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金(黑人民權運動領袖)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非裔美國人,出生于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美國牧師、社會活動家、黑人民權運動領袖。
1947年,馬丁·路德·金被任命為埃比尼澤浸禮會教堂助理牧師。1954年9月,接受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的聘請,擔任該教堂的牧師;同年,當選為蒙哥馬利市有色人種協進會執委。1955年12月,被推選為蒙哥馬利改進協會主席,領導了蒙哥馬利巴士抵制運動。1957年8月,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領袖會并當選為主席。1963年4月12日,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領導了大規模群眾示威游行;8月28日 ,組織了爭取黑人工作機會和自由權的“華盛頓工作與自由游行”,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館的臺階上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同年,馬丁·路德·金成為《時代周刊》的年度人物。1964年,馬丁·路德·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1968年4月4日下午,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洛林汽車旅店二層被種族主義分子暗殺,終年39歲。
2006年12月,馬丁·路德·金被美國雜志《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8名。
人物生平
求學生涯
1929年1月15日,馬丁·路德·金出生于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奧本街501號,一幢維多利亞式的小樓里,本名邁克爾,因父親對德國宗教改革先驅馬丁·路德十分仰慕,在1934年將其改名為馬丁·路德·金。?馬丁·路德·金天賦聰穎,勤奮好學,學習成績優異。13歲時進入布克·華盛頓中學。15歲進入莫爾豪斯學院攻讀社會學,校長梅斯博士是一位布道家、神學家,公開反對種族壓迫。受梅斯博士的影響,馬丁·路德·金在17歲時選擇了浸禮會牧師為終身職業。1947年,被任命為埃比尼澤浸禮會教堂助理牧師。
1948年春,馬丁·路德·金從莫爾豪斯學院畢業,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同年秋,進入賓夕法尼亞州的克魯澤神學院(Crozer Seminary)攻讀神學,并于1951年6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并獲得了學士學位及獎學金。在學習中,馬丁·路德·金探究了圣雄甘地在社會改革方面的非暴力策略。
1951年秋,馬丁·路德·金進入波士頓大學神學院就讀。??
前期運動
1954年9月,馬丁·路德·金接受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的聘請,擔任該教堂的牧師。因熱情工作、為黑人辦事、建立各種委員會幫助黑人,馬丁·路德·金當選為蒙哥馬利市有色人種協進會執委。
1955年春,馬丁·路德·金通過了波士頓大學神學院的論文答辯,獲神學博士學位。?12月5日,蒙哥馬利市黑人領袖們開會建立了蒙哥馬利改進協會,推選馬丁·路德·金為主席,在蒙哥馬利市發起了對公共汽車的抵制運動。
1957年1月,馬丁·路德·金應邀參加了加納獨立慶典,回到了祖先的國土,從此,他十分關心非洲事務,并同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領袖保持密切聯系。
在抵制運動期間,貝阿德·拉廷斯曾向馬丁·路德·金建議建立南方的民權組織,團結各種抗議力量,推進南方的民權運動。馬丁·路德·金很同意貝阿德·拉廷斯的建議,經過一番籌備,1957年8月,馬丁·路德·金邀請了115名南方的黑人領袖在蒙哥馬利開會,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領袖會,馬丁·路德·金當選為主席。?
1958年,馬丁·路德·金因流浪罪被逮捕。
1959年初,馬丁·路德·金對印度進行了一個月的訪問和考察,堅定了他對非暴力抵抗的信仰。
1960年1月,馬丁·路德·金辭去了蒙哥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的職務,返回亞特蘭大成為埃比尼澤浸信會牧師,并全力領導南方基督教領袖會。
1960年,黑人大學生們揭起了入座抗議的浪潮,這促進了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的形成。馬丁·路德·金支持學生運動,并對創建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的青年分部表現出興趣。
聲望漸隆
1963年4月12日,馬丁·路德·金和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領導人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領導了大規模群眾示威游行。馬丁·路德·金于當天被捕。他在獄中寫作了《從伯明翰市監獄發出的信》。信中,他闡述了美國民權運動的初衷、期望和夢想,批駁了對民權運動的種種指責。1963年夏天,當沙特爾沃思牧師在白宮會見美國總統肯尼迪時,他說:“沒有伯明翰,我們今天不可能坐在這里?!?/p>
1963年8月28日 ,馬丁·路德·金組織了爭取黑人工作機會和自由權的“華盛頓工作與自由游行”,此次示威運動中有超過二十五萬的抗議者聚集在華盛頓特區。在林肯紀念館的臺階上,馬丁·路德·金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同年,馬丁·路德·金成為《時代周刊》的年度人物。
1964年,馬丁·路德·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遇刺身亡
1966年,出版了《我們從這里往何處去?》一書,宣傳以非暴力直接行動在北方消滅黑人貧窮的主張。
1967年,城市種族間暴力升級, 美國聯邦調查局主管埃德加·胡佛則趁機加強了破壞馬丁·路德·金領導力的全面努力。加之馬丁·路德·金對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公開批評,使得他與林登·約翰遜政府關系緊張。
1967年12月,馬丁·路德·金發起了意在對抗經濟問題的窮人運動,但這項活動并沒有得到早期民權革新運動者的支持。
1968年4月3日,馬丁·路德·金和幾位南部基督教領袖聯合會的領導者一起抵達田納西州孟菲斯機場,準備于4月8日參加孟菲斯清潔工人的罷工游行;4月3日晚9點30分,馬丁·路德·金在梅森教堂開始了名為“高山”的最后一次演講;4月4日下午6點01分,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洛林汽車旅店二層被種族主義分子暗殺,終年39歲。
主要影響
人物思想
早在莫爾豪斯學院期間,馬丁·路德·金就接觸到了亨利·戴維·梭羅的非暴力抵抗說。而在克魯澤神學院期間,馬丁·路德·金潛心學習和研究哲學、神學和美國奴隸制度史,他閱讀和研究從柏拉圖到洛克、馬克斯、黑格爾、尼采等人和當代美國神學家的著作以及關于美國黑人爭取自由的道路的主張。此后,他聽了訪問印度歸來的霍華德大學校長莫迪凱·約翰遜關于甘地生平和其學說的演講,馬丁·路德·金很受鼓舞,認為甘地的非暴力消極抵抗不合作主義,正是他一直尋求的理論上的方法。1951年秋,馬丁·路德·金進入波士頓大學神學院就讀,求學期間,馬丁·路德·金進一步研究哲學、神學、各主要宗教教義和宗教心理學,特別是黑格爾的著作,對他產生了重要影響。他把黑格爾的偉人是“世界精神”的代表的英雄史觀納入了自己的歷史觀。他從黑格爾的辯證法受到啟發:發展是通過斗爭實現的,世界歷史的道路是走向普遍正義。他接受了黑格爾的合題論,即高一級的真理寓于調和正題同另一個與正題相矛盾的反題的合題之中。據此,馬丁·路德·金認為對立的事物可以調和起來處于合題之中。這是他認為新教自由主義(人性善、理性的力量、愛的力量、非暴力主義)同尼布爾的新正教說(人性惡、非暴力和暴力并無根本的道德上的差別)的矛盾,可以調和起來處于合題之中。馬丁·路德·金認為真正的和平主義,如甘地所說的,不是“不抵抗邪惡,而是以非暴力抵抗邪惡”。用金自己的話說:真正的和平主義是以愛的力量勇敢地面對邪惡,相信受暴力之害比對人施加暴力要好;訴諸壓迫者的良知,愛的抵抗可以實現人的心靈的轉變,并且使人向普通正義靠近一大步。這一思想使馬丁·路德·金反對任何戰爭,他確信,基于愛的非暴力抵抗是美國黑人爭取自由的道路,終身奉之不渝。
政治成就
蒙哥馬利抗議運動
1955年12月2日 ,蒙哥馬利市有色人種協進會秘書羅莎·帕克斯因拒絕遵從蒙哥馬利公交車上的種族隔離政策,不給白人讓座,而被警察逮捕并遭到控告。12月5日 ,蒙哥馬利市黑人領袖們開會建立了蒙哥馬利改進協會,推選馬丁·路德·金為主席,領導黑人在蒙哥馬利市發起了對公共汽車的抵制運動。最終美國最高法院于1956年11月宣布亞拉巴馬州的種族隔離法律違反憲法,蒙哥馬利市公車上的種族隔離規定也被廢除。這次抗議運動,是黑人在美國南方第一次以非暴力直接行動進行的抗議斗爭,突破了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局限于法庭斗爭的傳統斗爭方式。它把黑人牧師作為民權運動領袖的作用提到新的高度,喚起了南方黑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伯明翰抗議運動
1963年4月2日,馬丁·路德·金在伯明翰發動了反對公共設施的種族隔離運動。市當局采取高壓政策,把許多示威者投進監獄。州法院發出禁令,禁止金等人示威。金在記者招待會上痛斥禁令是“在維持法律和秩序的掩飾下的暴政”,率領群眾游行,被捕入獄, 金從監獄中寄出《從伯明翰市監獄發出的信》,義正詞嚴地逐條駁斥各方面對伯明翰抗議運動的攻擊,特別駁斥了對他們“不守法”的指斥。最終,伯明翰黑人的抗議運動經過兩個月的反復較量,終于取得勝利。這是金領導的第二次成功的抗議運動。 這是一次比蒙哥馬利斗爭影響大得多也深遠得多的勝利,被認為是南方黑人民權運動的一個轉折點。 在伯明翰勝利的影響下,約900座南方城市的黑人在1963年進行了非暴力直接行動,從紐約到加州有100萬人舉行了聲援示威。結果南方261座城市取消了種族隔離。
華盛頓游行
伯明翰抗議運動后,總統約翰·肯尼迪于1963年6月11日向全國發表了關于民權的電視講話,并于8天后,向國會提交了他的民權法案。為了向國會施加壓力,推動新民權法的通過馬丁·路德·金與美國另外三大民權組織領袖和黑人工會領袖法默、威爾金斯、懷特利·揚和蘭道夫決定于1963年8月28日在首都舉行盛大游行和全國大會,最終有來自全國的25萬黑人和同情黑人的白人在林肯紀念堂舉行群眾大會。馬丁·路德·金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這是一次顯示黑人爭取自由的決心的大會,對新民權法的通過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演講成就
馬丁·路德·金被譽為百年來八大最具有說服力的演說家之一,出眾的演講才華使他具有非凡的個人魅力和組織動員社會資源的能力,他不僅能鼓舞黑人民眾進行斗爭,而且還能爭取白人民眾的支持。綜觀他的各種演講,可以發現其實每一次都是對各種語言修辭能力的綜合運用。每一篇講稿都可謂經過細密的設計:從生活中的現實體驗切入,適時地運用歷史和《圣經》典故,用排比勾勒出未來社會的美好面貌,輔以一系列蓬勃激烈的辭藻將演講情感推至高潮,于熱烈之中謝幕。?
歷史評價
美國演員查爾頓·赫斯頓:金是20世紀的摩西。
歷史學家泰勒·布蘭奇:金像摩西那樣的先知一樣,跨越了被種族分隔的大地。最后他變成一根火柱,照耀著后人繼續前行。他在精神上遏止了黑暗與黑暗對峙、仇恨與仇恨循環的可能性。
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蘭尼·威爾肯斯:金先生激起了人們為公民權利而作斗爭的心。
2006年時任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我們懷念馬丁·路德·金,不僅是為了紀念他的品格和領袖風范,還是為了記住尚未走完的行程。
2013年時任美國總統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金的演講激發了美國人的良心,現在人們正是站在金的肩膀上前進。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①在華盛頓,馬丁·路德·金挑戰美國人,讓他們實現民主承諾,讓上帝的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公平的真實存在。②我一生敬仰的英雄是馬丁·路德·金和約翰·肯尼迪,他們一直在和華萊士所主張的事情(指種族隔離)作斗爭。
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勒布朗·詹姆斯:①馬丁·路德·金是那種付出自己生命為大家創造更好生活的人,幫助大家生活在一個自由世界,讓我們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不管我們的膚色如何,我們都可以自由外出。不管你是誰,不管你的身高和體重如何,也不管你來自哪里,大家都可以在這個世界上共處。②馬丁·路德·金有著廣闊的視野,他為我們所有人擋住了一顆子彈。理論上,我們可以這么說。雖然現在還有人想把大家分成不同的類別,但是大家今天能一起站在這里,馬丁·路德·金有很大的功勞。
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張瑞華:①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馬丁·路德·金就是那篇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事實上,金代表的不僅僅是那個夢想,更是一場運動、一個年代以及一種精神。②金一生追求非暴力,最終卻成了暴力的犧牲品,這不免令人悲哀。值得慶幸的是,他為后人留下他的夢想與信念,人類為此會永遠紀念他。
軼事典故
馬丁·路德·金一生受到無數次的恐嚇,曾十次被人以各種各樣方式監禁,三次入獄,三次被行刺,第一次被精神病人捅了一刀,第二次在教堂被扔進了炸彈。第三次則是1968年4月4日遇刺身亡。
人際關系
家族
馬丁·路德·金的家族發源于非洲裔美國人的浸信會。
祖父
亞當·丹尼爾·威廉姆斯,埃比尼澤浸信會的牧師和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亞特蘭大分會的發起人。
父親
老馬丁·路德·金,繼承父親威廉姆斯成了埃比尼澤的牧師
母親
馬丁·路德·金的母親是一名教師。
妻子
科雷塔·斯科特,馬丁·路德·金在波士頓求學期間,經友人介紹,與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學習的科雷塔·斯科特相識,二人一見鐘情,并于1953年6月18日結婚。?2006年,科雷塔·斯科特去世。
子女
長子,馬丁·路德·金三世。
次子,德克斯特·金。
長女,約蘭達·金,于2007年去世。
次女,伯尼斯·金?。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