大體經歷了四個時期。
明末清初宗教開發時期:明朝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普門禪師來山,創建法海禪院,受敕擴建為“護國慈光寺”。此后,又在玉屏峰前建文殊院,在光明頂建大悲院。普門在歙人潘之恒等人的幫助下,披荊斬棘,開山修路,初步形成南路從溫泉至天海、北路從松谷至天海、東路從苦竹溪至北海、西路從吊橋庵至溫泉的四條簡易登山盤道,使以翠微寺、祥符寺、慈光寺和擲缽禪院“四大叢林”為中心的景區建設初具規模。
中華民國初步建設時期:民國21年(1932年),由國民黨元老許世英發起,邀集皖籍同仁張治中、徐靜仁與安徽省政府主席劉鎮華等,籌備成立黃山建設委員會。先后開通湯口至逍遙亭公路,修建云谷寺至北海石階路,并著手開鑿天都登道。民國32年4月,成立黃山管理局,隸屬安徽省政府。
建國初期恢復建設時期:有計劃地整修登山步道,開通逍遙亭至溫泉公路,先后興建觀瀑樓、黃山賓館、溫泉游泳池、海門精舍(今藝海樓)等。1958年,建北海賓館、新溫泉樓、煉玉亭、觀魚亭等。1963年1月,再次劃定風景區山界:東起苦竹溪黃山勝境坊,南至湯口公路橋,西至栗溪坦,北至輔村。“文化大革命”期間,黃山各項工作基本陷于停頓。
改革開放以后快速發展時期: 1979年10月,安徽省黃山管理局成立,黃山可以正式對外開放。之后,先后修建云谷、玉屏和太平三條客運索道,修通并改造溫慈(溫泉至慈光閣)、溫云(溫泉至云谷寺)和湯溫(湯口至溫泉)公路,開辟天都新道、丹霞蹬道、蓮花循環道、西海大峽谷游道,新建、改擴建桃源賓館、排云樓賓館、白云賓館、獅林大酒店、玉屏樓賓館、北海賓館和西海飯店等。?
宗教文化
黃山與宗教有密切的關系,唐代道教舊籍中,關于軒轅黃帝和 容成子、浮丘公來山煉丹、得道升天的仙道故事,流傳千年,影響深廣,至今還留下與上述 神仙故事有關的許多峰名,如軒轅峰、浮丘峰,以及煉丹、仙人、上升、仙都、道人、望仙諸 峰。黃山山名,亦與黃帝煉丹之說有關。道教在黃山建立較早的道觀有浮丘觀、九龍觀等。 宋末道士張尹甫在黃山修煉,創建松谷道場。明末以后,全山范圍內,已無道教活動的蹤 跡。 據《黃山圖經》記載,佛教早在南朝劉宋間就傳入黃山,歷代先后修建寺底近百座。寺廟之中,祥符寺、慈光寺、翠微寺和擲缽禪院,號稱黃山“四大叢林”。黃山歷代釋徒中,能詩 善畫者多,著名的有:唐代島云,明代海能、弘智、音可、元則、王寅,清代大均、大涵、檗庵、 漸江、雪莊等,都有作品傳世。
?
藝術
黃山偉大的自然美,使無數詩人、畫家和其他藝術家為之贊嘆和陶醉,產生無法抑制的創作激情,留下了不可勝數的藝術作品。從盛唐到晚清的1200年間,僅就贊美黃山的詩詞來說,現在可以查到的就有兩萬多首。 黃山藝術作品的體裁和內容都十分豐富。它們從各個側面發掘體現并充實了黃山的美,是祖國藝術寶庫中的燦爛花朵。就詩文而言,李白、賈島、范成大、石濤、龔自珍、黃炎培、董必武、郭沫若、老舍等都有不少佳作流傳于世。散文中,徐霞客的《游黃山日記》,袁牧的《游黃山記》,葉圣陶的《黃山三天》,豐子愷的《上天都》等都體現了黃山的絕美秀麗的風姿。另外,黃山的故事傳說也不勝枚舉,如《黃帝煉丹》、《李白醉酒》、《仙人指路》、《仙女繡花》等廣為傳頌。尤其以體現黃山俊美恬靜的黃山畫派,更是成為黃山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黃山畫派的大師們不斷從黃山山水中吸取養分,豐富自己的藝術創作,他們以凝重簡練的筆墨、明快秀麗的構圖和清高悲壯的風格、深沉宏達的旨意,在畫壇獨樹一幟。黃山哺育了各個時代的許多藝術家,藝術家們又賦予黃山以藝術的生命。
景點保護
1990年12月12日,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對黃山的評價是: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公元16世紀中葉的“山水”風格)曾受到廣泛的贊譽,以“震蕩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
2002年,被授予中國國家地質公園(第二批)。
2004年入選首批世界地質公園,成為同時獲得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以及世界地質公園三項最高榮譽的旅游勝地。
2007年入選“中華十大名山”,列中國名山第四位,僅次于泰山、珠峰、峨眉山。
聯合國世界遺產系列郵票于2013年4月11日發行,黃山入選其中。聯合國發行的世界遺產郵票全套6枚,分別是萬里長城、西安秦兵馬俑、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宮、拉薩布達拉宮和黃山。
景點介紹
黃山上分為幾大景區:溫黃山的四絕泉景區、玉屏景區、白云景區、北海景區、夢幻(西海)景區、松谷景區。每個景區各有特色,其中,夢幻景區(西海大峽谷)是近年來新開發的,也是目前旅游者們青睞的熱點。
黃山景區分前山和后山。前山是指慈光閣到光明頂,即溫泉、玉屏樓、天海景區一帶,主要景點有迎客松、半山寺、天都峰、玉屏樓、蓮花峰、一線天、鰲魚峰等;后山是指云谷寺到光明頂,即北海、西海景區一帶,主要景點有始信峰、獅子峰、排云亭、西海大峽谷、飛來石、松谷庵等。而在眾多景致中,又以“三奇五絕”等異景最為世人留戀。
四絕三瀑
黃山四絕,是指中國安徽省黃山的四種獨特景觀。
分別為: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黃山三大名瀑:“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龍瀑”。
奇松
奇松即形態奇特的松樹。最著名的黃山松有:迎客松 望客松 送客松 探海松 蒲團松 ·黑虎松 臥龍松 麒麟松 連理松──這就是黃山的十大名松。過去還曾有人編了《名松譜》,收錄了許多黃山松,可以數出名字的松樹成百上千,每棵都獨具美麗、優雅的風格。
迎客松
黃山名松上百,最著者為“黃山十大名松”:
- 迎客松:位于玉屏樓東,黃山標志。
- 送客松:位于玉屏樓右。2005年冬天枯死。后于玉屏樓右翼再找到候補松樹。
- 蒲團松:位于蓮花溪谷。
- 豎琴松:位于臥云峰側北坡。
- 麒麟松:位于清涼臺。
- 探海松:位于天都峰的鯽魚背旁。
- 接引松:位于始信峰。
- 連理松:位于散花塢與始信峰中間。
- 黑虎松:位于北海至始信峰岔道口。
- 龍爪松:位于始信峰。
西海景區還有經胡志明起名的團結松。
怪石
黃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各異。黃山怪石從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氣觀看,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黃山幾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約在10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期。奇松怪石,位于北海的夢筆生花、以及“喜鵲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藥、蘇武牧羊、飛來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觀海)等。
云海
自古黃山云成海,是云霧之鄉,其瑰麗壯觀的“云海”以美、勝、奇、幻享譽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觀、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東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
黃山一年之中有云霧的天氣達200多天,水氣升騰或雨后霧氣未消,就會形成云海。紅樹鋪云,成片的紅葉浮在云海之上,這是黃山深秋罕見的奇景。北海雙剪峰,當云海經過兩側的山峰約束,從兩峰之間流出,向下傾瀉,是黃山的又一奇景。
溫泉
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古稱湯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質以含重碳酸為主,可飲可浴。傳說軒轅黃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還童,羽化飛升的,故又被譽之為“靈泉”。
黃山溫泉由紫云峰下噴涌而出,與桃花峰隔溪,是經游黃山大門進入黃山的第一站。溫泉每天的出水量約400噸左右,常年不息,水溫常年在42度左右,屬高山溫泉。黃山溫泉對消化、神經、心血管、新陳代謝、運動等系統的某些病癥,尤其是皮膚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三瀑
黃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飛瀑、2湖、1池。黃山之水,除了溫泉之外,尚有飛瀑、明荃、碧潭、清溪。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龍瀑”,并稱為黃山三大名瀑。
人字瀑古名飛雨泉,在紫石、朱砂兩峰之間流出,清泉分左右走壁下瀉,成“人”字型瀑布,最佳觀賞地點在溫泉區的“觀瀑樓”。九龍瀑,源于天都、玉屏、煉丹、仙掌諸峰,自羅漢峰與香爐峰之間分九疊傾瀉而下,每疊有一潭,稱九龍潭。古人贊曰:“飛泉不讓匡廬瀑,峭壁撐天掛九龍”。是黃山最為壯麗的瀑布。百丈瀑在黃山青潭、紫云峰之間,順千尺懸崖而降,形成百丈瀑布。近有百丈臺,臺前建有觀瀑亭。
黃山年平均有霧淞62天,雨凇35.9天。黃山大部分是粒狀霧淞,氣溫在-2至-7℃時,就容易形成當霧滴擴大到毛毛細雨時,就能形成雨淞。
玉屏景區
黃山玉屏景區以玉屏樓為中心,蓮花峰和天都峰為主體,前山就是指這一景區。沿途有“蓬萊三島”、“百步云梯”、“一線天”、“新一線天”、“鰲魚洞”等景觀。
玉屏樓地處天都、蓮花之間,這里集黃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黃山絕佳處之稱,迎客松挺立在玉屏樓左側,右側有送客松,樓前有陪客松、文殊臺,樓后是玉屏峰,“玉屏臥佛“在峰頂,頭左腳右。峰石上刻有毛澤東草書“江山如此多嬌”。樓東石壁上,刻有朱德元帥的“風景如畫”和劉伯承元帥所做的《與皖南抗日諸老同志游黃山》:“抗日之軍昔北去,大旱云霓望如何。黃山自古云成海,從此云天雨也多”。
天都峰位于玉屏峰南,相距一公里,是黃山三大主峰中最為險峻之處,海拔1830米,古詩贊曰:任它五岳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天都峰頂有“登峰造極”石刻。
蓮花峰,位于玉屏樓北,是黃山第一高峰,海拔1864.8米。從蓮花嶺至蓮花峰頂約1.5公里,這段路叫蓮花梗,沿途有飛龍松、倒掛松等黃山名松及黃山杜鵑。蓮花峰絕頂處方圓丈余,中間有香砂井。
從蓮花峰下山,過龜蛇二石、百步云梯,穿過鰲魚洞,到鰲魚峰,此峰高1780米。 下鰲魚峰是天海,天海位于黃山前、后、東、西海之中,為黃山之中心位置。在這1750米的高山盆地中,生長著很多植物物種,黃山園林部門利用氣候條件,創建了天海高山植物園。天海近旁有海心亭、鳳凰松等著名景點。
北海景區
黃山北海景區是黃山景區的腹地,在光明頂與始信峰、獅子峰、白鵝峰之間,東連云谷景區,南接玉屏景區,北近松谷景區。是一片海拔1600米左右的高山開闊地帶,面積1316公頃。北海群峰薈萃,石門峰、貢陽山,都屬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峰。海拔1690米的獅子峰在景區之中,峰上的清涼臺是觀賞云海和日出的最佳之處。
溫泉景區
黃山溫泉景區古稱桃源仙境,一般來說游覽黃山均乘車至此,現為黃山旅游的接待中心之一。景區以攬勝橋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桃花溪和逍遙溪貫穿其中,中心海拔高度在650米左右。由此到前山(慈光閣)登山口,公路里程為1500米,步行僅需25分鐘,到后山(云谷寺)登山口,公路里程為7公里,有多班公交車可以抵達。
慈光閣,原為慈光寺,古稱朱砂庵。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萬歷年間普門和尚改名為法海禪院,名聲漸大,傳入宮廷,并于萬歷三十八年欽賜“護國慈光寺”。現為黃山前山登山入口,也是玉屏索道的入口。
白云景區
黃山白云景區位于黃山西部,面積1655公傾,南起云門溪上的續古橋,北至伏牛嶺,東起云際、石人二峰,西至雙河口畔。景區以釣橋庵為中心,釣橋庵位于石人峰下,白云、白門兩溪匯合處,海拔610米,釣橋庵又名白云庵,明前為道院,清康熙間改為佛庵,后沿用地名至今。
為將白云景區、松谷景區和北海景區聯為一體,黃山管委會組織開發了新景區——西海大峽谷。“千峰劃然開,紫翠呈萬狀”的黃山西海大峽谷是黃山又一絕勝處,景區總面積約16.5平方公里。
松谷景區
后山是指黃山北大門的松谷景區。黃山松谷景區地處松谷景區位于黃山北坡,是獅子峰、駱駝峰、書箱峰、寶塔峰之間的山谷合稱。
由芙蓉嶺徒步上山,需蹬爬6500余級石階,海拔高差1100米。游覽松谷景區可以觀賞到芙蓉峰、丹霞峰、松林峰、雙筍峰等山峰,仙人觀海、仙人鋪路、老虎馱羊、關公擋曹、臥虎石等怪石,翡翠池、五龍潭等水景,芙蓉居、松谷禪林等古建筑。
云谷景區
云谷景區位于黃山東部,海拔高度僅890米,是一處谷地。宋代丞相程元鳳曾在此處讀書,故名丞相源。明代文士傅嚴漫游至此,應擲缽禪僧之求,手書“云谷”二字,此后禪院改名“云谷寺”。云谷主要景點有云谷山莊、古樹、怪石、“九龍瀑”和“百丈泉”。
旅游指南
特點飲食 | 毛豆腐、臭鱖魚、蟹殼黃、石雞、蕨菜、一品鍋、臘八豆腐、芙蓉糕、甜酒、問政山筍 | |
當地特產 | 徽墨歙硯、毛峰、石耳、蕨菜、剁椒、太平猴魁 | |
交通指南 | 公交車 | 從市區到黃山風景區無直達公交線路,但開通了2條到達黃山周邊景點的旅游公交車,1小時一班。可乘公交車到達黃山市汽車客運總站后再乘坐旅游公交。分別為旅1路、旅2路。 |
出租車 | 黃山市內出租車起步價5元(含燃油附加費),3km以后為1.5元/km,8km后加空貼50%,燃油附加費1元。市內打車,一般不會超過20元。 | |
當地特色交通 | 黃山的景區交通是實行管制的,社會的車輛不允許進入景區,上下山都必須要到換乘點乘坐“新國線”景區專用交通車(簡稱“景交車”)進入景區。 換乘中心 黃山風景區共有四個換乘點:分別為換乘中心、溫泉、慈光閣、云谷寺。 換乘中心往返云谷寺票房,行駛時間約22分鐘,票價19元/人;換乘中心往返慈光閣票房,行駛時間約18分鐘,車票19元/人;換乘中心返溫泉車票11元,溫泉往返云谷寺或慈光閣車票11元/人。 索道 黃山現有3條索道:玉屏索道、太平索道、云谷新索道 云谷新索道:后山唯一的索道。下起云谷景區北側,上至白鵝嶺東北側,沿途可眺望天都峰、蓮花峰、佛掌峰、天狗望月、羊子過江、仙人飄海、葫蘆石等諸多景點。 玉屏索道:在前山的索道。起訖站為慈光閣——玉屏樓,約6-10分鐘就能到達前山迎客松等精華景區。 太平索道:在北門的索道。上站設在西海景區排云亭右側的松林峰,下站設在松谷景區的松谷庵,沿途可遠眺光明頂,近瞰九龍峰。 抬轎+挑包 黃山在玉屏樓至天海之間還有轎夫為游客提供抬轎、挑包服務。景區收費規定為:(1)天海——鰲魚峰頂,路程1km,最高限價100元/轎;索道上站——玉屏樓,0.75km,100元/轎;挑包服務收費最高限價為1.4元/km?kg,按實際服務里程收費。 |
|
注意事項 | 穿衣指南 | 黃山氣候變化很大,時晴時雨,反復無常。一定要密切關注黃山天氣預報,做好準備。登山以穿著運動休閑且寬松擋風的衣鞋(非裙子)為宜,輕巧飽暖。黃山四季氣溫比平原低10℃左右,山上夜晚和清晨氣溫較低,上山多備絨線衫、內衣,以防爬山出汗可換不易感冒。黃山太陽輻射較強,需備遮陽衣帽及防曬霜。 其余按時令著裝即可,不必特地帶許多衣物,但一定要攜帶雨衣。 |
安全提示 | 盡量不在冬季去,否則很多山都封了,不過冬天可以看到霧凇也是另外一種享受;雷雨時不要攀登高峰,特別不要攀登天都、蓮花二峰,不要用手扶鐵鏈,也不宜在樹下避雨,手機關機,以防雷擊;山高路陡,游山時以緩步為宜,不可過速。身略前俯,可走“Z”形。這樣既省力,又輕松。為安全考慮,一定要做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邊走邊看比較危險;在高峻危險的山峰上照像時,攝影者選好角度后就不要移動,特別注意不要后退,以防不測;為防止火災,黃山風景區沿途均實行定點抽煙。 |
|
文明提示 | 黃山建筑物、古跡很多,不要在任何建筑物、古跡、巖石、竹木上題字刻畫;為了保護黃山風景區的清潔衛生,不可隨地亂扔垃圾、廢物,沿途每隔幾米都會有樹狀型的垃圾池。 |
風土人情
語言
黃山語言主要以徽州方言為主,是一種與普通話差別很大的語系,但獨具特色,溫軟且充滿韻味。不過,徽州方言頗復雜,縣縣有別,隔山相異,可謂是一本活生生的語言百科全書。游客來到此地多數聽不懂,就連土生土長的徽州人出了轄區以外,也有聽不懂其他縣區話的情況。
景區絕大部分會以普通話交流為主,因此也無需擔心溝通問題。若是有疑問,可詢問當地工作人員或導游。
常用語言:早中晚三頓飯——分別叫“天光”、“當頭”、“烏昏”;你好——“恩和”;
便宜點—— “比你頂”;不行——“不先干”;你是哪里人——“恩西拉里樣”;
老街怎么去—— “勒嘎西鳥克”;睡覺——“快宮”;這是什么——“嘎西得么”。
?
風俗
黃山民俗眾多,風情濃厚。這里的古風、古俗、古趣別具一格。有精彩紛呈的抬閣、跳鐘馗、舞板龍等,還有妙趣橫生的拋繡球、哭嫁、背新娘等,以及高雅別致的徽州茶道、宋祠堂會等。有不少民俗已在都市生活中絕跡,但依然有不少至今沿襲下來,如拋繡球、重陽廟會、漁梁亮船會、賽龍舟等游客都有機會可欣賞到。
賽龍舟
每年農歷五月初一日端午節,黃山凡沿河的城鎮均會舉行賽龍舟,尤以屯溪賽龍舟為盛。龍船是利用民船在其前后裝上龍頭龍尾,中間安上跳水架而成。賽龍舟前先舉行跳水比賽,俗稱“打漂”,凡有一定跳水技巧者都可參加。龍船先在長干塝、漁埠頭一帶江面游弋。過了中午,都集中在屯溪橋下跳水,隨后進行賽龍舟。屆時彩旗招展,金鼓齊鳴,沿江兩岸,觀眾云集,氣氛熱烈。
跳鐘馗
一種民間舞蹈,又稱“嬉鐘馗”,流行一今徽州區巖寺鎮、歙縣朱家村一帶。據說明萬歷年間就有此習俗。 每年端午節,這些地區都要“嬉鐘馗”,以求驅邪惡降神福,保佑村民平安。古時“嬉鐘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后為發展到由人扮演鐘馗,在村中巡游嬉耍。近年來,歙縣鄭村鎮的塥田村,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行這項活動。
拋繡球
近年來黟縣西遞村舉辦的一項民俗旅游活動。該村的清代民居“大夫第”,在臨街的一面,懸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瓏、古樸典雅的“繡樓”。這本是原房主、朝列大夫胡文照給夫人、小姐們歇涼觀景用的,如今人們把它作為拋彩球的繡樓,則別有一番情趣。
現在的拋繡球,當然不是古代小說中的“拋彩球擇婿”,而是給游客一個“喜兆”,中彩球的游客,將會幸運長駐,萬事如意。
抬閣
流行于休寧、屯溪的一種民間游藝,又稱“抬角”。抬閣共分上、中、下三層,將俊俏兒童裝扮成一出出故事造型,安置在三層抬閣上,底盤由四至八名彪形大漢抬著。抬閣的四周用紙扎成龍、鳳、鶴、祥云、水花等彩燈,巡游時彩燈內點燃蠟燭,映照著服裝鮮艷的兒童,遠遠望去,酷似天仙下凡。抬閣上的人物不唱不做,但配上鼓樂開路、鑼鈸斷后,熱鬧非凡。如今,屯溪隆阜還經常組織抬閣隊上街,近年創作了《戴震還鄉》,以紀念一代宗師。
節慶
中國黃山國際旅游節
每年在黃山市舉行一次,具體時間不同。主要內容有:黃山風光之旅、黃山古民居之旅、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之旅、道教圣地齊云山之旅、太平湖――千島湖勝水之旅,還有徽州民風民俗表演、黃山書畫展、黃山旅游攝影展、安徽名優產品、土特產品及旅游產品大聯展等。
黃山民俗文化旅游節
每屆舉行的時間地點均不同,游客可觀看精彩的舞龍獅、跳竹馬等民俗表演,領略特色的少數民族舞蹈,在撲鼻的香氣中品嘗地道誘人的殺豬飯,在熱氣騰騰的土灶邊欣賞灌心糖、芝麻糖、花生糖、炒米糖等鄉土年貨的制作,十分有趣。
重陽廟會
為屯溪近郊的臨溪鎮傳統廟會,以迎神和唱戲為特色。農歷九月初八,由臨溪鎮七大姓等輪流主持,組成200余人的儀仗隊來榆村接周王菩薩,敲鑼打鼓,十分熱鬧壯觀。初九(重陽日)廟內香煙繚繞,善男信女從四處趕來向周王菩薩頂禮膜拜。而搭臺唱戲是為了娛神,鎮上從八月底就分別在上村、中村和下村同時演出,戲一唱就是兩日兩夜或三日三夜,或日落唱到日出“兩頭紅”。四面鄉民都來趕廟會,熱鬧非常。看完廟會登黃山是不錯的選擇。
時間:農歷九月初八
五猖會
為黃山市休寧縣海陽的民俗,于農歷五月一日舉行。廟會當日,四鄉百姓云集海陽燒香,祈求五猖神主驅鬼祛邪,消兇化吉。青白黑紅黃綠藍各色旗子飄揚,十景擔、肅靜牌、萬民傘、紙扎豬馬牛羊偶像、牌樓跟上、接下是地方戲隊伍、雜耍隊。魯迅《朝花夕拾》中也有有同名散文。
時間:農歷五月一日
漁梁亮船會
歙縣漁梁船民每逢農歷閏月這年的九月或十月,用兩只木船并聯成一對,卸去船蓬,用竹木制架,外包紗布,扎成亭、塔、樓、閣、牌坊、鯉魚等,內燃燭燈。燈旁是樂隊,笙歌齊奏,鑼鼓喧天。亮船一共六對,其后還有好幾只木船尾隨。會期在漁梁壩練江上下游,各遨游一夜。波光燈影,十分壯觀。亮船又叫水游,同時還有旱游,即岸上鄉民們玩燈、敬各種菩薩。江中岸上,水游和旱游交相渾映,妙趣無窮,四鄉百姓云集觀賞,熱鬧非凡。
時間:每逢農歷閏月這年的九月或十月
傳說故事
猴子觀海
猴子觀海也叫猴子望太平,猴子為何要望太平呢?這里面有個故事:原太平縣城,叫仙源村,村中有一戶叫趙德隆的書香人家。女兒名叫掌珠,生得聰明美麗。離仙源村不遠的黃山北海深處有一個洞里,有個靈猴,在山中修煉了三千六百年,會三十六變。一天,靈猴見到掌珠生得俊俏,頓生愛慕之心。靈猴就變成一個白面書生,自稱是黃山寨主孫廣文的公子孫俊武,于傍晚來到趙家門前,以天色已晚為由,要求借宿一夜。趙家老夫婦見他長得俊秀,衣著華貴,斯文有禮,便信以為真,高興地留他住宿,并設宴招待。酒飲三杯后,孫公子便向老夫婦陳述掌珠的愛慕之情,央求納為婿,發誓侍奉二老頤養天年。老夫婦一聽這甜言蜜語,心中非常喜悅。經與女兒商量,掌珠對才貌雙全的孫公子也早八分歡喜。次日一早,老夫婦回了孫公子的話。孫公子聽了歡喜若狂,差點露了原形。靈猴回洞,思念掌珠心切,急忙把大小猴子都變成人,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去仙源趙家迎親。掌 珠被抬到洞府,只見陳設富麗,賓客滿座。夜深宴席散,孫公子被賓客擁入了洞房。一覺醒來,掌珠發現孫公子長了一身絨毛,大吃一驚。原來,孫公子酒醉,現出了猴子原形。掌珠非常惱恨,乘靈猴爛醉熟睡之機,向外逃走,直奔家中。靈猴酒醒后,知道自己露出了原形,驚逃了掌珠,便喝令眾猴出洞尋找,追到山下芙蓉嶺,也不見新娘的影子。靈猴自從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但又沒有妙法可想,只得每天攀上洞后的懸巖,坐在石上,朝著東北方向的太平縣仙源村呆呆地望著。年深月久,便變成了黃山如今這一石景。
泰山(山東) | 黃山(安徽) | 峨眉山(四川) | 廬山(江西) | 珠穆朗瑪峰(西藏) |
長白山(吉林) | 華山(陜西) | 武夷山(福建) | 玉山(臺灣) | 五臺山(山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