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馃子
煎餅馃子,是中國天津的著名小吃,天津人以它為早點。煎餅馃子由綠豆面薄餅、雞蛋、還有馃子(油條)或者馃箅兒組成,配以面醬、蔥末、腐乳、辣椒醬(可選)作為佐料。
2018年3月,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成立煎餅馃子分會。
特色
馃就是油炸食品,在煎餅(加雞蛋)里裹上油條(天津稱之為馃子),所以叫“煎餅馃子”。
煎餅馃子是天津人的小吃。它是由綠豆面薄餅、雞蛋、還有油條或者薄脆的“馃篦兒”組成,配以面醬、蔥末、腐乳、辣椒醬(可選)作為佐料,口感咸香,如今的煎餅馃子原料已經不僅限于綠豆面攤成的薄餅,還有黃豆面、黑豆面等等多種選擇。但是,天津人依舊堅持著傳統的吃法,正宗煎餅果子中選用的食材只有綠豆面、油條以及蔥花及其他佐料。
煎餅馃子在早上的早點攤,馬路邊或者社區里才能見到,小攤主要就是制作和出售煎餅馃子的小推車,制作一套只需幾分鐘的時間。
歷史沿革
煎餅馃子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歡的一種的小吃。說起煎餅馃子大家就會想起山東或者天津,這兩個地方的煎餅馃子不僅美味,而且有著久遠的歷史,不過哪一個地方才是正宗也是大家都很好奇的事情。關于這個問題,首先,煎餅是產自山東地區的,關于煎餅在山東還有一個歷史故事。說是當初諸葛亮剛開始輔佐劉備的時候經常被曹軍殺的四散而逃,有一次諸葛亮以及將士被圍困在沂河、湅河之間,因為做飯的炊具丟失,諸葛亮便讓將士們在銅鑼上造出了煎餅。
后來,這種制作煎餅的方法慢慢流傳了下來,現如今在山東大部分地區,人們的主食還是煎餅,雖然煎餅起源于山東,但是煎餅馃子起源于天津地區,在天津地區流傳著關于這種食物的種種傳說,在明朝的時候,天津地區有很多來自各地的商人,有山東來的商人帶來了煎餅,也就促使了煎餅馃子在天津產生。而且,天津地區的煎餅馃子已經申請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就相當于確定了天津煎餅馃子的正宗地位。
制作方法
煎餅以綠豆粉為主料,調成糊狀。攤成煎餅,形似荷葉,薄軟如紙,然后卷上酥脆的棒槌馃子(油條)或馃箅,抹上面醬、腐乳,撒上蔥花,從中間折起即可食用,還可以在煎餅上再攤上雞蛋。
家庭版制作方法
煎餅馃子有著綠豆面本來帶的葷香,再攤上雞蛋,卷了油條或薄脆炸馃箅,外加氣味強烈的作料,細蔥花、面醬、醬豆腐汁、辣醬。
做法
香蔥切成末,綠豆面粉放入大碗中。
加入180克水,邊加水邊攪拌,直到成為無顆粒均勻的面糊。
鍋燒熱,倒入少許的油,用廚紙把油抹勻鍋底。
用勺子向鍋內舀入1/4量的面糊。
攤開面糊,使面糊均勻鋪滿鍋面。
打入一只到兩只雞蛋。
用鏟子戳破蛋黃的那層膜,使蛋黃和蛋清混合均勻鋪滿餅面。
在雞蛋液還沒凝固時,放入蔥花,可根據客人需要撒上芝麻。
把餅翻過來再繼續烙制1分鐘左右。
攤好的餅任然置于鍋上(鐵板)。
分別刷上甜面醬、辣椒醬。
放入油條,注意在放油條前用手將油條兩條撕開。
用工具將煎餅卷上,根據客人需要撒上生蔥,再次涂抹甜面醬,腐乳和辣椒糊。
定型,出鍋。
溫馨小貼士
餅皮在攤制的過程中,一定要用小火,否則餅會受熱不均,薄厚不一致。
煎餅翻面的時候要小心,一定等一面煎的微黃時再翻,否則容易破損。
準備綠豆粉、五香粉和適量的羊骨頭湯和成較稀的粉漿
小攤版制作過程
將一大勺面糊倒在圓形的加熱鐵板上。
用一個T字形的小鏟子將面糊均勻的攤呈圓形。
用T字形小鏟子將雞蛋涂勻。
問顧客要蔥花否,要的話取蔥花三克,均勻灑在面餅上。
用鏟子將面餅翻過來。
用小刷子抹上甜面醬。
問顧客要辣椒嗎,酌量添加。
問顧客要香菜嗎,酌量添加。
視乎顧客要求,取果篦guobi兩片或果子兩根,放在面餅中央。
將面餅四周疊起,包好,放入塑料袋內。
其他做法
自制果篦(薄脆)材料:
面粉150克、鹽1/4小匙、小蘇打1/8小匙、無鋁泡打粉1/8小匙、植物油10克、溫水70克
煎餅糊材料:綠豆面80克、小米面60克、雞蛋1個、五香粉1/4小匙 、稀高湯或清水適量(大約200克左右)
醬汁材料: 紅腐乳1/2大匙、蒜蓉豆豉醬1大匙、六月鮮甜面醬1大匙、涼白開水1大匙
其它配料:小蔥2棵、白芝麻2-3大匙
做法:
先來做薄脆。把鹽、小蘇打、泡打粉、溫水放在一起,攪拌至鹽化開。
倒入面粉和食用油,用筷子攪成絮狀。
揉成一個光滑的面團,蓋上濕布,靜置半小時左右。
案板上抹油,把面團搟成長方形的薄片,再分別從兩邊向中間折起。
像疊被子一樣對折起來。
再次向中間折起。
對折起來后,包上保鮮膜,入冷藏室冷藏松弛2個小時至一夜皆可。
面團從冷藏室取出后,用手大至揉光滑,從中間一切兩半。
到一半面團,搟成長方形薄片,用刀先堅切成三片,再分別在每一片上橫著切三刀(只切中間,不要把邊緣劃斷)。
鍋中油燒至8、9分熱,用手提著一個面坯,一前朝下浸入2/3,提起。
再次浸入2/3,提起。
第三次全部入油,用中火炸制。如果油溫夠熱,餅坯入油會馬上起泡,很快變黃。
一面炸黃后,僅翻一次面,把另一面也炸至金黃,撈起瀝干油份即成薄脆。
調制醬汁。帶汁的紅腐乳1/2大匙入碗,加入1大匙涼白開水,拌勻并用匙子把腐乳壓碎。再加入甜面醬拌勻即可,喜辣味的同志可以再加入些辣椒醬。
小蔥洗凈,切碎,白芝麻入不放油的鍋里小火炒香。
把綠豆面和小米面、五香粉一起放入盆子里,打入雞蛋,慢慢加入高湯或清水,拌至糊狀。稀稠的程度用勺子舀起能呈粗線狀流下,如果覺得稀就再多加些清水,糊的稀稠決定著煎餅的厚薄。
平底鍋燒熱后,轉小火,刷上一層薄油。
放入一大勺粉漿,用手握著鍋柄,讓鍋子轉圈,好讓粉漿在鍋底鋪平。
待粉漿凝固后,磕入一個雞蛋。
用鏟子把雞蛋抹開抹平,讓蛋白和蛋黃均勻分布于餅面。
撒上些香蔥碎、芝麻。
當看到蛋液將要凝固時,用鏟子翻面。
在餅中間依次放上果子或果篦,在餅上刷上一層醬汁。
兩邊包向中間鏟出即可食用。
飲食搭配
煎餅馃子搭配一碗鍋巴菜。將鍋巴(即薄煎餅)切成柳葉細片,放到鹵內,鹵是用清油煸茴香、蔥姜末,加鹽、醬油、芡粉、水制成鹵汁,純素,保證清晨的腸胃不至于受到油膩的“騷擾”。然后盛碗,再加麻醬、腐乳、辣椒、芫荽、香干制成。
煎餅馃子與豆漿(天津人一般叫 “漿子”)可搭配一起喝。
小帖士
煎餅的面,選用綠豆粉和面粉二合一。綠豆粉用多了,因筋力不夠,皮兒容易破,不好操作,但最正宗的做法是使用現磨的綠豆粉。
蔥花,根據個人喜好,不用也可以。
醬料,可用甜面醬,辣醬,也可加上適量的豆腐乳。
油條,剩油條如馃回軟,可用平底鍋先烤脆再用,也可換成炸的馃箅。
相關規定
2018年5月,根據《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批準了《天津市地方傳統名吃 制作加工技術規范天津煎餅馃子》。這一規范將從5月26日起實施。本標準規定了天津煎餅馃子的術語與定義、原、輔料要求、制作場所及設備要求、加工過程衛生及人員要求、制作工藝要求、標識、包裝、運輸與貯存等內容。
2021年7月,天津市人社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有關規定,組織市餐飲行業協會煎餅馃子分會制定了“天津煎餅馃子制作專項職業能力職業標準”并予公布施行。其中,對粉糊、豆漿、馃子、馃箅兒、調料、造型等環節都給出了相關知識、操作規范、具體標準等方面,都給出了嚴格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