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作家】的結果
創建時間:2023-05-31 09:32
瀏覽:13.5K
摘要:沃爾特·李普曼( Walter Lippmann,1889年9月23日~1974年12月14日) ,美國新聞評論家和作家。傳播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者之一,在宣傳分析和輿論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聲譽。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專欄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眾輿論》中,開創了被稱為議程設置的早期思想。此書被公認為是傳播學領域的奠基之作。作為一部傳播學經典著作,該書第一次對輿論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讓讀者能細細... [閱讀全文]
創建時間:2023-05-23 09:40
瀏覽:25.6K
摘要:朵琳·克羅寧,(Doreen Cronin),出生于美國紐約,第一本創作“Click,Clack,Moo: Cows That That Type”。人物經歷朵琳·克羅寧(Doreen Cronin),出生于美國紐約,熱愛寫作,作品詼諧逗趣,擁有廣大書迷。個人作品她的第一本創作“Click,Clack,Moo: Cows That That Type”,出版后即得到凱迪考特大獎的肯定。之后的作品也... [閱讀全文]
創建時間:2023-05-23 09:39
瀏覽:33.2K
摘要:羅寧·A·J,英國小說家,曾被譽為“20世紀的狄更斯”。1896年出生于蘇格蘭丹巴頓郡。格拉斯哥大學畢業,曾在南威爾士行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中尉軍醫在英國海軍預備隊服役。1925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926至1930年在倫敦行醫,1930年棄醫從事文學活動,成為專業作家。 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帽商的城堡》(1931)很受歡迎。作者簡介克羅寧·A·J,英國小說家,曾被譽為“20世紀的狄更斯”。1... [閱讀全文]
創建時間:2023-05-20 10:04
瀏覽:12.5K
摘要:卡爾·斯皮特勒(Carl Spitteler,1845-1924年),191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中積極向評選者們推薦長詩《奧林匹亞的春天》,認為這本書的作者應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奧林匹亞的春天》是一部約有2萬行的巨型史詩。主要描寫奧林匹亞王位從克羅諾斯向宙斯的轉移。故事情節和眾神的名字都來源于希臘神話,只是對赫拉進行了再創造,與神話傳說不同,作者把她寫成大王克羅諾斯的女兒,是他的王位繼承者,... [閱讀全文]
創建時間:2023-05-20 10:03
瀏覽:16.1K
摘要:克努特·漢姆生(Knut Hamsun)(1859年——1952年),挪威作家,19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主要作品有《向生命一切的青春舉杯》《大地的成長》《神秘的人》《饑餓》《在蔓草叢生中的小徑》等。他信奉德國哲學家尼采的哲學。曾在各大報紙上發表贊揚希特勒侵略行為的文章。德國侵略挪威后,仍繼續這一行為。1946年,被軟禁在奧斯陸一家老人院,1952年在老人院逝世。盡管如此,但這并不能抹殺漢姆生... [閱讀全文]
創建時間:2023-05-20 10:02
瀏覽:33.4K
摘要:阿納托爾·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年)法國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本名蒂波·法朗索瓦,生于巴黎一書商家庭。“法朗士”是他父親的名字法朗索瓦的縮寫,又因他愛祖國法蘭西,故以祖國的名字作為自己的筆名。少年時的法朗士經常替父親編寫書目、圖書簡介等,置身于書海之中。1873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金色詩篇》,爾后以寫文學批評文章成名;1881年出版《波納爾之罪》,在文壇上聲... [閱讀全文]
創建時間:2023-05-20 10:01
瀏覽:33.1K
摘要:哈辛特·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Jacinto Benavente y Martinez,1866.08.12 ~ 1954.07.14),西班牙劇作家。主要作品有劇本《既成利害》《不該愛的女人》《熱情之花》等。1922年,“由于他以適當方式,延續了戲劇之燦爛傳統”?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人物生平哈辛托·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生于馬德里一個著名的兒科醫生家庭。年輕的貝納文特曾在馬德里大學研讀法律,但... [閱讀全文]
創建時間:2023-05-14 12:00
瀏覽:25.7K
摘要:卡爾·耶勒魯普,丹麥詩人、小說家。早年在哥本哈根讀神學。1892年起定居德國德累斯頓,也用德語寫作。早期作品有詩集《紅山楂》、小說《日耳曼人的學生》,反映作者與基督教的決裂。20世紀初受印度佛教哲學影響,宣傳出世思想,寫有長篇小說《朝圣者卡馬尼塔》。晚年重新皈依基督教,著有《神的女友》。由于“在崇高理想鼓舞下寫出了豐富多彩的作品”,于1917年與他的同胞、丹麥作家彭托皮丹分享了諾貝爾文學獎。生平簡... [閱讀全文]
創建時間:2023-05-14 11:04
瀏覽:26.7K
摘要: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Wladyslaw Reymont 1867-1925年)波蘭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福地》和四卷本長篇小說《農民》等。1924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我們頒獎給他,是因為他的民族史詩《農民們》寫得很出色”。人物生平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出生在凱爾采,是家里的9個孩子之一。1893年,萊蒙特出版了一本收有六篇短篇小說的小說集。這些小說主要反映農民、城市貧民和流浪藝人... [閱讀全文]
創建時間:2023-05-14 11:03
瀏覽:36.9K
摘要:蕭伯納,全名喬治·伯納德·蕭(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愛爾蘭劇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而獲諾貝爾文學獎,他是英國現代杰出的現實主義戲劇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長幽默與諷刺的語言大師,同時他還是積極的社會活動家和費邊社會主義的宣傳者。他支持婦女的權利,呼吁選舉制度的根本變革,倡導收入平等,主張廢除私有財產。蕭伯納的一生,是... [閱讀全文]
創建時間:2023-05-14 11:02
瀏覽:22K
摘要:格拉齊亞·黛萊達(意大利語:Grazia Deledda,1871年9月27日-1936年8月15日),意大利薩丁島自然主義流派作家,1926年憑作品《邪惡之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03年出版的《EliasPortolu》標志著黛萊達正式踏上成功之路,她的代表作品有《灰燼》(Cenere,1906年)、《母親》(LaMadre,1920年)、《離婚之后》(Naufraghiinporto,192... [閱讀全文]
創建時間:2023-05-14 11:01
瀏覽:20.5K
摘要: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年10月18日—1941年1月4日),法國哲學家、作家。1859年10月18日,出生于法國巴黎。1868年,得到了波拿巴皇家中學(后改名孔道爾塞中學)的獎學金,成為一名寄宿生,開始中學學習,并對哲學逐漸產生興趣,決心專攻哲學。1877年,畢業于波拿巴皇家中學。1878年,被巴黎高等師范學院錄取,大學期間,有唯物主義傾向,對當時崇尚的康德主義持猛烈的... [閱讀全文]
創建時間:2023-05-14 11:00
瀏覽:6.9K
摘要:西格里德·溫塞特(挪威語:Sigrid Undset,1882年5月20日-1949年6月10日),是一位挪威女小說家。192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她最著名的作品是描述中世紀斯堪的納維亞生活的現代主義長篇小說──《新娘·主人·十字架》(Kristin Lavransdatter)三部曲。獲獎理由是:“主要是由于她對中世紀北國生活之有力描繪”?。個人生平溫塞特出生于丹麥凱隆堡,當她兩歲的時候,全家... [閱讀全文]
創建時間:2023-05-14 10:04
瀏覽:31.5K
摘要:托馬斯·曼(Thomas Mann,1875年6月6日—1955年8月12日),德國小說家和散文家,出生于德國北部盧卑克城一家望族。1924年發表長篇小說《魔山》。1929年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一度為帝國主義參戰辯護,但30年代即大力反對法西斯主義威脅,發表了中篇佳作《馬里奧與魔術師》(1930),對法西斯在意大利制造的恐怖氣氛做了生動的描述。托馬斯·曼是德國20世紀最著名的現實... [閱讀全文]
創建時間:2023-05-14 10:03
瀏覽:31.8K
摘要:辛克萊·劉易斯(Sinclair Lewis,1885.2.7~1951.1.10)美國作家。1914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我們的雷恩先生》問世。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羅史密斯》等。1930年作品《巴比特》獲諾貝爾文學獎。辛克萊·劉易斯是美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獲得者,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可劃分為三個時期,1920年以前以寫通俗小說為主,1920-1929年是其“黃金時期”,他創造了地地道...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