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托·斯特魯維(美國天文學家)
摘要:美國天文學家。生于烏克蘭。為恒星分光學作有重大貢獻。以發現恒星中有氫和其他元素的廣泛分布而著名。曾任葉凱士和麥克唐納天文臺臺長、芝加哥大學天文系主任和國際天文聯合會主席。還是多產作家,先后發表700多篇文章。主要著作有《恒星演化》和《宇宙》等。簡介奧托·斯特魯維(Otto Struve,俄語名:Отто Людвигович Струве,奧托·路德維戈維奇·斯特魯維,1897年8月12日-196... [閱讀全文]
摘要:美國天文學家。生于烏克蘭。為恒星分光學作有重大貢獻。以發現恒星中有氫和其他元素的廣泛分布而著名。曾任葉凱士和麥克唐納天文臺臺長、芝加哥大學天文系主任和國際天文聯合會主席。還是多產作家,先后發表700多篇文章。主要著作有《恒星演化》和《宇宙》等。簡介奧托·斯特魯維(Otto Struve,俄語名:Отто Людвигович Струве,奧托·路德維戈維奇·斯特魯維,1897年8月12日-196... [閱讀全文]
摘要:薩爾曼·魯西迪(Sir Salman Rushdie )爵士,1947年6月19日出生于印度孟買,中文名又譯為薩爾曼·拉什迪,十四歲移居英國讀書。其作品風格往往被歸類為魔幻寫實主義,作品顯示出東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1981年發表的《午夜之子》被視為他的代表作,獲得當年的布克獎,并且在2008年被評為“布克獎40周年最佳作品”。2007年,他因在文學上的成就,被英女王冊封為爵士。2008年他入選《泰... [閱讀全文]
摘要:維斯瓦娃·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年7月2日一2012年2月1日),波蘭女作家,同時也是位杰出的翻譯家,將許多優秀的法國詩歌翻譯成波蘭語,并于1996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其詩作被稱為“具有不同尋常和堅韌不拔的純潔性和力量”。有《一見鐘情》,《呼喚雪人》等著作。她是第三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詩人(前兩位是一九四五年智利的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和一九六六年德國的奈莉·薩克... [閱讀全文]
摘要:達里奧·福(Dario Fo,1926年3月24日—2016年10月13日),意大利劇作家、戲劇導演。1929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凡雷賽省雷丘諾—桑賈諾鎮。 1957年,成立自己的戲劇公司。1959年,發表戲劇《大天使不玩彈球》。1970年,發表戲劇《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1974年,發表戲劇《拒不付款》。1986年,獲奧比獎;同年,獲第五屆全國反對暴力和卡莫拉獎。1987年,獲... [閱讀全文]
摘要:若澤·薩拉馬戈(José Saramago,1922年11月16日~2010年6月18日),葡萄牙作家,主要作品有《修道院紀事》《失明癥漫記》《復明癥漫記》等。1922年11月16日,若澤·薩拉馬戈出生在葡萄牙里巴特茹省戈萊加地區阿濟尼亞加。1947年,出版處女作《罪惡的大地》。1969年,加入葡萄牙共產黨。1982年,出版《修道院紀事》。曾獲得1995年年度卡蒙斯文學獎和199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閱讀全文]
摘要:君特·格拉斯(1927.10.16——2015.04.13),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作家。著有長篇小說《鐵皮鼓》、《狗年月》等。君特·格拉斯1927年出生于但澤市。父親是德國商人,母親為波蘭人。1944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征入伍。1945年負傷住院。戰爭結束時落入美軍戰俘營。戰后曾從事過各種職業,先當農業工人,學習過石雕和造型藝術,后成為職業作家、雕刻家和版畫家。他是“四七”社成員,政治上支持社會民主... [閱讀全文]
摘要:高行健,1940年1月4日出生于江西贛州,祖籍江蘇泰州,法籍華裔劇作家、小說家、翻譯家、畫家、導演、評論家。1962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1987年移居法國,1997年取得法國國籍。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并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作家。直至2010年,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36種文字。代表作有小說《靈山》《一個人的圣經》,戲劇《絕對信號》《車站》等。人物經歷幼年時光民國二十九年一月四... [閱讀全文]
摘要:維迪亞達·蘇萊普拉薩德·奈保爾(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1932年8月17日—2018年8月11日 ),簡寫維·蘇·奈保爾或V·S·奈保爾,英國印度裔作家。1932年8月17日,維·蘇·奈保爾生于中美洲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一個印度婆羅門家庭。1950年獲獎學金赴英國牛津大學留學。1955年定居英國,并開始文學創作。其主要作品有《通靈的按摩師》《重訪加勒比》《非洲... [閱讀全文]
摘要:凱爾泰斯·伊姆雷(Kertész Imre,1929年11月9日-2016年3月31日),匈牙利猶太作家,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29年11月9日,凱爾泰斯·伊姆雷生于布達佩斯,1944年被納粹投入奧斯維辛集中營,1945年獲得解救。1975年,出版以他在集中營生活為背景的首部小說《命運無?!?。2002年因該部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6年3月31日,凱爾泰斯·伊姆雷在布達佩斯去世,享... [閱讀全文]
摘要: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John Maxwell Coetzee),1940年2月9日出生于南非開普敦,南非白人小說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大學教授。是第一位兩度獲得英國文學最高獎 -布克獎的作家。于200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非洲第五位、南非第三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生平簡介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1940年2月9日出生于南非開普敦市, 兼具德國和英國背景,但以英語為母語。1960年代庫... [閱讀全文]
摘要: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奧地利女作家,是中歐公認的最重要文學家之一,曾獲得不來梅文學獎(1996)、柏林戲劇獎(2002)和萊辛批評家獎(2004)等諸多獎項。 是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46年生于奧地利施蒂利亞州的米爾茨楚施拉格。她的父親具有捷克與猶太血統,是位化學家,母親出身于維也納名門望族。自幼學習音樂,早年攻讀音樂、戲劇和藝術史,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詩歌寫作走上文壇后,著力從事戲劇... [閱讀全文]
摘要:費利特·奧爾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土耳其當代最著名的小說家,西方文學評論家將他與馬塞爾·普魯斯特、托馬斯·曼、卡爾維諾、博爾赫斯、安伯托·艾柯等相提并論,稱他為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1952年6月7日,帕穆克生于伊斯坦布爾。1998年《我的名字叫紅》出版,該作品獲得2003年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同時還贏得了法國文藝獎和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 [閱讀全文]
摘要: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1919年10月22日-2013年11月17日),筆名簡·薩默斯,英國女作家,代表作有《金色筆記》等,被譽為繼伍爾芙之后最偉大的女性作家,并幾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以及多個世界級文學獎項。在2007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這位英國女作家。她是迄今為止獲獎時最年長的女性諾貝爾獲獎者。此外,她是歷來第三十四... [閱讀全文]
摘要:讓-馬里·古斯塔夫·勒·克萊齊奧(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法國著名文學家,出生于1940年,是20世紀后半期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現今法國文壇的領軍人物之一,與莫迪亞諾、佩雷克并稱為“法蘭西三星”。在1994年法國讀者調查中,克萊齊奧成為最受讀者歡迎的作家。200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勒·克萊齊奧代表作品有《訴訟筆錄》《戰爭》《流浪的星星》《饑餓間奏曲》... [閱讀全文]
摘要: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1953- ),德國女作家和詩人,1953年8月17日出生于羅馬尼亞西部蒂米什縣小鎮尼特基多夫。1987年移居德國。她以寫作德裔羅馬尼亞人在蘇俄時的遭遇著稱,目前她的大多數作品已在中國大陸出版。2009年10月8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人物生平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1953年8月17日生于羅馬尼亞西部蒂米什縣小鎮尼特基多夫一個農民家庭,所在村莊以德...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