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脈單藥花
金脈單藥花(學名:Aphelandra squarrosa?Nees cv. Dania)是爵床科單藥爵床的栽培品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對生,長橢圓形;全緣而微向內卷;深綠色,葉脈淡黃色或黃色?;轫斏霠罨ㄐ?,黃色,花期夏秋季,花期長達2 個月。
原產于美洲的墨西哥, 性喜溫暖濕潤環境。金脈單藥花適宜家庭、賓館和櫥窗布置,由于它基部葉片容易變黃脫落,可用矮生觀葉植物配置周圍。
形態特征
金脈單藥花株高25-30厘米。葉對生,長橢圓形,葉長10-12厘米、寬5-8厘米;全緣而微向內卷,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深綠色,葉脈淡黃色或黃色?;轫斏霠罨ㄐ?,由下向上漸次開放,黃色,花期夏秋季,?花期長達2個月。
生長環境
性喜溫暖潮濕環境,喜光照,但忌直射陽光,畏寒。生長適溫為20-28℃,越冬溫度為10℃。
分布范圍
繁殖方法
扦插
扦插時間以5-6月份或開花后最好??稍陂_花后剪去花序(促進側枝萌發)的同時,剪取帶頂尖的枝條長約5-10厘米左右,去掉下部葉片和上部葉片的1/2;也可剪取中部枝條3-4節作插條。將插條插于河沙或蛭石培成的苗床。約經一個月左右可生根。待葉長出后即可上盆。春季扦插可結合修剪、換盆時進行。
組培
選取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放在室內進行水培,待長出新枝條后剪取,在超凈工作臺上用70%的酒精浸泡30秒,再用0.1%的升汞滅菌4-6分鐘,最后用無菌水仲洗4-5次,用消過毒的剪刀剪去莖段基部接觸升汞的部分,通過無菌操作將外植體分別接種到培養基D、(MS+6BA2毫克/公斤+NAA0.2毫克/公斤;@MS+6BA1.5毫克/公斤+IBA0.2毫克/公斤)上15天后發現,在培養基、上都有腋芽開始萌動,4周后觀察發現培養基和上逐步產生的叢枝狀結構,培養基D明顯優于培養基;切取1-2厘米的單芽接種于培養基1/2MS+NAA0.5毫克/公斤+0.7%瓊脂粉+0.5%活性炭+1.5%蔗糖上,2周后有芽基部產生白色突起,1個月后,長出3-5條白色的進而形成完整植株。之后將生根的試管苗連同培養瓶拿到室中(把瓶口打開)煉苗2-3天后,用鑷子輕輕取出植首先在室溫的水溫下徹底洗去附著在試管苗根部的培養然后用800倍的多菌靈藥液浸泡4-5分鐘,栽植到消過的蛙石中。注意保持環境的濕度,并適當遮蔭,為防止雜滋生,需定期噴灑多菌靈,一般每周1次,3周后將試管移栽到花盆中,成活率可達90%以上。
栽培技術
基質
盆栽土可選用腐葉土、菜園土、河沙,加少量的餅肥作為基肥,也可選用珍珠巖、泥炭土、蛙石以12∶21∶1的比例混合作為栽培基質。?
肥水
施肥應以“薄肥勤施”為原則。在生長期間每月追施稀薄液肥1-2次,或施稀釋的MS大量元素營養液。冬季停止施肥,施肥時要注意避開植株的莖葉,以免產生肥害。生長季節要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夏季需每天向葉片噴水1-2次,如盆土缺水,則基部葉片容易干枯引起落葉。冬季應適當控制澆水,以增加植株的抗寒力。
光照
金脈單藥花在明亮的散射光下生長良好,忌烈日曝曬,所以夏季炎熱時宜將它放在半陰濕潤的環境下,特別是中午前后要適當遮蔭,過度強光照射容易使葉片上的斑紋色澤退去,影響觀賞效果,但光線不足又極易引起徒長和葉色變暗,影響植株的正常開花。此外養護期間還要注意適當的通風,防止落葉,影響觀賞效果。?
溫度
金脈單藥花適宜生長溫度為20C-25℃,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冬季室溫不得低于10℃。夏季注意通風降溫,高于30℃會引起葉片的損傷。
病蟲防治
蟲害
金脈單藥花主要受介殼蟲的危害,常使葉片變黑并出現J斑點,最終導致葉片變黃脫落。防治方法:一是要注意通風;其次及時摘除病葉;三是用阿維菌素2000倍液噴霧。
病害
病害主要是黑斑病,發病初期莖基部葉片上出現暗褐色或黑色J斑點,之后逐漸擴大變成黑色圓形病斑。防治方法:及時摘除病葉病枝集中燒毀,將植株放置通風處或用65%的代森鋅6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防治。
主要價值
金脈單藥花葉面濃綠光澤,并有明顯的淡黃色葉脈;花穗粗壯堅挺,呈金黃色,十分美麗悅目,且花期長達數周,是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觀葉觀花植物。如用椒草、鴨趾草、冷水花等矮生蔓性植物配植周圍,則有更好的群體觀賞效果。它很適合用于點綴明亮的書房、廳堂、臥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