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縣
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南部,六盤山西北麓。轄海城鎮、李旺鎮、西安鎮、三河鎮、七營鎮5個鎮,史店鄉、樹臺鄉、關橋鄉、高崖鄉、鄭旗鄉、賈塘鄉、曹洼鄉、九彩鄉、李俊鄉、紅羊鄉、關莊鄉、甘城鄉12個鄉。面積637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9.84萬(2017),有漢族、回族、東鄉族、滿族、蒙古族等民族,其中回族人口28.41萬。地區生產總值52.36億元(2017)。縣人民政府駐海城鎮。秦屬北地郡,漢屬安定郡,隋屬原州,唐置他樓縣,宋設西安州。清乾隆十四年(1749)為鹽茶廳,同治十三年(1874)建海城縣。1914年更名海原縣,2004年歸中衛市管轄。 地處黃土高原西北部,屬黃河中游黃土丘陵溝壑區(見圖),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復雜,地貌類型多樣,黃土丘陵占66%,土石山區占1.6%,塬地占4.4%,河谷川地占20.9%,山地占7.1%。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平均年降水量390毫米,年均大風天氣29.1天,年日照時數2710小時,無霜期149~171天。主要河流有園河、麻春河、賀堡河、楊坊河、馬營河、楊明河、莧麻河、沙河等。土壤類型主要有黑壚土、灰鈣土、黃綿土、灰褐土(山地)等。野生植物資源以蕨菜、發菜、甘草、柴胡、秦艽、杏仁、麻黃等為主。礦產資源有耐火黏土、硅礫石、大理巖、花崗巖、油頁巖、硫、磷、煤、金、銅、鐵、鉛等。農業主產春小麥、糜子、胡麻,畜產主要為山羊、綿羊、黃牛、騾馬、驢,形成草畜、馬鈴薯、枸杞及中藥材和瓜菜4大特色優勢產業。二毛裘皮全國聞名。蕨菜、發菜遠銷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工業以毛紡、水泥、榨油、農機制造、食品加工等為主。寶(雞)中(衛)鐵路、銀武高速公路、109國道、銀(川)平(涼)公路等穿境而過。名勝有菜園新石器文化遺址、西安州古城、天都山石窟、靈光寺,以及南華山自然風景區、天都山自然風景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