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普朗克(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重要創始人之一)
摘要:馬克斯·卡爾·恩斯特·路德維希·普朗克(德語: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英文:Max Planck ;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出生于德國荷爾施泰因,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重要創始人之一。1874年,普朗克進入慕尼黑大學攻讀數學專業,后改讀物理學專業。1877年轉入柏林大學。1879年獲得博士學位。從博士論文開始,普朗克一直關注并... [閱讀全文]
摘要:馬克斯·卡爾·恩斯特·路德維希·普朗克(德語: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英文:Max Planck ;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出生于德國荷爾施泰因,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重要創始人之一。1874年,普朗克進入慕尼黑大學攻讀數學專業,后改讀物理學專業。1877年轉入柏林大學。1879年獲得博士學位。從博士論文開始,普朗克一直關注并... [閱讀全文]
摘要:約翰尼斯·斯塔克(Johannes Stark,1874年4月15日-1957年6月21日),男,德國著名物理學家,畢業于慕尼黑大學,種族主義者,19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斯塔克效應”“斯坦克-愛因斯坦方程”“斯坦克數”的發現者。人物生平約翰尼斯·斯塔克(Johannes Stark,1874年4月15日-1957年6月21日),男,德國著名物理學家,種族主義者,19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 [閱讀全文]
摘要:查爾斯·埃杜德·紀堯姆,英文:Charles-Edouard Guillaume)。瑞士著名的冶金學家、物理學家,1861年2月15日出生于瑞士弗勒里埃,1938年6月13日逝世于法國塞夫勒。畢業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就職于國際度量衡局瑞士辦事處。因發現鎳鋼合金于精密物理中的重要性,而獲得了1920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殊榮。成就紀堯姆在研究鐵鎳合金的過程中,發現一種含有24%的鎳和2%的鉻的鐵合金... [閱讀全文]
摘要: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德語/英語: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烏爾姆市,美國和瑞士雙國籍的猶太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出生于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于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愛因斯坦獲蘇黎世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并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 [閱讀全文]
摘要: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丹麥文: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男,丹麥物理學家,哥本哈根大學碩士/博士,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曾獲丹麥皇家科學文學院金質獎章,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2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玻爾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他還是... [閱讀全文]
摘要:羅伯特·安德魯·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1868年3月22日—1953年12月19日),美國實驗物理學家、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896年-1921年間,密立根擔任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教授,并進行了一系列測定電子電荷以及光電效應的工作,包括著名的油滴實驗,因而獲得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1年起,密立根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任教,直至1945年... [閱讀全文]
摘要:曼內·西格巴恩(瑞典語: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1886年12月3日-1978年9月26日),瑞典物理學家,1924年,他因為發現X射線的光譜,而獲得當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殊榮。獎項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4)倫敦皇家學會休斯獎Hughes Medal (1934)Rumford Medal (1940)Duddell Medal and Prize (194... [閱讀全文]
摘要:讓·巴蒂斯特·皮蘭(法語:Jean Baptiste Perrin,1870年9月30日法國里爾 - 1942年美國紐約),法國物理學家,192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皮蘭于1948年入葬巴黎先賢祠。基本信息出生地:法國里爾逝世日期:1942年4月17日逝世地:美國紐約研究領域:物理學家國籍:法國居住地:法國研究機構:索邦大學母校:法國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皮埃爾·維克托·奧熱獲獎:諾貝爾物理學獎(... [閱讀全文]
摘要:查爾斯·湯姆遜·里斯·威爾遜(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1869年2月14日—1959年11月15日),生于英國蘇格蘭愛丁堡附近的格倫科西,父親在蘇格蘭因試驗牧羊農場而很有名.威爾遜1892年畢業于劍橋大學西得尼·薩賽克斯學院,后在劍橋大學一面做實驗研究,一面當醫學系的實驗演示員.1895年,他設計了一套設備,使水蒸氣冷凝來形成云霧.1912年,威爾遜為云室增設了拍攝... [閱讀全文]
摘要:阿瑟·霍利·康普頓(Arthur Holly Compton,1892年9月10日—1962年3月15日),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康普頓效應”的發現者,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康普頓曾參與曼哈頓計劃,任芝加哥大學冶金實驗室主任,1942年12月與恩利克·費米等人協作建立起了人類第一臺核反應堆“芝加哥一號堆(Chicago Pile-1)”。康普頓1892年9月10日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的伍斯特... [閱讀全文]
摘要:理查森,1928年因為發現熱電子發射定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曾就職于英國倫敦大學的。熱離子學的創始人。個人簡介192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熱電子發射定律192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倫敦大學的O.W.里查森(SirOwen Willans Richardson,1879——1959),以表彰他對熱電子發射現象的工作,特別是發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主要貢獻20世紀前半葉,物理學在工程技術方面最... [閱讀全文]
摘要: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Louis Victor·Duc de Broglie,1892年8月15日-1987年3月19日),男,出生于法國迪耶普,法國理論物理學家,物質波理論的創立者,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1929年 ,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32年任巴黎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33年被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人物經歷家世背景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出生在法國一貴族家庭,是家中次子。德布羅意家族自17世... [閱讀全文]
摘要:錢德拉塞卡拉·拉曼爵士,FRS(英語:Sir Chandrasekhara Raman, 1888年11月7日-1970年11月21日),印度物理學家,193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人物生平拉曼是印度泰米爾婆羅門教徒,出生在Tiruchirappalli附近的Thiruvanaikaval,馬德拉斯的主席R·錢德拉塞卡艾耶(生于1866年)和帕爾瓦蒂 Ammal的孩子。拉曼是他們八個孩子里面的老... [閱讀全文]
摘要:沃納·卡爾·海森堡(德文原名: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1年12月5日—1976年2月1日),男,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主要創始人,哥本哈根學派的代表人物,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量子力學是整個科學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他的《量子論的物理學基礎》是量子力學領域的一部經典著作。人物生平海森堡是繼愛因斯坦之后最有作為的科學家之一。23歲的海森堡于19... [閱讀全文]
摘要:保羅·阿德里安·莫里斯·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男,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并對量子電動力學早期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曾經主持劍橋大學的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并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度過他人生的最后十四個年頭。他給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費米子的物理行為,并且預測了反物質的存在。1933年,因為“發現了在原子理...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