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K
2524
元宵
主要流行于漢族地區。元宵節的特色食品。宋代已有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明代稱為“糖元”,并已有人稱為元宵。清代又稱為“乳糖元子”“圓子”等,做法與今天基本一樣。北宋以前的元宵是不帶餡的糯米實心丸子,在燒開的水中煮熟,配以酒釀、白糖、蜜棗、桂花等佐料食用。南宋開始包糖餡。此后衍生出其他各種餡料。元宵在演變中口味不斷變化,其餡主要有甜咸之分。甜餡一般用糖、豆沙、棗泥、桂花、果仁等制作,咸餡則多為葷餡,以肉或肉蔬做成。
元宵的制作方法在中國有南北差異。以前一般稱“南湯圓,北元宵”,今日稱法幾乎貫通。南方制作元宵主要是包,北方主要用搖。南方人做湯圓時,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后包上餡揉成圓球狀。北方人做元宵,是以餡為基礎,先拌餡料,和勻后攤成大餅狀,晾曬后再切成方形小塊;然后把餡塊放入籮筐、竹篩或其他容器內,倒上糯米粉,不停地搖晃,其間加入清水使糯米粉粘在餡上,當餡料表面變成小圓球狀時元宵就搖成了。元宵大多以水煮食,也可蒸、炸、煎、炒。
元宵作為節令風俗食品,主要是在元宵節或春節期間食用,其外形、名稱都與“團圓”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圓和睦,寄托人們對圓滿美好生活的期望。現今元宵在市場上常年可見,已轉化為中國的一項傳統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