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創建
6.3K
1020

維利·勃蘭特(德國政治家、原社會黨國際主席)

維利·勃蘭特(Willy Brandt,也譯作:威利·勃蘭特,1913年12月18日—1992年10月8日),出生于德國呂貝克,德國政治家,聯邦德國第四任總理。

維利·勃蘭特于1930年加入社會民主黨,1931年加入社會主義工人黨。希特勒上臺后,被迫轉入地下工作。1957年10月3日被選為西柏林市長。1958年當選西柏林社會民主黨主席。1966年12月出任聯邦德國外交部長。1969年大選后當選總理。1974年5月6日辭職后,歷擔任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名譽主席等職。1976年又被選為社會黨國際主席。1992年10月8日在家中逝世,享年78歲。

維利·勃蘭特任內以和蘇聯集團和解的新東方政策打開外交僵局,尤其以1970年在華沙的華沙之跪引起全球矚目。為此他在1971年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勃蘭特經常以社會黨主席和社會黨國際主席的身份訪問世界各國。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13年12月18日,維利·勃蘭特(以下簡稱:勃蘭特)出生在波羅的海海濱城市呂貝克的一個貧困工人家庭。15歲時,就加入了社民黨的青年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學生時代的勃蘭特經常向呂貝克社民黨機關報《人民信使報》投稿。

1930年,勃蘭特被社民黨破例吸收為黨員。一年后,因與黨的領導人發生了意見分歧,轉而參加從社民黨分裂出來的社會主義工人黨,并擔任該黨青年組織的領導人。

1933年2月27日,希特勒利用國會縱火案宣布納粹黨是唯一合法的政黨,禁止其他一切政黨活動。面對希特勒法西斯統治,社會主義工人黨的活動部分轉入地下,部分轉向國外發展。“維利·勃蘭特”是他在1933年為躲避秘密警察的檢查而起的化名,但自那以后他就一直沿用下來。

1933年4月初,勃蘭特被派往挪威。挪威工人黨安排他負責政治流亡者協會的工作。稍后,又吸收他為黨員,挪威工人黨機關報《工人報》則特辟專欄,由他撰稿揭露希特勒統治下德國的真相,而稿酬則成為他的主要生活來源。很快他又從丹麥轉到了挪威,在異國他鄉堅持反法西斯斗爭。

1937年,勃蘭特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參加了西班牙內戰,在馬德里保衛戰中采訪報道。

1940年,德國入侵挪威,勃蘭特又輾轉逃亡到瑞典并入了瑞典籍。在瑞典,他成了一名記者,報道了德國對挪威的入侵。

柏林市長

1945年10月,勃蘭特返回德國,報道紐倫堡軍事法庭審訊納粹戰犯的情況。一年后,挪威政府又任命他為挪威駐柏林軍事代表團少校新聞專員,負責與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四國軍事管制委員會進行聯絡。

1947年11月,勃蘭特回到德國。

1949年,聯邦德國成立。勃蘭特以西柏林市代表的身份列席了第一屆聯邦議院會議。

1955年,勃蘭特當選為西柏林市議會議長。

1956年冬,“匈牙利事件”發生后,西柏林市民走上街頭舉行示威游行,一些年青人向勃蘭登堡門方向前進,并與警察發生了流血沖突,當時勃蘭特制止了流血沖突。

1957年,勃蘭特當選為西柏林市長。

執政生涯

1961年,勃蘭特被推舉為社會民主黨總理候選人,結果失敗。

1964年,勃蘭特當選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

1965年,勃蘭特繼續作為該黨的總理候選人,同路德維希·艾哈德競爭,結果又未如愿。勃蘭特回到柏林,繼續擔任市長。

1966年,聯邦政府爆發危機。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艾哈德政府宣布辭職。由各個主要黨組成的大聯合政府宣告成立。社會民主黨首次獲得參政機會,勃蘭特擔任副總理兼外長。

1969年,55歲的勃蘭特當選為聯邦德國第四任總理。

1973年,社會民主黨在聯邦議院成為最強大的議會黨團,它與自由民主黨一起擁有48席的優勢。勃蘭特繼續與自由民主黨組成了聯合政府,開始了他第二任總理的生涯。

1974年5月,勃蘭特因一系列輿情事件被迫辭職。

下野生涯

勃蘭特雖然辭去了總理的職務,但并沒有完全脫離政治生活。他仍連續當選國會議員,同時擔任社會民主黨主席直到1987年,該職務使得他對德國政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976—1992年,勃蘭特擔任社會黨國際主席,他力圖在不發達國家中擴大該組織的影響力。?他主持了倡導向貧困國家提供援助的南北委員會。他同左翼黨派的聯系日趨緊密,并反對里根實行的多項冷戰政策,尤其是關于美國在歐洲建立導彈基地的政策。

晚年生活

1992年10月8日,維利·勃蘭特因患癌癥醫治無效,在家中逝世,享年79歲。

為政舉措

經濟方面

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主張加強國家干預的社會民主黨開始參與執政。1967年初,勃蘭特參與領導的大聯合政府通過一項刺激經濟的綱領,增加對鐵路、郵政和公路建設的支出。聯邦銀行將貼現率從5%降至3%,以鼓勵投資,另一方面擴大貨幣投放量達10.4%。1967年6月,政府頒布了《促進經濟穩定和增長法》,規定國家經濟政策的目標是“同時達到物價穩定、高就業狀態、外貿平衡和經濟持續地高速度增長”。為達到這一目標,政府運用公共開支對經濟的發展過程作有力的干預,法律頒布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經濟狀況好轉,包括向企業大批定貨,大幅度提高工資水平,實行優惠的稅收率,擴大政府投資等。從1968年起,全國經濟狀況有所好轉。

1969年,勃蘭特在施政綱領中表示:“我們不準備同市場經濟體制決裂”,表示新政府將保持內外政策的連續性。?勃蘭特繼續奉行行之有效的“市場經濟”,擴大人民的自由權利和福利,保護自由競爭、保障企業主行使其主動權;在消費和服務部門實行自由選舉;保護生產資料私人所有制、土地所有權和土地租佃權。?1982年10月,勃蘭特在社會民主黨下野后的兩天召開的德國社會民主黨聯邦委員會上,表示要實現社會民主黨政策的連續性:“我們黨作為反對黨將不會發現新世界。它必須依靠在履行政府責任時期所做的一切。”

勃蘭特實行全面的經濟改革,促使財政穩定和經濟增長;大幅度提高了馬克的價值,增強了財政力量,加強了聯邦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保證了經濟增長和就業。勃蘭特增強了勞工的作用,引進了新式的技術教育。?為改變國內經濟的困難局面提供了推動力,使聯邦德國從困境中走了出來,繼續朝著繁榮、發展之路邁進。

社會方面

勃蘭特通過了內容廣泛的“內政改革計劃”,決定在實行財產合理再分配、實行退休、家庭、健康保險、改革教育機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1971年11月,政府頒布了《企業內部條例法》,要求擴大勞動者的權利,擴大了企業工會委員會的人事、福利和經濟權。在福利政策方面,擴大了社會福利法,醫療保險的范圍也擴大了,事故保險擴大到中小學生和兒童,提高了死難家屬的養老金,增加了失業津貼和失業救濟金。

政治方面

為適應變化了的經濟、技術和社會狀況,勃蘭特對一一些法律也進行了改革,修改了婚姻法和家庭法、性刑法和執行法。鑒于60年代以來議會外反對派――左翼和右翼激進黨煸起的學潮對德國民主政治進行沖擊,為緩和國內政治對立情緒,政府于1970年為爭取青年學生,并將選舉權從21歲降到18歲。

外交方面

1969年,勃蘭特對外奉行與西方合作、與東方諒解的外交政策。主張加強同美國、法國等西方盟國的合作,擴大歐洲共同體,促進西歐一體化;在推進西歐政治聯盟和防務合作的同時,繼續改善同蘇聯和東歐國家的關系。在德國問題上,主張“有條件地承認民主德國",但強調“民主德國不是外國”,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之間的關系是“一個民族,兩個國家”的特殊關系。

  • 新東方政策

對于德國的統一,勃蘭特是極其關注的,并為此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他推行的新東方政策,就為兩德之間建立相互信任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他還到東部講演,創造緩和氣氛。他主張東西德兩部分應逐漸融合,“ 不要操之過急”。

1961年,作為西柏林市長的勃蘭特,從柏林墻事件中逐漸領悟到,兩個德國的分裂已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因素。光喊“讓墻滾蛋”的口號,墻是推不倒的。1966年底,勃蘭特在庫爾特·喬治·基辛格內閣擔任聯邦副總理兼外長時,就及時地把握時機,同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互設了貿易代表機構,與羅馬尼亞建立了外交關系,并和南斯拉夫恢復了外交關系。這一系列外交行動,使聯邦德國與東歐國家的關系有了突破性進展。

1970年3月6日,蘇、美、英、法4國就柏林問題進行談判。?1971年,勃蘭特作為聯邦總理首次出訪蘇聯。這次訪問的重大成果是,雙方簽訂了和平友好條約,結束了這兩個大國之間的長期戰爭狀態。同時,他還同波蘭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宣布雙方“對誰都沒有領土要求,今后也不會提出領土要求。”

1971年9月3日,簽署了關于西柏林問題的協定,即《西柏林協定》。主要內容有:重申美、英、法在西柏林的權利和責任;西方國家的平民和貨物經西柏林通道的過境交通將暢通無阻;西柏林不是聯邦德國的一個組成部分,今后也不屬聯邦德國管轄;西柏林人民可因人道、家庭、宗教和商業等理由或以旅行者身份到民主德國進行訪問;聯邦德國可在國際組織中和國際會議上代表西柏林利益。該協定鑒訂后,柏林局勢趨于穩定。

與東德改善和發展關系,是勃蘭特東方政策的另一個重大突破。1972年12月21日,兩德經過艱難的談判,終于簽署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關系的基本條約》,從而使兩國關系解凍,為各自加入聯合國鋪平了道路。1973年12月,他到布拉格簽署了《德捷關系正常化條約》。

  • 西方政策

勃蘭特西方政策的另一個側重點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他認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主要是一個防御;生的組織。只有加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才能阻止敵手運用武力,對我們當中的任何一個盟國施加政治壓力”。他說:“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緩和并不矛盾.它們是互為補充的。沒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支持,我們就不可能推行緩和政策,而沒有東西方之間的緩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政治目的也不可能實現。”勃蘭特認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政治目的是使較為穩定的東西方關系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并存此基礎使歐洲得到一種有保障的、持久的和平。

  • 對華友好

勃蘭特對發展聯邦德國和中國之間的友好關系比較重視。在他當選為總理后,曾多次派遣政府官員到中國來進行友好訪問。1972年10月,他委派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瓦爾特·謝爾前來北京,正式簽署了建交公報。建交后,兩國關系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相互交往顯著增加。1975年,他出席了中國駐聯邦德國使館舉行的國慶招待會。1976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逝世后,他是聯邦德國政黨中唯一到中國使館吊唁的領導人。1984年5月28日晚,應中國共產黨邀請,勃蘭特率領社會民主黨代表團訪華,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就國際形勢、雙邊關系、加強兩黨的聯系與合作以及其它共同關心的問題,舉行了多次會談,并同時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進行會談。?

個人榮譽

勃蘭特在任期間努力跟蘇聯、波蘭和解,尤其是在猶太人的紀念碑前下跪,被西方人士稱贊為制造緩和氣候的先驅,被看成是一個偉大的和平締造者。為表彰他為此作出的貢獻,1971年12月20日挪威議會決定授予他諾貝爾和平獎。?同年美國《時代》周刊把他評為“1971年新聞人物”。

個人生活

  • 父母

勃蘭特是一位19歲售貨員的私生子。因而他只能姓母親的姓,后來母親嫁人,幼年的勃蘭特寄養在別人家里,直到外祖父從沙場解甲歸里后,才享受到一點家庭的溫暖與樂趣。?他的外祖父路德維希·弗拉姆是位堅定的社會民主黨人,小赫伯特經常聽他講社會民主黨斗爭的故事以及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這一切在小赫伯特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社會民主主義思想的種子。

  • 妻子

勃蘭特的第一位妻子卡羅塔·托爾基爾德森,是一位挪威姑娘。他們于1941年在瑞典結婚,生有一女。據說,婚后因勃蘭特從事政治活動,無法花更多精力照顧家庭。加之托爾基爾德森意識到,戰爭即將結束,勃蘭特終究要回到德國去,因此他們在相互達成諒解的情況下,于1947年正式宣布離婚。他們在1944年就開始分居了,婚姻僅維持了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不久,勃蘭特在斯德哥爾摩結識了另一位挪威姑娘,名叫露特·漢森。她于1920年1月20日生于揶威一小城市哈瑪爾,有三個姐妹。父親是一家農場的汽車司機。露特3歲時,父親病死,因而母親就不得不到一家牛奶場工作,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1948年二人結婚。1966年12月,勃蘭特在基辛格內閣擔任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露特與全家一起從西柏林遷往波恩。在這期間,她曾擔任婦女和家庭事務局主席,名譽主席。1980年,二人離婚。

  • 子女

露特與勃蘭特結婚后生有三子,長子彼得,次子拉爾斯和幼子馬賽厄斯。

社會活動

辭職后的勃蘭特仍活躍在國際舞臺上。他先后擔任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名譽主席等職。1976年他又被選為社會黨國際主席。他上任后對社會黨國際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修改了社會黨國際章程。為社會黨國際規定了三大新任務:為爭取緩和與裁軍而斗爭,為在南北關系上建立起新的世界經濟秩序而斗爭,以及為人權而斗爭。勃蘭特還經常以社會黨主席和社會黨國際主席的身份訪問世界各國,足跡遍及歐、美、亞、非。

1977年初,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建議由勃蘭特領導一個關于國際發展問題的委員會。同年9月28日,勃蘭特在紐約宣布,他籌組一個國際發展問題獨立委員會并親任委員會主席。這個委員會由來自五大洲的十八個委員組成,包括各方面的知名人士。

人物評價

法拉奇(意大利記者):歷史將會判斷維利·勃蘭特究竟是一位多么偉大的政治家和要人,但有—點可以肯定,作為一位領袖,他是西歐戰后一位極不平凡的大人物。他多年領導著一個新德國,這個德國再也不引起仇恨和恐懼,相反卻使別的國家感到羨慕。勃蘭特有許多功勞,其中最大的就是使我們懂得德國并不意味著希特勒。他本人從十四歲起就“用文字和拳頭”反對希特勒。他寫文章反對納粹分子,與納粹分子搏斗,躲過了納粹分子的追捕,逃亡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并在那里繼續進行斗爭。做到這一點的德國人并不多。顯然,不應該由他去華沙在第三帝國屠殺的猶太人的墓前下跪,不應該由他去耶路撒冷朗誦請求寬恕的圣詩,但他這樣做了。在我看來,就其重要性來說,這一行動并不亞于他的“新東方政策",不亞于他的歐洲主義和他的社會主義思想。他的社會主義,與其說是社會主義,不如說是對社會主義的探索。為社會主義奠基的人,并不能說他已經實現了社會主義。無可爭辯的事實是,這位常受抨擊的維利·勃蘭特,為德國工人謀得的福利勝過許多烏托邦。他沒有取消自由。這位可敬而不可愛的人物,是在崇拜自由中成長起來的,后來成為記者,作家,柏林市長和總理。他始終立場鮮明。

奧斯卡·拉方丹(原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作為外交部長,勃蘭特很快在世界上贏得了人們對他的信賴。他繼續推行他在柏林已成功實施的小步緩和政策。在這方面他得到了埃貢·巴爾的有力支持。對我們大學生來說,勃蘭特立刻成了領導人物。他與其他許多政治家的不同之處是他曾積極地從事反納粹的活動。他年輕時曾于1933年流亡到挪威,戰爭結束后回到柏林。許多見風使舵的人誹謗他,因為他曾離開納粹德國;阿登納則攻擊他,因為他是私生子。

密特朗(法國前總統):在我眼前這位宣布戰爭狀態的人,已不再是當初給我描繪處于困境時的那個人了。他是該以犧牲祖國為代價而獲得敢于說不的美譽呢,還是權且服從莫斯科的命令而采取力所能及的挽救措施呢。他是英雄還是叛徒?對他同時代的人來說,也許是叛徒;但對于歷史來說,肯定是英雄。他知道,他不得不艱難地面對同胞的反抗,他還得承受人們對他的敵意和蔑視。他承受了這一切。他對我說,這是他的責任。為了不讓蘇聯軍隊再次占領和任意擺布波蘭,他的責任感迫使他要防患于未然,至少要防止最糟糕的事發生。

維奧拉·赫爾姆斯·德拉特:維利·勃蘭特在四分之一的世紀中一直是歐洲政治中心的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在這段時期,他成為一位有說服力的思想鼓吹者,他鼓吹的思想流傳頗廣,遠至諸如華盛頓和莫斯科的領導人都能接受。他作為德國總理,在1974年辭職,這并非意味著他沒有前途。他是德國社會民主黨首腦,更以柏林市長的身份而為千百萬人所熟知;他對自己的丑聞以及政治錯誤的被揭露迅速作出了反應,這就使他保留為自己創造新地位的機會。他能否成功地實現這一重要的目標,尚難逆料,但是,他在變化中的歐洲領導人中居于重要地位。他能夠為歐洲各民族增添新的凝聚力,而德國則仍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維利·勃蘭特的性格成為他的災難。從人性角度看,以他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他這位政治家,他具有悲劇人物的一切特征。

個人作品

勃蘭特的回憶錄《人民與政治:1960年至1975年的日子》(People and Politics: The Years 1960-1975)于1978年出版。

人物爭議

  • 間諜門

京特·紀堯姆原在東德國家安全部下屬的一家出版社工作。50年代中期,他和妻子克里斯特爾奉馬爾庫斯·沃爾夫之命潛入西德,與大批移居那里的東德人混在一起。根據沃爾夫的指示,紀堯姆夫婦應設法在社民黨內求得發展,于是他們加入了社民黨。1964年,紀堯姆成為社民黨法蘭克福區的負責人,之后他在政治上一路升遷。1969年9月,德國社民黨在戰后首次獲得大選勝利。不久之后,紀堯姆于1970年1月成功打入西德總理勃蘭特的辦公室。在以后的幾年中,紀堯姆以其干練和過人的工作能力博得勃蘭特的信任與欣賞,他在擔任總理低級助手職務還不到一年,就被提拔為總理首席助理,甚至還曾擔任過總理辦公室與西德情報機關的聯系人。紀堯姆權力大到可以為總理安排行程,維利·勃蘭特本身也是喜愛社交,他的公事包也都交給紀堯姆保管,由此,他得以接觸聯邦德國政府以及北約的大量核心機密。后來紀堯姆還將公事包帶回家,拍照竊取西德國家機密。

1972年秋天,東德間諜格羅瑙在西柏林被捕。由于他與紀堯姆在平時工作上有些來往,西德反間部門在調查中發現了蛛絲馬跡,偵察人員的視線逐漸延伸到紀堯姆身上。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監控和取證,紀堯姆夫婦于1974年4月24日被捕。這個事件在西德政壇引起強烈地震,事件曝光后,總理與西德全國一片嘩然,東德政府也感到錯愕。后來,維利·勃蘭特受到反對黨與報社的抨擊,更爆出性丑聞事件,迫使黯然下臺。

1020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

一秒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边打电话|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黑人巨鞭大战中国妇女| 欧美一级做一级爱a做片性| 国产精品国产免费无码专区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金莲|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爽爽影院在线看| 欧美aaaaaaaaaa|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 |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明星造梦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杨幂| 四虎永久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乳授乳奶水电影小说| 美团外卖猛男男同38分钟| 少妇高潮喷潮久久久影院|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黄色一级毛片免费看| 日本免费色网站| 啊灬啊灬用力灬别停岳视频|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黄书| 白丝美女被羞羞视频|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3小时|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视频|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女人pp被扒开流水了|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18女人腿打开无遮挡软| 日韩美女片视频| 四虎影院最新网址| bt天堂资源在线种子| 欧美日韩国产58香蕉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