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豚
水豚(學名: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是嚙齒目豚鼠科水豚屬的一種動物,為體型最大的嚙齒類,重35至66千克,肩高0.6米,體長1.2米。雌性水豚稍大于雄性,身體呈桶狀,前肢較后肢短,腳趾間有蹼,無尾。水豚頭大頸短,眼睛、耳朵和鼻孔位于頭頂,口腔前部有兩對大門齒,咬肌發達。它們的皮毛粗糙且薄,主要為紅棕色,腹部為黃棕色,面部有時呈黑色。雄性有臭腺用于個體標識?
水豚棲息地依賴水源,偏好洪澇草原和沼澤邊緣,也適應南美洲的干森林、灌木叢和草原等環境。分布范圍包括安第斯山脈以東的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秘魯、圭亞那、巴西全境、玻利維亞東部、巴拉圭、烏拉圭及阿根廷西北部和東部。水豚擅長游泳和潛水,主要吃草和水生植物,通常以3至30只的家族群體活動?。野外壽命平均為6至10年?,性成熟年齡為1.5至2歲。全年均可繁殖,妊娠期15至18周,每胎產仔2至8只
。1996年,水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狀態為低危,無需特別保護。2008年和2016年分別被列為無危(LC)狀態。
發現與命名
水豚首次被探險家發現并記錄是在1541年 (Oviedoy Vad’e, 1959)。
1766年,Linnaeus首次描述了水豚,并將其命名為Capybara。
1820年,Humboldt對居住在奧里諾科河的印第安人食用水豚的咸肉和生肉進行了記錄。
形態特征
水豚是體型最大的嚙齒類動物,成年水豚體重范圍在35至66千克之間,肩高約0.6米,體長約1.2米。雌性水豚體型通常略大于雄性,身體呈桶狀,沒有尾巴。
頭部
水豚的眼睛、耳朵和鼻孔位于頭頂,耳朵圓且小,眼睛較大,鼻尖平,鼻孔大。
牙齒
水豚的牙齒結構較為特殊,口腔前部有兩對大門齒,中部有一對小臼齒,接著是三對大臼齒。它們擁有發達的咬肌,不僅有助于下頜的開啟和閉合,還能將下頜前突,使其在撕咬食物時更加靈活和高效。雄性水豚的嘴臉上有一條發達的臭腺,而雌性幾乎沒有。
四肢
水豚的前腿比后腿稍短,其前腿上有四個腳趾,后肢上有三個腳趾,且腳趾間有蹼。
皮毛
水豚的皮毛粗糙且薄,身體的大部分為紅棕色,腹部為黃褐色,有時臉上出現黑色。
棲息環境
水豚的棲息地嚴格依賴水源,它們偏愛洪澇草原,沼澤邊緣和低地森林也是水豚的常見棲息地。此外,它們也能在南美洲的干旱森林、灌木叢和草原等環境中生存。
分布范圍
水豚的分布范圍廣泛,覆蓋了安第斯山脈以東的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秘魯、圭亞那、巴西全境、玻利維亞東部、巴拉圭、烏拉圭及阿根廷的西北部和東部。
生活習性
覓食行為
水豚是食草動物,主要食物包括草和水生植物,偶爾也食用樹皮和水果。由于水生植物的營養價值低,水豚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進食。類似于兔子,水豚會食用自己的糞便,以充分吸收其中的營養。這些食物通常需要經過“消化、排便、吃糞便”三個階段循環。水豚的門齒不斷生長,因此也會啃食堅硬植物以磨牙。
集群行為
水豚既能獨居也能群居,視棲息地和狩獵壓力而定。大多數水豚群居,群體中包括2至4只成年雄性、4至7只成年雌性及幼崽。群體有明顯的等級制度,頭領雄性通常是群體中體重最大的。頭領享有最佳資源,同時也需保護其他成員,在遇到危險時會發出類似狗吠的聲音提醒群體。在進食高峰期,會有一只雌性水豚擔任“保姆”照顧幼崽,其余成年水豚覓食。
交流行為
水豚通過聲音和氣味進行交流,包括吠叫、尖叫、口哨聲、嘰喳聲和嘶鳴等多種聲音,傳遞不同的信息。在發現危險時會吠叫以示警戒,全群體會迅速逃入水中。幼崽通過呼嚕聲保持與母親和群體間的聯系。?此外,水豚通過氣味標記領地和吸引異性,利用氣味腺和尿液涂抹周圍物品進行信息交換。
生長繁殖
生長特性
水豚在野外平均壽命為6至10年,圈養環境下可達12年。?在1.5歲、體重為30-40千克時性成熟。
繁殖方式
發情交配
水豚為一夫多妻制或混交制,繁殖高峰期通常與雨季一致,因雨季時間不同,故繁殖月份不統一。委內瑞拉和巴西潘塔納爾等地的水豚全年均可繁殖,但通常只有一個明顯繁殖周期。發情期的雄性和雌性通過尿液標記個體。發情的雌性氣味變化引發雄性追求。水豚多在水中短暫交配,但也可在無水狀態下進行。
孕產哺育
孕期約150天,每年產1胎,每胎1-8只幼崽。產后數小時雌性返回水中,幼崽自主活動后加入群體。出生一周內幼崽可吃草,但16周內接受哺乳。哺乳者不僅限于親生母親,還包括群體中的近親雌性。
撫養幼崽
幼年水豚與父母群體同住至約1歲,前三月主要依賴哺乳。斷奶前后,幼崽在托兒所活動,成年水豚共同育兒。由于體型小、行動慢,幼年水豚容易遭捕食,群體保護至關重要。其早熟和集體育兒系統減輕了父母的育兒負擔。
人工養殖
飼養資質與環境要求
在我國飼養水豚需要具備相應資質,并需申請當地林業主管部門的相關許可證。水豚適應性強,但性格敏感膽小。人工育幼時,應固定飼養員,避免頻繁更換人員和環境。選擇低脂肪低乳糖的羊奶粉作為代奶源較好。因水豚出生即長牙且愛啃咬,喂養時需細心檢查哺乳器是否損壞,避免水豚吞食異物。
飼養管理
水豚在6日齡左右開始啃咬,7-10日齡時可嘗試添加輔食。輔食添加應從單一到多樣,量從少到多,喂食次數由多變少,并根據水豚的消化情況及時調整。每日需打掃室內,定期消毒,保持空氣流通和良好飼養環境,確保水豚營養均衡和充足日照。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1996年,水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或無危等級,2008年和2016年被列為無危(LC)。
種群現狀
水豚在亞馬遜地區廣泛分布,但避免人口稠密區域,主要棲息于雨林中開闊的水邊。其活動范圍取決于資源多少:資源豐富區域所需10公頃,資源貧乏區域可能需200多公頃。在巴西潘塔納爾地區,水豚種群密度每公頃可達15只,而玻利維亞中部地區每公里數量為0.4至0.59只。?
瀕危原因
水豚數量減少主要因人類大量捕獵和作為食材,同時其幼崽是水蟒、凱門鱷和美洲虎等捕食者的重要食物來源。
保護措施
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已通過法律取締對水豚的撲獵行為。1973年實施的撲獵管理計劃后,水豚種群數量恢復增長。此外,相關國家和地區在水豚分布范圍內設立了多個保護區。
主要價值
生態價值
水豚是南美洲唯一的大型食草動物,對植被有重要影響,促進植被更新。是多種鳥類的共生伙伴,同時也是多種捕食者的主要食物來源,維持食物鏈和生態平衡。
觀賞價值
水豚性情溫和,適合近距離接觸,因此在動物園中受歡迎。其憨態可掬的模樣也使其具較高的觀賞價值。
動物趣聞
北京野生動物園水豚展區
2023年4月,北京野生動物園水豚展區開放,面積3800余平方米,包含16只水豚,是北京唯一能觀賞到水豚飼養種群的地方。?
長崎動植物公園為水豚推出“柚子浴”
水豚“柚子浴”2020年,日本長崎縣西海市動植物公園為水豚提供“柚子浴”,吸引游客拍照,并直呼“好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