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茶
甜茶(Rubus chingii var. suavissimus?(S. Lee) L. T. Lu),薔薇科懸鉤子屬落葉灌木。樹高1-3米;小枝光滑無毛,常帶白粉;葉片呈掌狀;花開放時呈白色,有5片花瓣; 聚合果,呈卵球形,幼時灰青色,熟時橙紅色,味甜可食。種子褐色,呈橢圓形,有縱脈紋;花期7-8月;果期11-12月。
甜茶在中國分布于廣西、廣東、湖南、江西等地區。屬亞熱帶氣候植物,喜溫暖濕潤,喜陰、不耐寒。多生于山谷、山坡、草叢和灌木叢中。野生甜茶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于易危(VU)。人工繁殖時通常采用分荊繁殖和分株繁殖方式?。
據《本草圖經》中記載,甜茶具有解熱截瘧的功效,可用于治療瘧疾?。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甜茶的葉子含甜茶素、多酚類、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 C 以及多種礦物質,主要成分甜茶素的甜味是蔗糖的300倍,是一種低熱能的非糖甜味物質,可作為代糖食用。甜茶有減肥降脂、抑制和延緩動脈硬化、防治心臟病的作用,加工制品也可廣泛用于食品、醫藥工業中。可種植于林緣、溝邊等地,還可在新建果園混種,能采葉又可護坡。
形態特征
落葉灌木,高1-3米,莖直立或傾斜,常被白粉,幼苗時紫紅色,上端皮此較密,成長后變綠色,上半部無皮刺或稀具皮刺,先端常彎垂,髓心大;枝條稀疏,圓柱狀,稍軟,亦常彎垂,一般長1米以下,綠色,被白粉,疏生皮刺,上端多平滑,二年生枝條具短枝數條至十余條不等。葉甚甜,單葉,互生,幼苗時初生葉5深裂,絕不為3深裂,成長葉紙質,輪廓近圓形,長5.2-11厘米,大者可達16厘米以上,寬5-13(22)厘米,基部近心形或狹心形,掌狀7深裂或5深裂,極罕6或8裂,裂片披針形或橢圓形,中央裂片較長,長4-9(19)厘米,寬1.6-3.3(3.8)厘米,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邊緣具重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基礎脈通常7或5條,在兩面上稍突起,被灰白色或灰褐色短柔毛,下面被毛少疏,間或有1-2枚小刺,裂片上有側脈數對至12對,被微柔毛或變無毛;葉柄綠色,長2-5厘米,上面有淺槽,下面具有小刺1-2枚;托葉長2-4毫米,綠色,常不脫落,下半部貼生于葉柄;苗期初生葉托葉長約9毫米,寬約3毫米,下部于葉柄兩側延伸成翼狀,紫紅色。
花單生于短枝先端,彎垂,直徑3-5厘米;花梗長1.5-4.5厘米,花萼5深裂,內外兩面均密被灰褐色或灰白色短柔毛,裂片披針形或橢圓形,長7-10毫米,寬4-5毫米,先端具長約2毫米的驟然突出的細尖頭;花瓣5片,與花萼裂片互生,白色,倒卵形,長1.4-2.5厘米,寬9-17毫米;雄蕊多數,插生在花萼口部,基部合生,排成不規則的三層,內層最短,外層最長,長約8-10毫米,花絲扁,花藥背著;雌蕊多數,生于突起的花托上,子房密生灰白色短柔毛,花柱絲狀,長3-4毫米,柱頭小頭狀。聚合果卵球形,幼時灰青色,熟時橙紅色,味甜可食。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6月果熟。
近種區別
甜茶 | 掌葉覆盆子 |
---|---|
落葉灌木,高1-3米。 | 藤狀灌木,高1.5-3米。 |
聚合果卵球形,幼時灰青色,熟時橙紅色,味甜可食。? | 果實近球形,紅色,直徑1.5-2厘米,密被灰白色柔毛;核有皺紋。 |
生長環境
甜茶通常生長在海拔500-1000米的丘陵山地常綠闊葉疏林、林緣、松杉疏井或灌木叢中。甜茶是一種淺根性的短日照植物,性喜高濕多雨,喜陽忌陰,忌澇,抗寒,耐酷暑,土壤適應性較強,在多種母巖發育成的紅壤、黃壤、紫色土等各種土壤中均能生長。其中以土壤為黃壤、紅壤、黑壤或棕壤,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富含腐殖質的地塊最佳。?
分布范圍
主要分布于中國廣西金秀、桂平、藤縣、岑溪、蒼梧、賀州、荔浦、永福等地。
生長習性
2-3月,母株根部陸續萌生蘗苗,蘗苗生長迅猛,日生長量高達3-4厘米,5月后生長減緩;4月中、下旬,側枝開始萌發,通常1年只萌發一次;7月上、中旬,植株停止長高,樹冠定型,枝繁葉茂;11-12月,葉片逐漸枯黃,脫落,多數側枝葉腋內形成越冬混合芽;此后,植株進入冬眠。蘗苗生長1年后,進入性成熟期。翌年2月,側枝越冬芽萌發,依次形成新梢、葉和花;花期3-4月,低緯度、低海拔地區的花期早,花自枝條上端依次往下開放,單株花期約10天。果期5-6月,果熟后,植株漸顯衰老。冬季,地上部逐漸枯死。
繁殖方法
人工繁殖時通常采用分荊繁殖和分株繁殖方式。可用種子育苗,也可用扦插或組織培育繁殖。由于種子繁殖發芽緩慢、出苗不整齊,且需隨采隨播,而組織培養成本高,故生產上主要采用分芽繁殖和分株繁殖進行甜茶育苗。
扦插
扦插繁殖宜在早春葉尚未萌發前進行。插穗選用半年生或1年生嫩枝。將枝條截成長15厘米的段,每段插穗具3-5個芽眼。剪好插穗后,下端用50毫克/升ABT2號生根粉溶液浸泡1小時。經處理后,插入營養杯內,營養土用黃心士,扦插前3天先對土壤消毒,插前1天澆透水,毎杯插1根,深約8厘米,壓實土壤。插后要淋水,使插穗切口與士壎緊密接觸。搭梱稀疏遮陽,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約30天可生根,成活率可達85%以上。當苗高20厘米左右時可出圃定植老枝扦插成活率較低。組培繁殖容易,繁殖系數高,可大批量生產。
分芽
分芽繁殖的種苗出圃標準為:具有新根和新芽,其中以根段長8-10厘米、新根新芽數量多、新芽未展葉者為優。2-4月,母株萌發幼株前,小心刨開植株周圍泥土,取出具白色不定芽的側根,截成8-10厘米的根段,斜插或淺埋于濕沙床中,遮蔭保濕,每隔7天澆施稀薄腐熟人畜糞尿或水溶性有機肥水溶液1次,期間,保持床內無雜草,育苗1個月,即得具新根新芽的種苗。
分株
分株繁殖的種苗出圃標準為:具有完整的須根,其中以側根長8-10厘米、完整須根數量多、新芽未展葉者為優。3-4月,母株側根上陸續萌發幼株,保留1-2株,挖取具8-10厘米側根及完整須根的未展葉幼株作種苗。
栽培技術
整地
應保留喀斯特石漠化地區原生植被,不得火燒煉山。按株行距1.5(-2)米×2(-2.5)米挖坑,若土層淺薄,可就近挖土填充。種植坑的規格為30厘米×30厘米×30厘米,將1-2千克腐熟有機肥與細碎表土拌勻,回填坑中作成高于地面5-8厘米的龜背狀土堆,并覆蓋一層表土。地塊上方應修建水柜。地塊四周應開設排水溝。
移栽
3-5月,在種植坑中挖定植穴,穴長、寬、深以種苗根系能在穴中自然舒展為度。帶土移栽,每穴栽1株,芽朝上,根部自然舒展,覆土至一半時,輕輕提苗以使根系舒展,然后壓實,覆土至高出地面8-10厘米,淋足定根水。
管理
幼苗期,若發現死苗,應及時拔除并補以適齡小苗。雖然甜茶的抗旱能力較強,但石漠化地區保水能力差,故旱時應及時澆水。甜茶根系淺,耐澇能力差,故澇時應及時排水。根據雜草生長情況,應及時除去地面雜草,并對外露的根部進行培土。5-6月和8-9月各追肥1次,每次環狀溝施腐熟有機肥1-2千克/株。側芽開始萌發時,摘除頂芽,促進側枝生長;當側枝長至40-50厘米時,摘除頂芽,促發二次側枝。冬季,剪除結果枝,促發不定芽生成新的植株。當母株側根萌發幼株時,應及時培土。
采收
采收時間為7-11月,當葉片伸展最寬且未出現黃萎或收縮時,選擇晴天,人工采摘成熟的葉片。清除病葉、雜質;晾曬或置于30-50℃的烘房干燥至含水量13%以下后裝袋。
病蟲防治
防治原則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防治原則。創造不利于有害生物生長但有利于甜茶生長發育及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保持農業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多樣化,將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許范圍內,使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當使用化學藥劑防治時,應嚴格按照GB/T 8321.9-2009和NY/T 393-2013的有關規定執行。
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及無病種苗,培育壯苗。科學水肥管理,促使甜茶生長健壯,部分有機肥還具有防治病蟲害的功效,如施用雞糞可明顯降低根結數,雞糞水溶液能有效抑制根結線蟲的孵化并促使其幼蟲死亡。及時清除病株殘體和雜草,帶出甜茶園外集中深埋或焚燒,減少病原、蟲源的傳播與積累。
物理防治
用黑光燈或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斜紋夜蛾、金龜子、二化螟等趨光性害蟲。用黃色粘蟲板(15-20塊/667平方米)誘集有翅蚜蟲成蟲,減少傳毒蟲源基數。用糖:醋:酒:水:90%敵百蟲晶體=1:2:0.5:10:0.5的體積比例配制糖醋酒藥液引誘小地老虎、大蟋蟀、東方螻蛄等地下害蟲成蟲。人工捕殺活動性不強、危害集中或有假死性的害蟲,如銅綠異麗金龜甲、天牛、蟬幼蟲等害蟲。
生物防治
釋放天敵,如用貓頭鷹捕殺老鼠,用粉蚧長索跳小蜂防治蚧殼蟲,用尼氏鈍綏螨防治朱砂葉螨等螨類。用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如用10%Bt乳劑1500倍液或0.3%印楝素1000-1500倍液防治斜紋夜蛾等害蟲,0.1億個/克有效活菌數的多粘類芽孢桿菌制劑600倍液防治細菌性病害。
化學防治
甜茶病害極少,產區常見的只有因癭螨為害而造成的毛氈病。可用20%乙螨唑懸浮劑1500倍液,或28%阿維·螺螨酯懸浮劑1500倍液,或石硫合劑0.2-0.3°Bé噴灑,每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
主要價值
藥用
據《本草圖經》中記載,甜茶具有解熱截瘧的功效,可用于治療瘧疾。入藥有滋肝補腎、清熱解毒、消炎、生津潤肺、止咳利咽的功效。?
經濟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甜茶的葉子含甜茶素、多酚類、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 C 以及多種礦物質,主要成分甜茶素的甜味是蔗糖的300倍,是一種低熱能的非糖甜味物質,可作為代糖食用。甜茶有減肥降脂、抑制和延緩動脈硬化、防治心臟病的作用,加工制品也可廣泛用于食品、醫藥工業中。
觀賞
可種植于林緣、溝邊等地,還可在新建果園混種,能采葉又可護坡?。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