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K
3345
文淵閣
明太祖定都南京后,在奉天門東建文淵閣。明成祖遷都北京后,又在宮中內閣之東建文淵閣,位于午門文華殿南。永樂十九年(1421)選取南京文淵閣書運送北京,初藏于左順門北廊,宣宗宣德(1426~1435)時藏書有2萬余部、近百萬卷,英宗正統(1436~1449)年間移貯文淵閣,大學士楊士奇等編有《文淵閣書目》。明末,文淵閣被焚,大部分宮廷藏書遭毀。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乾隆三十九年,清政府派官員考察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仿該閣規制在北京宮廷內文華殿之后、明代祀先醫之所圣濟殿舊址建文淵閣,專貯《四庫全書》。于乾隆四十年始建,乾隆四十一年建成,在“七閣”中是第三個建成的。皇帝每年經筵講學后,在這里賜茶給經筵講官。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四庫全書》第一部寫成后貯藏于此,被稱為“文淵閣《四庫全書》”。管理該閣的官員,除兼銜大學士外,還有領閣事、提舉閣事、直閣事、校理、檢閱等。閣外觀兩層,其下層又分為兩層。開間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每層各6楹。該閣所藏《四庫全書》凡103架。此外,還藏有《古今圖書集成》12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