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亞
簡介
俄羅斯的亞洲部分。
具體指烏拉爾山以東,阿爾泰山脈—哈薩克斯坦—蒙古國—中國—日本以北,白令海峽以西,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面積超過1300萬平方千米,占整個亞洲面積的1/3,東西長7000多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海岸線全長近30000千米。?
?地形以高原臺地和山地為主,主要包括中西伯利亞高原、南西伯利亞山地和遠東山地。西有烏拉爾山,東為遠東山地,南緣為南西伯利亞山地。整個地勢向北降低,有利于冰洋氣團的南侵和停滯。平原地形較少,主要有西西伯利亞平原、北西伯利亞平原和科累馬平原等。氣候具有明顯的極端寒冷的大陸性氣候特征,緯度位置偏北,熱量條件差,主要屬于極地長寒氣候和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季主要受北冰洋氣團的控制,漫長寒冷,一般在7~8個月以上,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幾乎全在-20℃以下,東西伯利亞廣大地區更在-30℃以下。以土壤灰化土為主,比較肥沃,植被以亞寒帶針葉林為主,也有較大面積的灌木和草甸。金屬礦和非金屬礦豐富,世界上幾乎所有常見的礦產在此處均有分布,鐵、銅、鋁、錫的儲量尤為豐富。
?主要河流有勒拿河、葉尼塞河、鄂畢河,受地形影響,均為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勒拿河長4400千米,流域面積249萬平方千米,起源于東南西伯利亞,流經貝加爾湖西岸山地,注入北冰洋拉普捷夫海,主要支流有維季姆河、奧廖克馬河、阿爾丹河以及維柳伊河等。葉尼塞河全長5539千米,流域面積261萬平方千米,是俄羅斯第一大河,水量、水能資源均居首位,由大葉尼塞河和小葉尼塞河在克孜勒附近匯合后稱葉尼塞河,從南向北流,最后注入喀拉海的葉尼塞灣。鄂畢河全長5410千米,流城面積297萬平方千米,由卡通河與比亞河匯流而成,自東南向西北流再轉北流,縱貫西伯利亞,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畢灣。中國新疆的額爾齊斯河是其上游河源,也是中國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長期處于中華文化的影響和統治之下。從古代開始就生活著許多部落。早期的匈奴建立龐大的匈奴王國時,把北亞一些地區納入其統治之下,這是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對北亞的早期統治。唐代時期,北亞很多領土是中國的藩屬地,到元代時期更是直接納入領土。歷史上以游牧文化為主,后期逐漸受中華文化的影響,經過匈奴、突厥、蒙古等重要民族的朝貢和學習,形成了與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相近的文明體系。
?面積廣袤,占亞洲總面積近30%,但人口卻不到4000萬。其中,遠東聯邦區的人口僅約600萬。整體人煙稀少,小城市零星點綴其間,遠東最大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人口僅60余萬。經濟以石油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屬開采、冶金工業等為主。但由于氣候長期寒冷,加上運輸距離過長,工業、服務業空間分布分散,發展基礎仍然薄弱。農業也僅有西西伯利亞南部發展稍好,小麥、乳制產品和肉用畜牧產品是主要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