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創建
33K
7882

企鵝

企鵝(學名:Spheniscidae):是鳥綱、企鵝科所有物種的通稱。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游禽,它們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經在南極安家落戶。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8種,大多數都分布和生活在南半球。特征為不能飛翔;一般而言,企鵝的腿和膝蓋都藏在了它的肚子里,腳生于身體最下部;企鵝在地面站立時,髕骨卡在股骨與脛跗骨關節處,起到穩定膝關節的作用,也可借其將股骨與脛跗骨定位固持;趾間有蹼;跖行性(其他鳥類以趾著地);前肢成鰭狀;羽毛短,以減少摩擦和湍流;羽毛間存留一層空氣,用以保溫。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各個種的主要區別在于頭部色型和個體大小。

企鵝能夠在嚴寒的氣候中生活、繁殖。在陸地上,它活像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紳士,走起路來,一搖一擺,遇到危險,連跌帶爬,狼狽不堪。可是在水里,企鵝那短小的翅膀成了一雙強有力的“劃槳”,游速可達每小時25-30千米。一天可游160千米。 主要以磷蝦、烏賊,小魚為食。

動物學史

1488年葡萄牙的水手們在靠近非洲南部的好望角第一次發現了企鵝。但是最早記載企鵝的卻是歷史學家皮加菲塔。他在1520年乘坐麥哲倫船隊在巴塔哥尼亞海岸遇到大群企鵝,當時他們稱之為不認識的鵝。人們早期描述的企鵝種類,多數是生活在南溫帶的種類。到了18世紀末期,科學家才定出了6種企鵝的名字,而發現真正生活在南極冰原的種類是19世紀和20世紀的事情。例如,1844年才給王企鵝定名,斯島黃眉企鵝1953年才被命名。企鵝身體肥胖,它的原名是肥胖的鳥。但是因為它們經常在岸邊伸立遠眺,好像在企望著什么,因此人們便把這種肥胖的鳥叫做企鵝。又因為企鵝正面很像中國的"企"字,所以譯名就叫企鵝。

1887年,孟茲比爾提出過一個理論,認為企鵝有可能是獨立于其他鳥類,單獨從爬行類演變進化而來。企鵝的鰭翅不是鳥類的翅膀變異形成的,而是由爬行類的前肢直接進化形成的,企鵝根本沒有經歷過飛翔階段。后來,科學家們在南極發現了一種類似企鵝的動物化石,它高約1米、體重有9千克,具有兩棲動物的特征。這個發現似乎印證了孟茲比爾的猜測。?

1981年,日本也發現了一種類似企鵝的海鳥化石。專家認為,這是一種距今3000萬年、不會飛的原始企鵝的化石,或許它就是現代企鵝的史前祖先。?

近年,鳥類學家在研究了北半球的海鴉化石的構造之后提出,距今3000萬年前美洲沿岸生活的一種海鴉可能與企鵝的起源關系密切。這種已滅絕了的海鴉也是一種不會飛行的海鳥。科學家們認為,盡管企鵝與海鴉,一個生活在南半球,一個生活在北半球,但它們骨骼形體卻有許多相似之處。

從以上證據來看,企鵝的祖先就是一種不能飛翔的動物。但是,有些動物學家對此持不同看法。他們依據多年積累的研究資料,斷言企鵝的祖先應該是會飛行的。因為從現代企鵝的身體結構上依然能找到它們會飛翔的遠祖遺留給后代的烙印。

科學家在秘魯南部海岸出土了一些巨型的熱帶企鵝的化石殘骸。這是一種已經絕跡的企鵝,身高至少達1.5米,體型大得讓研究人員也感到非常震驚。就連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的企鵝——身高1.2米左右的帝王企鵝,在它面前也十分遜色。

此外,這種巨型企鵝還是所有已知水禽中鳥喙最長的。它的喙長達18厘米,比頭骨還要長出兩倍多。據估計,這種巨型企鵝生活在距今大約3600萬年前。

除了巨型企鵝之外,古生物學家還在秘魯南部海岸發現了另一種已滅絕的熱帶企鵝種類。這種熱帶企鵝身高約0.9米,和現代的帝企鵝個頭差不多,它們生活在約4200萬年前的遠古時期,是已知的最古老的企鵝種類之一。

研究人員表示,這兩種企鵝的化石殘骸,不僅是最完整的,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殘骸。它們對研究現代企鵝的進化過程,以及企鵝在海洋中的分布地點和歷史,都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在發現這些化石殘骸之前,科學家一直認為,企鵝一直在高緯度地區,直到1000萬年前,才首次游到低緯度的赤道水域生活。但新發現的化石殘骸,卻將這一時間往前推了整整3000萬年。

科學家認為,自從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之后,地球曾經歷了一段歷史上溫度最高的時期。從大約3400萬年前,即南極冰蓋形成后,地球的溫度才逐漸開始降低。而這兩種企鵝在赤道水域生活的時間,都要遠遠早于地球開始降溫的時期。

由秘魯、阿根廷美國科學家共同組成的研究小組,對這些在2005年發現的化石殘骸進行了詳細的研究。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本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站上。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朱莉婭·克拉克表示:“我們以前總是傾向于認為,企鵝是習慣低溫環境的動物——就連今天生活在赤道區域的小藍企鵝也是這樣。”克拉克說,“但這些新發現的化石,卻可以追溯到過去6500萬年中地球上最熱的一段時間。這些證據表明,企鵝到達低緯度地區的時間,比人們之前的估計還要早3000萬年。”?

與此同時,兩種新企鵝在進化過程中的各種特征,以及它們的生存年代和分布情況,也使研究人員必須對企鵝的整個“家譜”進行改寫。和地球上生活的企鵝種類不同,身形巨大的遠古企鵝擁有長而窄的喙,尤其是巨型企鵝,它的喙特別長,就像長矛一樣。克拉克猜測,這種喙很可能是用來幫助高個子的巨型企鵝吞食大型獵物。不僅如此,遠古企鵝還能潛到很深的水下,并能像現代“親戚”那樣在水面下優雅地“滑翔”,邊滑翔邊捉小魚吃。

雖然從這兩種已經滅絕的企鵝種類身上能夠看出,它們愿意離開南半球緯度較高的低溫水域,前往水溫更高的地方生活,但克拉克博士表示,并不能因此得出結論說,現代企鵝也能適應目前的氣候變化所導致的高溫環境。克拉克博士說:“這些在秘魯發現的物種是企鵝家族中的早期分支,對現代企鵝而言,它們是相對較遠的遠房親戚。”她表示:“全球變暖,發生在一個相對要短得多的時間段里。從這些新化石物種上得到的數據,并不能夠證明,氣候變暖不會給生活在地球上的企鵝帶來任何負面影響。”

形態特征

企鵝共有18個獨立物種,體型最大的物種是帝企鵝,平均約1.1米高,體重35千克以上。最小的企鵝物種是小藍企鵝(又稱神仙企鵝),體高40厘米,重1千克。本身有其獨特的結構,企鵝羽毛密度比同一體型的鳥類大三至四倍,這些羽毛的作用是調節體溫。雖然企鵝雙腳基本上與其它飛行鳥類差不多,但它們的骨骼堅硬,后肢粗壯、跗跖骨極短,髕骨發達,呈塊狀結構。并且腳比較短且平。這種特征配合有如二只槳的短翼,使企鵝可以在水底“飛行”。南極雖然酷寒難當,但企鵝經過數千萬年暴風雪的磨煉,全身的羽毛已變成重疊、密接的鱗片狀。這種特殊的羽衣,不但海水難以浸透,就是氣溫在零下近百攝氏度,也休想攻破它保溫的防線。南極陸地多,海面寬,豐富的海洋浮游生物成了企鵝充沛的食物來源。

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游禽,它很可能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經在南極安家落戶。南極陸地多,海面寬,豐富的海洋浮游鹽腺可以排泄多余的鹽分。企鵝雙眼由于有平坦的眼角膜,所以可在水底及水面看東西。雙眼可以把影像傳至腦部作作望遠集成使之產生望遠作用。企鵝是一種鳥類,因此企鵝沒有牙齒。企鵝的舌頭以及上顎有倒刺,以適應吞食魚蝦等食物,但是這并不是他們的牙齒。

棲息環境

企鵝通常住在赤道以南,人跡罕至的地方才能看見它們。有些企鵝住在寒冷地方,有些企鵝住在熱帶地方。但企鵝其實并不喜歡熱天氣,只有在寒冷的氣候中,它們才會快活。所以,在遙遠遙遠的南極洲沿岸冰冷的洋里,那兒住著最多的企鵝。企鵝的棲息地因種類和分布區域的不同而異:帝企鵝喜歡在冰架和海冰上棲息;阿德利企鵝和金圖企鵝既可以在海冰上,又可以在無冰區的露巖上生活;在亞南極的企鵝,大都喜歡在無冰區的巖石上棲息,并常用石塊筑巢。

生活習性

捕食

企鵝以海洋浮游動物,主要是南極磷蝦為食,有時也捕食一些腕足類、烏賊和小魚。企鵝的胃口不錯,每只企鵝每天平均能吃0.75公斤食物,主要是南極磷蝦。因此,企鵝作為捕食者在南大洋食物鏈中起著重要作用。企鵝在南極捕食的磷蝦約3317萬噸,占南極鳥類總消耗量的90%,相當于鯨捕食磷蝦的一半。?

性情

企鵝的性情憨厚、大方,十分逗人。盡管企鵝的外表氣度不凡,顯得有點高傲,甚至盛氣凌人,但是,當人們靠近它們時,它們并不望人而逃,有時好像若無其事,有時好像羞羞答答,不知所措,有時又東張西望,交頭接耳,唧唧喳喳。那種憨厚并帶有幾分傻勁的神態,真是惹人發笑,也許,它們很少見到人,是一種好奇的心理使然吧。?

企鵝能在水中靈活而又輕松地游動,但是這種能力或許抵消了它們飛行的能力。

游泳

企鵝是典型的海鳥,它雖然不會飛,但是游泳的本領在鳥類中是超級選手。許多水鳥游泳是靠長有蹼的雙腳在水中劃動而前進,企鵝的腳雖然也長有蹼,卻只用來當做控制方向的舵,前進的力量全靠那雙船槳般的翅膀,在水中振翅飛翔。

企鵝游泳的速度非常快,皇帝企鵝一小時可游約十公里,白頂企鵝則有一小時游三十六公里的紀錄,是所有鳥類中游得最快的。企鵝常常用海豚式游泳,也就是潛泳一段距離,露出水面換氣后,再潛下去繼續游。事實上,企鵝也是鳥類當中的潛水冠軍,它曾有潛入水中18分鐘,和潛入水下265米的紀錄。

通過觀察與企鵝緊密相關的海鳥,科學家們確定,適合于飛行的翅膀并不適合潛水和游泳。長期以來都有幾個理論解釋為什么企鵝無法飛行。一個觀點認為,一些物種是因為缺乏地面的捕食者而失去了飛行能力。另一個觀點是一種生物力學假設:當鳥類飛行和潛水的時候,它必須使用翅膀進行兩種不同的工作。從生物力學假設,無法打造出同時擅長這兩種工作的翅膀。

企鵝曾經面臨一種進化選擇,是選擇在空中飛行還是選擇在水下靈活游動。通常隨著翅膀在企鵝潛水時變得越來越高效,它們的飛行能力就變得越來越弱。在某一時刻,飛行就變得非常費力,因此最好的選擇就是放棄飛行,而且讓翅膀縮小成為鰭狀肢。

分布范圍

企鵝主要生活在南半球,已知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7種或18種,多數分布在南極地區,在炎熱的非洲大陸南非旅游城市開普敦也有企鵝。而其中環企鵝屬的漢波德企鵝、麥哲倫企鵝與黑腳企鵝分布在緯度較低的溫帶地區,加拉帕戈斯企鵝的分布則更接近赤道;完全生活在極地的只有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兩種。

繁殖方式

生活史因種的體形大小不同以及地理分布而異。同一種類的繁殖周期還與緯度有關。有的種長途遷移到內陸的祖傳營巢區去產卵,斑嘴環企鵝和小藍企鵝一年繁殖2次,大多數種一年僅繁殖1次。而王企鵝則三年內繁殖2次。王企鵝和帝企鵝每次產卵1枚,而其他種則產2枚,偶為3枚。大多數企鵝在南半球的春夏季繁殖。巴布亞企鵝的某些種群也在冬季繁殖。帝企鵝發育時間長,故在秋季開始繁殖,以使幼雛在成活率機會最大的夏季產出。

當企鵝入群和離群時,常有種種表演和鳴叫。求偶配對時,常有求偶鳴叫,鳴聲在兩性之間有二態性。合恩角企鵝鳴聲似驢鳴。到繁殖季節,帝企鵝能找到舊巢及舊配偶。除帝企鵝只由雄鳥擔任外,所有種都由兩性孵卵。在交配時企鵝群中十分熱鬧,鳴聲聒耳,到孵卵時則一片寂靜。卵和雛鳥的死亡率決定于氣候條件、幼鳥在生殖種群的百分比和敵害等因素,一般為產卵總數的40-80%。產卵后,雌鳥常常離群到海洋覓食,約10-20天后回來替換雄鳥,以后便以一兩周為期互相輪換。但雌性帝企鵝從鳥群到海洋需要走80-160公里,一直到64天孵卵期之末才能返回;此時正值南極嚴冬,雄帝企鵝互相依靠在一起,每個雄帝企鵝都會將卵置于足上孵化,并靠體內儲存的脂肪生活;直到嚴冬過去,雌性帝企鵝回來后,雄帝企鵝將幼雛移交于雌性帝企鵝足上。

企鵝幼雛從卵殼孵出需24-48小時,孵出后即表現有取食行為,將嘴放入親鳥口腔,取食成液狀的吐出的甲殼類或魚類食物。開始時,幼鳥藏在親鳥身下;逐漸長大之后,幼鳥停留在親鳥體側。幼鳥從孵化到完全獨立的期限,在較小的種要2個月,帝企鵝需5個半月,王企鵝12-14個月。半成熟的幼雛會成大群由成鳥照管,如在“托兒所”內一般。

成鳥每年更換全部羽毛一次。換羽時不能入水,通常躲在鳥群以外的一個掩蔽地點。企鵝游泳迅速,用鰭肢作為推進器。需高速前進時,常常跳離水面,每跳一次可在空中前進1公尺或者更遠,并在此期間呼吸。在陸上則步態笨拙可笑,但前進速度甚快,以前肢為平衡器。可在巖石上靈活地行動,亦可在冰雪上以腹部著地滑行,以足及前肢為推進器。企鵝能藉太陽的位置來定向。?

下級分類

企鵝(6屬、18種、25亞種)

屬名
中文名稱 學名 亞種
王企鵝屬 1 帝企鵝 Aptenodytes forsteri
2 王企鵝 Aptenodytes patagonicus (2亞種)

阿德利企鵝屬 3 巴布亞企鵝 Pygoscelis papua (2亞種)
4 阿德利企鵝 Pygoscelis adeliae


5 帽帶企鵝 Pygoscelis antarctica


冠企鵝屬 6 南跳巖企鵝 Eudyptes chrysocome (2亞種)
7 北跳巖企鵝 Eudyptes moseleyi


8 黃眉企鵝 Eudyptes pachyrhynchus


9 斯島黃眉企鵝 Eudyptes robustus


10 白頰黃眉企鵝 Eudyptes schlegel


11 冠毛企鵝 Eudyptes sclateri


12 馬可羅尼企鵝 Eudyptes chrysolophus


黃眼企鵝屬 13 黃眼企鵝 Megadyptes antipodes
小藍企鵝屬 14 小藍企鵝 Eudyptula minor (6亞種)
環企鵝屬 15 斑嘴環企鵝 Spheniscus demersus
16 麥哲倫企鵝 Spheniscus magellanicus


17 洪堡企鵝 Spheniscus humboldti


18 加島環企鵝 Spheniscus mendiculus



物種現狀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瀕危(EN)5種;易危(VU)4種;近危(NT)3種;無危(LC)6種。

種群現狀

南極企鵝的種類并不多,但數量相當可觀。據鳥類學家長期觀察和估算,南極地區現有企鵝近1.2億只,占世界企鵝總數的87%,占南極海鳥總數的90%。數量最多的是阿德雷企鵝,約有5000萬只,其次是帽帶企鵝,約300萬只,數量最少的是帝企鵝,約57萬只。?

豹斑海豹,只要企鵝下水,它就會快速游過去,吃掉企鵝。最可怕的莫過于海豹了,一只豹斑海豹一天可吃超過15只的阿德利企鵝,但它通常是捕捉較弱或生病的企鵝。大賊鷗和南極大韄,它們會伺機殘害未受保護的企鵝寶寶,海獅、海豹、虎鯨等也會對企鵝產生威脅。

相關報道

患禽流感

2014年5月7日,一個國際科研小組表示,在南極的阿德利企鵝身上發現了H11N2型禽流感病毒,這是一種此前未知的新型禽流感病毒。消息傳出,引起科學界和公眾的關注。值得一提的是,據該科研組織的報告表示,這種在南極企鵝身上發現的新型病毒或許已經存活并演化數十年,但不會導致企鵝患病,也沒有表現出傳染給人或者其他哺乳動物的癥狀,據悉,相關研究人員在美國期刊《微生物學》上報告說,他們于2013年1月至2月,在南極采集了大約300只阿德利企鵝的血液等樣本,結果在其中8個樣本中發現了H11N2型禽流感病毒。

論文作者、世界衛生組織的流感參比和研究合作中心高級科學家艾龍·赫特說,盡管曾在企鵝血液樣本中發現過流感抗體,但發現南極企鵝或南極鳥類攜帶禽流感病毒還是第一次。當把這種病毒與現有人類及動物流感病毒數據庫進行基因組序列比較時,研究人員發現,H11N2型禽流感病毒與其他已知的任何禽流感病毒都不同。研究人員猜測,它可能已在南極企鵝身上存活并演化了數十年。赫特說,攜帶H11N2型禽流感病毒的企鵝并未表現出患病癥狀。此外,當用這種病毒攻擊雪貂時,雪貂未被感染。雪貂是流感病毒感染試驗的常用動物,因此這說明H11N2型禽流感病毒可能不會感染人類或其他哺乳動物。此外,赫特表示,發現南極企鵝攜帶禽流感病毒“引起許多沒有答案的疑問”,包括各種禽流感病毒毒株傳播至南極的頻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否有可能傳播至南極,H11N2型禽流感病毒會在哪些動物或生態系統中存活,以及是否會在冬天被天然冷凍保存繼而復蘇等。

限時直播

2014年5月,百度百科與北京動物園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將動物直播搬上網,開啟“網絡動物園”,企鵝是首個入駐的動物。百度百科與小度I耳目云視頻攝像技術合作,從5月17日到6月1日,每天上午10:00-下午18:00開啟企鵝直播,其他時間段由于光線和企鵝休息,直播暫不開放。屆時,只要搜索“企鵝”百度百科詞條,就可以看到北京動物園企鵝館里企鵝的一舉一動了。

試管繁殖

世界首只試管繁殖的企鵝2014年8月,世界上首只“試管企鵝”在美國加利福尼亞誕生。這只剛出生的母麥哲倫企鵝寶寶是由冷凍精子受孕而生,它暫時還沒有名字,研究人員稱之為“184”。研究人員希望通過人工授精的方式來增加企鵝的物種多樣性。麥哲倫企鵝多分布于南美洲,是著名航海家麥哲倫于1519年最早發現的,后世科學界遂以他的名字命名該物種。?

味覺缺失

在2015年的前幾年里,研究人員針對企鵝的一項最新研究已經有了類似的發現,而且研究團隊認為他們已經揭開了許多企鵝失去味覺的原因。

部分企鵝的味覺感受器失去了功能味覺的消失事實上要歸咎于遺傳,如果基因讓蛋白質無法正常工作,那么它們就無法正常識別味道。可以肯定的是,研究團隊在部分缺乏味覺感受器的企鵝身上找到了遺傳學答案。這些企鵝的味覺感受器基因出現了許多序列顛倒,一系列的隨機突變一代代的傳遞下來,最終導致原始基因完全失效。

企鵝基因出現了這種損傷是由于它們的基因處于突變因素的不斷攻擊之下,而且所有的基因都有混亂的趨勢。保持基因序列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基因變化太大它就無法正常工作,會導致個體死亡或者不具備進化適應性。這就意味著,在一種基因功能喪失的情況下,所有的基因在幾代內都有著失效的趨勢。而在人類進化史上,味覺接受器的保留是非常有價值的。研究人員認為企鵝失去味覺接受器的原因非常簡單:在低溫下味覺接受器變得非常低效。這意味著當企鵝咬住一條冰冷的魚時,任何享受新鮮美味的接受器功能都會立即受到食物本身的低溫阻礙。因此在數千年的自然進化過程中,許多企鵝物種都不再把能量浪費在一直用不上的味覺接受器上。

防冰雙翼

企鵝雙翼中新網11月24日電綜合消息,南極洲的企鵝生活在極其寒冷的環境,氣溫有可能降至零下40攝氏度,而企鵝的雙翼卻能游出40米每秒的速度,從來不會結冰。美國科學家研究企鵝雙翼結構,發現其羽毛具有防水功效,若將這一原理應用在飛機上,可防止機翼結冰,減少墜毀風險。

據悉,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機械及航空工程系研究人員,分析圣迭戈海洋世界提供的不同種類的企鵝羽毛,發現企鵝羽毛表面的微孔可保存空氣。而尾巴底部腺體會分泌油脂覆蓋羽毛,令水珠無法滲入羽毛而流走。

同時,水珠停留在羽毛表面的時間是呈球狀,散熱速度較慢,因此不會凝結成冰。

飛機機翼、襟翼及方向舵一旦結冰,可能引發墜機。航空公司會用化學除冰劑,不過成本高昂且污染環境,科學家希望能模仿企鵝羽翼,研制出新式防結冰機翼。?

白化現象

2021年2月20日,據媒體報道,比利時攝影師Adams在網上分享了一張金色企鵝的照片。這位攝影師表示,照片是他在2019年科考時意外拍攝到,這是有史以來發現的首只金色企鵝。這只罕見的金色企鵝,專家稱它應該是患了白化病,所以不會產生黑色素。金色王企鵝會用部分黃色羽毛來吸引異性,目前尚不清楚這只企鵝是否在群體更受歡迎。?

瀕危物種

2023年5月,《非洲海洋科學雜志》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由于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非洲企鵝的數量正在大幅下降。有專家警告稱,如果不及時采取行動,非洲企鵝2030年可能會面臨在野外滅絕的風險。非洲企鵝主要生活在南非的西開普省和東開普省。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已將其列為“瀕危”物種。

相關詞條

  • 尼爾斯·奧拉夫
  • 企鵝人
  • 企鵝手機
  • 企鵝娘
  • 企鵝革命
  • 企鵝家族
  • 企鵝出版集團
  • 企鵝戰爭
  • 企鵝男孩
  • 企鵝舞

世界紀錄

世界上最耐寒的鳥類: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游禽,它們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經在南極安家落戶,他們能在-40℃的嚴寒中生活、繁殖。(吉尼斯世界紀錄)


7882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

上一篇:貓頭鷹
下一篇:駱駝
一秒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免费完整| 4hu四虎永久免在线视| 脱了美女内裤猛烈进入gif| 日韩免费a级在线观看| 日b视频免费看| 好爽又高潮了毛片免费下载| 午夜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七次郎在线视频永久地址| 美女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毛片视频| 北条麻妃大战黑人|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青青青青青国产免费手机看视频| 日韩欧美成末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1|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韩国电影中文字幕| 手机在线看片国产| 免费观看一级毛片|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残虐极限扩宫俱乐部小说|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免费国产a国产片高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 亚洲另类欧美日韩| 三级国产女主播在线观看| 极品唯美女同互摸互添| 国产女人的一级毛片视频|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美女黄频免费网站| 天天在线天天综合网色| 亚洲欧美色鬼久久综合| 四虎国产永久免费久久|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股间白浊失禁跪趴老师| 天天爽天天碰狠狠添|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久久| 鲁啊鲁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激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