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蛸
幽靈蛸別名吸血鬼魷魚,是幽靈蛸目幽靈蛸科幽靈蛸屬?動物。體鐘形,十分凝膠質,體表具黑色色素體,其間點綴著微紅褐色色素體,個體發(fā)育期早期鰭2對,其余時期鰭1對;各腕全腕具須,僅遠端1/2具吸盤;角質顎上顎喙長彎,頂端尖;頭蓋長約為脊突長的0.8倍;脊突直,不增厚;翼部延伸至側壁前緣的近基部處。下顎喙頂端尖;頭蓋寬,無開口,覆蓋脊突的約90%;翼部寬,脊突短寬,不增厚,內殼中部和尾椎寬;無墨囊和肛瓣。成體鰭后方各具一個生殼臉的圓形大發(fā)光器;外套腹部、漏斗、頭以及腕和腕間膜反口面具大量小發(fā)光器;頭部背表面具2個塊狀感光器;腕頂端發(fā)光器產生閃爍的冷光。
幽靈蛸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大洋熱帶和溫帶水域,棲息水深600-1100米多為700-800米,胴長小于20毫米的個體棲息水深多為900-1000米?;以“海洋雪”為食,所謂的海洋雪,其實就是沉落至海底的海洋生物殘骸、糞便等,并不是活著的海洋生物?;幽靈蛸為凝膠質頭足類中游泳較為迅速的一種,估算最快每秒可移動兩個身位,獲得此速度的時間僅需5秒。逃逸時,迅速向前方劃水,并伴隨著漏斗噴水;平時腕與腕間膜展開呈傘狀,做水母狀游動。幽靈蛸無纏卵腺,卵管腺小,因此產卵少。
幽靈蛸早在一百多年前在深海處被發(fā)現,在氧氣稀缺的海底,不僅有它賴以生存的食物,而且鮮有食肉動物出現,也是海洋里的活化石,讓它從遠古存活至今。
基本資料
英文名:Vampire Squid(吸血鬼魷魚)
拉丁文學名: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
大小:大約6英寸(15.2厘米)
棲息范圍:熱帶和溫帶海洋
棲息深度:1,800-3,500英尺(548.6-1066.8米)
簡介
幽靈蛸是一種發(fā)光的生物,身體上覆蓋著發(fā)光器官,這使得它們能隨心所欲地把自己點亮和熄滅,當它熄滅發(fā)光器時,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環(huán)境中就完全不可見。
幽靈蛸生活在深海中,保命手段之一就是這種生物光,當感覺到有危險存在的時候,它們會突然發(fā)光迷惑獵食者然后逃跑。
和多數的烏賊、魷魚、章魚不同,幽靈蛸沒有墨囊。它們的腕上長著尖牙一樣的釘子,由此使它們在英文中得名“吸血鬼魷魚”。有一對腕變化成可以延展的細狀體,可以拉長到這種動物身體兩倍的長度,它們就是利用這對伸縮自如的腕同其它短些的腕合作,一起來捕捉獵物。遇到危險的時候,幽靈蛸就把腕全部翻起蓋在身上,形成一個帶釘子的保護網。
就膠凍狀的生物而言,幽靈蛸游泳的速度是非常地快,最快每秒可以達到兩個身長,而且可以在啟動后5秒內達到這個速度。如果危險就在眼前,它能連續(xù)來幾個急轉彎來擺脫敵人。它們的鰭可以幫助游泳,就象企鵝和海龜所做的那樣來劃水。
1000米左右的深度是它們適宜生活的地方,但到13,000英尺(4000米)深還能找到它
觀測
發(fā)現
100多年前,一艘德國科考船首次從4000米的水下,打撈上了這種奇異的生物,它的表皮是黑色的,而眼睛卻是紅色的。這使人們感到,它看起來更像是傳說中吸血鬼的形象。吸血鬼烏賊也便由此得名。但是,它的另一個名字幽靈蛸卻表示它應該是章魚的一種。那么,它究竟是烏賊還是章魚呢?或許,我們只能期待羅賓森博士的此次探險行動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收獲。畢竟,羅賓森博士的小組曾經是第一個在深海觀察到這種生物的人們。
考察
海洋學家們把蒙塔那號潛水觀察器放到水下一千米左右的地方,期待發(fā)現吸血鬼烏賊。
蒙塔那號潛水觀察器由母船遙控。這次的高科技行動更像科幻電影中的場景。
現在蒙塔那號已經下潛到水下200處,陽光很難到達這里。眼前這些白色顆粒是海洋雪,也就是海洋植物的殘骸,它們從水面沉到深海,給海底的生物提供了食物。
此時羅賓森博士發(fā)現了遠處的一個物體,它是象鼻海蜇,長長的鼻形結構使它擁有了這個名字。但它不是真正的海蜇,而是貝類。
潛水器已經下潛到了400米,各種各樣的未知生物從鏡頭前掠過,就好像飛機穿越的云層一樣。這個像星云一樣的動物是由膠質構成的,大約有兩米寬。而這個拖著長長尾巴,看似蝌蚪的東西才是它的身體。
遠處一個黑色的東西漂了過來,它會是這次行動的主要目標――吸血鬼烏賊嗎?
然而,它只是一只貓頭鷹魚。和其他海底生物一樣,貓頭鷹魚具有十分敏感的大眼睛,這使得它可以在光線十分微弱的情況下看清楚周圍的環(huán)境。事實上,在幾百米的水下依然會有微弱的光線透射過來。
蒙塔那號在兩個小時的下潛過程中,只遇到了很少的幾種生物,這就是一個很明確的標志,那就是我們已經到達了氧氣極其缺乏的水層。
其中一種能適應極度缺氧環(huán)境的動物就是羅賓森博士正在搜尋的吸血鬼烏賊。十年前,他是惟一見到過活吸血鬼烏賊的人,從那時起,他對這種動物的興趣就從未減弱過。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想要遇到你所期待的東西的確顯得有些不太現實。
突然一個物體從左側游過了潛水器。
蒙塔那號的攝像機捕捉到了遠處一個浮動的暗色物體。
隊員們終于找到了它們苦苦追尋的吸血鬼烏賊,一個來自遠古的活化石。
這只足球大小的吸血鬼烏賊,靠輕輕擺動它的鰭來游動。一百多年前,人們曾經認為它是黑色的,而眼前這只則是暗紅色的,因為紅光不能透過海水到達這樣的深度,這成了很好的偽裝。
生態(tài)作用
2012年9月,研究發(fā)現吸血鬼烏賊是海洋中的垃圾處理機,吸血鬼烏賊借助又長又細的卷絲來捕獲飄蕩在水中的海洋碎屑,其中包括甲殼動物的眼睛和腿以及幼蟲的糞便,在吞食之前它們會用粘液覆蓋海洋碎屑。
海洋碎屑包括一些死去的甲殼動物、幼蟲、卵甚至有一種名為樽海鞘的水母狀生物,當碎屑下落并且經過細絲時就會被上面的粘性體毛結構捕獲。然后幽靈蛸就能夠把食物拉過來并且刷到自己的腕上,它的腕會用粘液把食物粘合到一起。然后借助手指一樣的卷毛把食物移動到嘴中。
幽靈蛸目分類
?亞目 Kelaenina
- ?科 Muensterellidae
幽靈蛸亞目 Vampyromorphina
- 幽靈蛸科 Vampyroteuthidae
世界紀錄
眼睛與身體的最大比例:吸血鬼魷魚眼睛的直徑可達 2.5 厘米,而其成年體長通常為 28 厘米——眼睛與身體的比例為 1∶11。(吉尼斯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