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鳳(三國演義的人物)
潘鳳本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而如今的潘鳳則因為種種原因,以“無雙上將”的身份成為新文學形象,而在網絡上廣泛流傳。“上將潘鳳”也成為三國人物中備受矚目的人物形象之一。
人物簡介
潘鳳,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擅使大斧。登場于小說第五回。冀州牧韓馥部下的上將。當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他奉韓馥之命前往汜水關前挑戰董卓部下大將華雄,不敵被斬。
原文:
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苯B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后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愿往?!苯B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苯B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北娊允?。
相關書籍
上將潘鳳大傳
潘鳳,字無雙。青州泰安人,高九尺,腰大十二圍,使一百八十斤開山大斧。自幼熟讀詩書,暢曉兵法。有經天緯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每自比于姜尚、張良,許邵評價為“亂世之能臣,治世之英雄”,眾人莫能解。時黃巾暴亂,御史中丞韓馥受任招兵平叛,知其大名七顧其宅,欲聘為軍師。途中為賊所劫,鄉人報之潘鳳,頃之鳳至,大喝一聲,賊皆逃散。馥大奇異之,言:“此吾樊噲也?!蹦税轂樯蠈?。鳳于敵百萬軍中自來自去,取敵頭目首級如探囊取物。馥屢立大功,為冀州牧,此皆潘鳳之力也。馥與鳳食則同器,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韓馥帳下謀士皆不悅,深妒之。鳳感大恩,為馥謀劃大事。冀州民人殷盛,兵糧優足。袁紹有意取之,鳳常勸韓馥戒防。紹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馥亦愿助之,鳳曰:“不可,廢帝非可行之事,袁紹非共謀之人?!敝\士劉三私下進言:“俗語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潘將軍既勇武無敵,奇謀必短,不可盡賴之?!别バ?,不納鳳之智謀。袁紹嘗請韓馥至大營,命顏良文丑宴前舞劍,欲殺馥。鳳怒,奪顏良劍,一拳打翻在地,一把抓文丑在手,如提童稚。袁紹兵將皆驚,無敢前,紹告饒,痛哭流涕。后馥與袁術等共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顏良文丑深懼潘鳳,不敢同行。鳳見紹等各懷異心,料終不能成事,數勸韓馥早回冀州,以謀大計。馥曰:“吾欲賴君于十八路諸侯之中樹立威望,今寸功未立,怎好回師?”鳳答曰“來日某必斬將立功,主公須依吾言,早做良圖。”馥應之。袁紹欲除韓馥以奪其地,終不死心,謀士逢紀曰“韓馥所可畏者,唯潘鳳耳,可設計除之?!痹S攸獻計:“主公可選病馬一匹,贈于潘鳳,令其出戰,鳳必被敵將所殺?!碧镓S曰:“此意雖妙,尚未足致潘鳳死,鳳為人謹慎多謀,主公贈馬,必不會輕易騎之,可委韓馥換之?!苯B從其計,連夜奔往韓馥營,泣曰:“前日之事,實為誤會,絕非鴻門,奈何潘將軍不諒?今大敵當前,眾公須上下一心。紹愿獻千里馬一匹,贈于潘將軍,權當賠罪?!别ピ唬骸吧?。”紹又曰:“潘將軍知吾所贈,恐不接受,愿韓公私為之換,待其乘吾寶馬,立了大功,再告之,使其驚喜?!别头Q“善”。次日,董卓都督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堅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曰:“誰敢出戰?”袁術背后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愿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苯B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出營,手下牽來昨日袁紹所送灰毛病馬,鳳心中納悶,卻顧不得許多,飛身上馬出戰。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北娊允mn馥聞之大哭曰:“無雙死,乃天喪吾也!”唯袁紹竊喜。關羽騎馬出戰,見潘鳳將軍臥于地上,身中數箭,面含微笑。再看華雄,已死于馬上,口流鮮血不止,狼狽不堪。乃暗自嘆道:“潘將軍真大力神人,華雄與其過招,五臟振碎,吾不及也。”便割華雄之首,還于帳內,曹操所贈之酒尚溫,眾皆傳言關公“溫酒斬華雄”。后人有詩嘆曰:“轅門畫鼓響冬冬,墜馬無雙斬華雄。敵將若能下馬死,何來美髯建奇功?”聯盟即散。次年,袁紹奪取冀州,韓馥曰:“若潘無雙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捶胸大哭:“哀哉,潘鳳!痛哉,潘鳳!惜哉!潘鳳!悔哉,潘鳳!”遂自殺而亡。
無雙鳳仙傳
潘鳳,字無雙, 青州泰安人,身長九尺,精壯魁梧,使百八十斤之開山大斧。鳳自幼熟讀兵書,苦練大斧,有經天緯地之才,亦有無雙之武勇,其學成之日,有幼時所見之五彩鳳凰現身道賀,鳳凰以人言謂之:“汝乃九天鳳仙轉世,前世歷劫無數,此世必有超凡之經歷,如今天下大亂,群雄并起,正是汝出山之時,然此天下奸滑狡詐之徒無數,皆妒嫉有才之人,汝冒然出山恐受其害,御史中丞韓馥雖無大才,然此人忠厚老實,汝可出山前去投奔,再尋日后之出路?!兵P從其言,出山投奔韓馥去了。
時值黃巾之亂,百姓苦不堪言,韓馥響應朝廷號召出兵鎮壓,鳳任先鋒大將隨軍前往。黃巾亂黨之中有張氏三兄弟,其兄長張角號稱“天公將軍”,有神鬼莫測之謀,不料此戰竟先遇潘鳳,可憐他謀略未出便被其斬于亂軍之中,潘鳳由此一戰名震天下。黃巾之亂后,董卓獨霸朝綱,為籠絡韓馥,卓任命其為冀州牧。潘鳳見此,進言韓馥道:“董卓乃奸詐之徒,獨霸朝綱實為可惡,吾等于黃巾之亂立下大功,卻反被其制實為不妥,望主公早舉反旗征討此賊,還天下一片清明?!甭勂溲裕n馥面露苦惱之色,曰:“此言不錯,然吾等當下如此勢力,恐不是其對手,需等候時機?!迸锁P笑道:“主公明日早朝拜見董卓,吾只身隨主公前往,于朝堂之上斬殺逆賊,可妥?”韓馥驚道:“那董卓帶劍上朝,一旁又有溫侯呂布護衛,那呂布乃天下第一武將,汝豈能殺之?”潘鳳面無懼色,只道:“吾明日便于朝堂之上與那呂布一決高下,若能先斬呂布,董賊則后退無門矣。”
次日,董卓帶劍上朝,接待韓馥,不等其言,潘鳳已然發動,那呂布見來者不善,慌忙取戟迎戰,二人與朝堂之上酣戰,視旁人如虛空,三十合后,呂布戟斷人亡,鳳取斷戟擲出,將那董卓釘死于墻上,解了朝廷之危。事后只聞潘鳳輕聲道:“呂布不愧為一代勇將,可惜投錯主公自尋死路?!贝撕?,潘鳳受朝廷封賞稱“無雙勇將”。董卓死后,常有天下名士前來拜會韓馥,實為拜會潘鳳。一日,有中山靖王之后人劉備前來拜會,劉備有兩位義弟,乃是關羽張飛,二人皆為驍勇之猛將,因不服潘鳳之武,故決定一較高下,于是三人三馬于校場會面。那關羽手持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拍馬飛奔而來,直取潘鳳,潘鳳見狀面無懼色,只一甩大斧便將大刀支開,張飛見兄長面露難堪之色,便拿丈八蛇矛來助,三將飛馬一處酣戰開來。二十合后,關張二人難以抵御,遂以全身之力壓下,企圖壓下潘鳳大斧,鳳知其用意也不硬接,竟松開手中大斧,一左一右拽向二將跨下駿馬,略一發力便將二人連人帶馬锨翻在地,二將好不狼狽。此一戰后,關張二將心服口服,又因能合力與無雙勇將戰二十合,遂名震天下。潘鳳也贊二人曰:“天下豪杰,吾獨贊關張二人?!?/p>
是時天下動蕩如舊,河北袁紹兵強馬壯,為一統中原而起兵進犯冀州,遣手下猛將顏良文丑引七萬大軍浩浩蕩蕩前來。韓馥苦惱,欲投靠張邈,潘鳳進言道:“張邈小人,吾等不屑與其同謀,末將愿引一支精兵,驅走袁紹,斬其大將顏良文丑,以報主公?!表n馥不解,曰:“袁紹有七萬大軍,冀州乃區區彈丸之地,僅有一萬士卒,豈可御之?”鳳對此早以了然于胸,道:“豈不聞兵法詭道,驅敵于千里之外?”馥信之,譴兵三千予鳳,待其破兵。
此后,潘鳳率區區三千兵馬,以上古奇陣破敵無數,又以神出鬼沒之姿不斷滋擾,使袁紹頗為苦惱,便于此時想出一毒計。袁紹先遣使者往張邈處,與其結盟,令其于后方進攻冀州。韓馥苦于后方不穩,便派斥侯往前線,欲尋回潘鳳再商后事,不料斥侯未到前線便死于張邈屬下刺客之手,馥不知詳情,無奈之下開城投降,并為張邈所劫持。
數日后,潘鳳回兵冀州,卻發現中了敵方埋伏,正是袁紹張邈之軍馬,鳳不知情便開口問之。張邈曰:“無雙勇將,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汝主公已開城投降,現正在吾軍帳之中,勸汝速速投降,方饒汝不死?!甭犅劥搜?,潘鳳心中啞然,片刻后方道:“吾主降敵,背后必有奸人使壞,然吾萬萬不降,愿以此身報效世間正道!”只言片語說得氣勢非凡,竟鎮住敵十萬大軍。袁紹氣急反笑:“既如此,便讓汝萬劫不復!”遂命全軍猛攻。
顏良文丑領兵殺入潘鳳陣中,企圖以大軍之勢滅敵,沖殺一陣二將正遇潘鳳,三將圍攏一處戰開,鳳此時已抱必死之心,手中大斧舞得密不透風,只三合便將顏良文丑二將連人帶馬斬為三段。潘鳳隨后繼續沖殺,于十萬大軍之中殺得百進百出,遇敵便砍,只一上午,袁紹大軍便死了兩萬余人,其中有八成皆為潘鳳一人討殺。袁紹見潘鳳如此驍勇,便命全軍變陣,以一字長蛇陣御敵,一字長蛇陣乃是陣法之基礎,可憐潘鳳手下三千人馬早已被滅,致其連此區區陣法都不可破!
潘鳳見勢大怒,使盡全身無雙之勇力沖向袁紹本陣,只一刻鐘便來到陣前,袁紹忙命人放出亂箭,潘鳳坐騎應聲倒下,鳳便以步戰沖陣,竟于亂軍之中撕破敵防!張邈見勢不妙,欲轉身逃走,忽聞身后大喝:“賊子休走!”潘鳳擲出腰間長劍,一劍刺死張邈。
又戰一刻鐘,鳳又討殺千余人,終因手中大斧折斷,精疲力竭之際被亂槍刺死,死前一吼,竟也嚇死周圍十余人!
聞聽潘鳳戰死,韓馥痛哭不止,自殺于冀州,袁紹徹底攻克冀州之步伐自此無人可擋。此戰之后,潘鳳因奮戰到底,堅持不懈之作為,使后世譽之為“鳳仙”,于三國亂世之黃昏中璀璨閃過。
人物軼事
潘鳳遺書
道榮鑒上:
吾從韓刺史與諸侯會盟討賊。欲上報國家下安庶民,然吾今已遭小人暗算,身中劇毒,若不運功則無礙,若運功則必死矣
吾若言之,恐諸侯不睦,自相征伐,以董賊可乘之機,董卓未滅,諸侯若相爭,非國家之幸也!昨聞文臺已敗,數日華雄必引兵下關挑戰,吾觀諸侯眾將,能勝華雄者少矣,韓刺史定讓吾出戰,吾受刺史厚恩,唯有一死而報之,誓取華雄之首以謝天下!
華雄若死,董軍必震,卓懼諸侯之勢,必棄洛陽而走長安,然諸侯各懷異志,見卓已退,亦難久矣。董卓驕奢,呂布難為人下,布必殺卓,卓雖死,天下亦難平矣!
刺史仁弱,且兼袁氏故吏,冀州終將被袁紹所得,公孫瓚久窺冀州,紹若得之,必與瓚相攻,瓚雖善戰。然紹城府頗深,紹將滅瓚而霸河北。吾觀曹孟德,可謂超世之杰,非常之人,必奉王室以清天下,袁曹今雖睦,然終將一戰,紹雖亦人豪,然其外寬內忌,多謀少決,非孟德之敵手,使燕趙易主,六州而一者,必孟德也!
孫氏一門勇烈,然文臺恃勇輕進,恐然長保,吾觀其二子,其貌異于常人,定成大器,承父志據江東而王也!劉備其人,野心勃勃,其志不再小然則北有曹公,東有孫氏,備無立錐之地,必向西圖。劉焉者,雄人也,然其子暗弱,西蜀諸將貌合心離,備欲爭天下,必圖益州,以吾觀之,天下終將鼎足三分而立哉!
兄為荊南上將,亦善為之。
嗚呼!鳳何懼一死,狠其未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也!
鳳雖有報國之志,然命將終于此。
再拜頓首!
鳳絕筆
初平元年
潘鳳故事
165年生于青州府泰安縣。180年師從云山道人學習開山斧法,三年乃成。183年11月結識了時為鄴州刺史的韓馥,救國救民的共同志向使他們成為莫逆之交,并加入韓馥組建的新軍。
184年至186年,在與黃巾賊的艱苦斗爭中,潘鳳作戰英勇頑強,不怕犧牲。185年3月在東河戰役中,他和小校及另一名新戰士負責堅守225.9高地3號陣地,5日拂曉,敵軍在強弩、投石車的掩護下向陣地發起進攻,他指揮若定,英勇還擊,連續作戰2個時辰,打退敵人10余次進攻。后來小校調去支援9號陣地,他和新戰士繼續堅守,又連續打垮敵人10余次進攻。當發現10號陣地危急時,他舉起斷刃的板斧,帶領戰友主動支援,冒著敵亂箭封鎖,搶先登上制高點,將已沖上陣地的敵人擊退。經一天激戰,共打退敵軍40余次進攻,殲敵280余人,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戰后鄴州府為他記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稱號。
190年1月潘鳳參加了十七鎮諸侯“救國討董運動”。敵王牌第一師中將師長華雄率軍駐扎在虎牢關,聯軍在地形不利的情況下發起攻擊,祖茂、俞涉先后陣亡。潘鳳當日正身染重病,然其毅然決然再三請戰,曰:“為勞苦大眾求解放、為漢室中興奮戰,是我奮斗的目標!”于是,主公韓馥只得在參謀會上告眾諸侯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聯軍總司令袁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傲然出戰,華雄為之膽寒。大戰三十回合,潘鳳重病在身,見力斗不勝、欲回馬以箭射雄。然手下左衛劉三,密與華雄相通、大叫“潘鳳詐敗”,雄乃飛刀斬潘鳳于馬下。由于叛徒出賣、潘鳳被敵人殘酷殺害,年僅26歲。潘鳳遇難后,韓馥聞訊十分悲痛,并撰文紀念潘鳳,稱贊他是“革命意志堅強”的“偉大的戰士”。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