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K
3810
馬尾-馬祖元宵節俗
馬尾、馬祖相隔不到100海里,兩地居民自古以來便有送花燈、鬧花燈的活動,它的起源與閩江口兩岸一個古老的傳說有關。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三太子因打抱不平而觸犯天規,被貶凡間,投生漁家,在東海岸邊與討海人同甘共苦。他扶困濟貧,慷慨仗義,為幫助漁家驅邪消災,與龍王三太子發生爭斗。玉帝大怒,派天兵捉拿,處以分尸三段的酷刑后,將其頭部扔在黃岐半島和馬祖列島之間的“馬祖澳”。正月十一日,半島漁民將玉帝三太子的頭抱回岸上,設壇祭奠并尊之為海神。此后每逢正月,漁民們都會自發地扎糊海神頭像燈,在元宵節前后舉火把通宵陪游,以為紀念。這一活動世代相沿,長期傳承不絕,逐漸成為馬尾和馬祖兩地的習俗,寓有祈求平安富足之意。
改革開放以來,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不斷加強,馬祖居民和海外僑胞紛紛返鄉尋根問祖。福州馬尾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中心與海峽對岸的馬祖經貿文化交流聯誼會繼承傳統,聯合舉辦馬尾-馬祖鬧元宵活動。每年正月十五之前(約在正月十一),馬尾方面將制作好的各式花燈航運至馬祖列島。馬尾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中心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民間文化交流活動,給馬祖島鄉親送春聯、送閩劇,舉辦書畫攝影展覽,馬祖鄉親則在元宵當天過海峽到大陸參加馬尾燈會。每年元宵之夜,馬尾與馬祖兩地燈火輝煌,人山人海,煙花爆竹五光十色,踩街隊伍翩翩起舞,歡快熱鬧的氣氛令每一位身臨其境者深受感染。尤其是“兩馬”并列的彩燈制作精巧,寓意深刻,十分引人注目,充分體現了海峽兩岸人民盼團結、求統一的美好愿望。2008年,馬尾-馬祖元宵節俗入選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