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國醫生,發現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其結構和生理效應)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Philip Showalter Hench,1896年2月28—1965年3月30日),美國醫生,1920年獲得匹茲堡大學醫學博士。由于發現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其結構和生理效應,他與愛德華·卡爾文·肯德爾、塔德烏什·賴希施泰因共同獲得了195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人物經歷
1896年2月28日出生于美國匹茲堡。1916年畢業于拉斐特醫學院并獲得碩士學位。隨后進入美國陸軍軍醫團,編入預備役,繼續在匹茲堡大學攻讀醫學,1920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在大學和醫院工作六年后,到德國留學。1928年起任梅歐財團的大學醫院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任中校軍醫,1946年退伍后任陸軍軍醫團專門顧問,仍回梅歐財團醫院任職,進行醫藥研究工作。1958年從梅歐財團退職,任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1965年3月30日在牙買加的奧喬里奧斯逝世,終年69歲。
亨奇在梅歐財團醫院,著重研究風濕病。他發現黃疽病人或孕婦原先患的風濕性關節炎都會減輕,就斷定黃疸病或妊娠期婦女休里一定存在一種能抑制風濕病的物質被釋放出來。由此他確認風濕病是可以治愈的,于是他就集中精力研究這個問題。起初他作了許多試驗,如給風濕關節病患者注射黃疸病人的膽汁、注射性激素或輸孕婦的血等,都沒有成功。后來他從肯德爾博士那里看到關于“可的松”的論文,受到啟發,決定進行試驗,1948年到1949年他和肯德爾一起用可的松給風濕關節炎病患者作臨床試驗,終于獲得成功。以后對可的松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治療一般風濕病以至其他疑難病癥的治療與槍救。他在美國創立了風濕病學會,使風濕病研究逐步成為全世界醫學界重視的問題,他成了全世界風濕病的權威。
由于發現和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的松)的作用及其結構,1950年他和美國生化學家肯德爾,瑞士化學家賴西斯泰因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金?。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